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章 陈奇瑜与马千乘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高迎祥不敢在卢氏山久待,继续南下。起义军相继攻下淅川、内乡、光化,随后占领南阳。

    起义军的战果很辉煌,但他们只是到处劫掠,不敢在任何一个地方停留。起义军跑得越快,河南巡抚元默手下的军兵跟得越急。

    到了南阳,高迎祥召开军事会议,商议接下来该如何行动。

    高迎祥手下有一个人名叫罗汝才,号称曹操。他足智多谋,也是三十六营的一名首领。罗汝才向高迎祥建议:“起义军人数太多,合在一起行动,目标太大。不如分兵两路。一路西向入川,一路南下湖广。”

    高迎祥与其他头领平日里对于罗汝才的智谋还是非常钦佩的,故此同意了罗汝才的主张。高迎祥带兵入川,老回回等人带兵南下。

    崇祯七年正月初五,罗汝才率先攻陷郧阳,随后渡汉水,攻襄阳,连克平利、白河等地。十四日,起义军破房县、陷保康,从凤县入四川。

    郧阳告急、襄阳告急、湖北告急、四川告急的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入京城。崇祯脑袋都要炸了。这外有后金把辽东与直隶、宣府等地搅了一个乌烟瘴气,内有高迎祥等三十六营把陕西、山西、河南、湖北、四川弄得马仰人翻,还让不让人消停了。

    崇祯皇帝下旨,命四川巡抚、河南巡抚、湖北巡抚、山西巡抚四家巡抚联合剿杀起义军,务必要在今年完成任务。如果不能完成任务,各家巡抚提头来见。

    兵部尚书张凤翼谏言:“这么多的巡抚联合剿杀叛贼固然是好,但他们职位相当,无法有效合作。臣请设置一名大员,统辖四省军务。”

    崇祯想了想,觉得张凤翼说得在理,便向其他人询问:“众位卿家,何人堪当此任?”

    很多大臣都推荐洪承畴,因为洪承畴在陕西、甘肃、宁夏三边剿匪的政绩斐然。

    崇祯见张凤翼默然不语,便问道:“依卿家之意如何?”

    张凤翼急忙回答:“洪承畴虽然堪当此任,但他已是三边总督,再都统河南、山西、四川、湖北四省军务,恐怕会权倾朝野,尾大难掉。”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他觉得张凤翼说得在理:“那依卿之意,何人能都统三省兵力,共同剿贼?”

    张凤翼答道:“延绥巡抚陈奇瑜堪当此任。”

    崇祯皇帝想了想,立刻下旨,荣升陈奇瑜为四省军政总督,协同剿贼。另外崇祯加封直隶按察使卢象升为郧阳巡抚,配合陈奇瑜剿贼。

    这里我要简单交待一下陈奇瑜。(前文里曾经提过。)

    陈奇瑜,字玉铉,保徳州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初任洛阳知县。天启二年(1622)升任礼科给事中。天启六年(1626)春,奇瑜由户科左给事中出任陕西副使,又升为右参政,守南阳。

    崇祯元年(162,升为分守道,不久先后担任陕西左、右布政使。五年,升为右佥都御史,接替张福臻巡抚延绥。

    陈奇瑜本来一直身居洪承畴之下,此事与洪承畴平起平坐,也是有原因的。

    陈奇瑜并非寻常的书呆子,他熟读兵书,善晓战策,对于打仗很有一套军事思想。他对待手下的将佐也非常好,

    陈奇瑜最擅长的就是在起义军攻城夺寨的时候,突然出现在义军的后面,然后将其剿灭。陈奇瑜不喜欢在义军的后面一直追赶,他觉得这样太被动。他会联合各个地方的知府、知县紧守城池,自己则驱赶义军进入自己的包围圈,就像狼群赶羊一样。

    陈奇瑜的做法非常有效,他先是派副将卢文善杀了截山虎、柳盗跖、金翅鹏,后派游击将军常怀德斩了薛仁贵。

    陈奇瑜手下的参政戴君恩斩了一条龙、金刚钻、翻山鹞、黑煞神、人中虎、五阎王、马上飞,都司贺思贤斩了王登槐,巡检罗圣楚斩了马红狼、满天飞,参政张伯鲸斩了满鹅,活捉了黄参耀、隔沟飞,守备阎士衡斩了张聪、樊登科、樊计荣、一块铁、青背狼、穿山甲、老将军、二将军、满天星、上山虎,把总白士祥斩了扫地虎,守备郭金城斩了扒地虎、括天飞,守备郭太斩了跳山虎、新来将、就地滚、小黄莺、房日兔,游击罗世勋斩了贾总管、逼上天、小红旗,其他将领斩了草上飞、一只虎、一翅飞、云里手、四天王、薛红旗、独尾狼。

    故此,他接替原先的延绥巡抚张福臻之后,连打胜仗,立功无数,延绥一带几乎再也瞅不见义军的影子。就连三边总督洪承畴都有些嫉妒。

    陈奇瑜赶往河南,总督剿贼使命。他首先给四川巡抚刘汉儒写了一封书信,让他务必要在川中堵住起义军。

    刘汉儒接到陈奇瑜书信的时候,张献忠已经带兵攻下了夔州(今重庆奉节),并包围了太平县(今四川达州)。

    刘汉儒于崇祯五年春,出任四川巡抚。在他的治理下四川的百姓安居乐业,一片生平。张献忠的到来对他来说无疑是个致命的打击。他治下可以,打仗却一窍不通。夔州失陷,刘汉儒立刻手足无措。

    刘汉儒手下的参政给刘汉儒出了一个主意:“如今贼兵入川,我等何不找石柱宣抚司派兵求助。”

    刘汉儒一拍脑袋:“你瞧我这记性,对啊!此时,只有秦良玉可以退敌。”刘汉儒立刻亲笔写下一封书信,命人火速送往石柱宣抚司。

    这四川、云南、贵州、两广等地与长江以北地区不大一样,这些地方世世代代居住着一些土著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经过千年的历史变革,北方很多少数民族都被汉人融合同化,但长江以南尤其是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依然保持着原有的风土人情。他们很少迁徙,久在深山,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故此,汉人治理这些人很是头疼。他们经常与汉人发生矛盾,不服从汉人的统治。为此,自打三国时期蜀汉政权建立以来,就有土司与朝廷一同治理地方的先例。南王孟获被诸葛孔明七擒七纵,最后还是委以重任,继续统辖南中。

    到了明朝,历代帝王沿袭土司协同政府治理的方针,故此以四川为代表,就有好几个土司。这石柱宣抚司秦良玉便是其中的代表。

    秦良玉是明朝末年杰出的军事将领,历经万历、天启、崇祯三朝。在明末动荡的历史岁月中,不知多少英雄男儿被杀或被俘,唯有秦良玉战无不胜、攻无不取,为巾帼不让须眉成为了千古不朽的佳话。

    在这里我要详细地介绍一下这位巾帼女英雄。

    说起秦良玉,不得不说一下他的丈夫马千乘。马千乘,字肖容,官至石柱宣抚使。有人翻阅马千乘的族谱,往上也不知倒腾了多少代,居然发现他是伏波将军马援之后。马千乘因祖上有功世袭石柱县土司。

    万历十六年,马千乘曾经奉自己的父亲老土司司马斛平灭了龙阳洞土司谭彦相的叛乱。

    万历二十年,秦良玉嫁马千乘为妻,时年一十八岁。

    此时的万历不想着好好治理国家,竟然打起了发财的主意。他四处开矿,并派内监亲自督查。老土司奉朝廷的旨令开矿,却因为与内监不合,被朝廷以亏损之名发配到了蒙古地区。马千乘受到牵连也被押入了大牢。

    马家一走,覃氏便掌管了石柱宣抚司。一个女人统领石柱,当然有人不服。马邦聘率先发难,夺取了石柱宣抚司的帅印,并将覃氏囚禁了起来。

    石柱内乱,万历命四川巡抚谭希思想办法平乱。谭希思认为马家掌管石柱多年,唯有马千乘才能平乱。但这样放走马千乘,马斗斛的罪名依然无法消除。马家族人只得凑钱给马家翻案。马千乘出狱之后,很顺利地平灭了马邦聘的叛乱,成为石柱宣抚司使。

    万历二十五年,马千乘与妻子秦良玉奉旨抗倭援朝。直到万历二十七年,明军大败倭军,马千乘与左良玉才回到四川。

    贵州播州土司杨应龙叛变,杀死了都司杨国柱。马千乘与秦良玉应总督李化龙之命,率领三千白杆兵征讨杨应龙。

    官军刚到播州,杨应龙便跑了,只留下一座空城。李化龙首战告捷,心中大悦,在播州城大摆筵宴,犒赏各路总兵官。这里面的总兵有刘綎、麻贵、陈璘、董一元等人。他们都是抗倭的名将。

    在酒席宴上,这些总兵大人互相吹捧,把杨应龙说得一无是处,关键是连死去的杨国柱都被贬得一文不值。

    李化龙很高兴,他一边喝酒一边四周看:“怎么马千乘与秦良玉不在?”

    手下人禀报:“马、秦二位将军说是身体不舒服,回去歇了。”

    李化龙闻言心中有些不悦:“本督设宴,他们怎么如此不识抬举。”

    这场宴会直喝到三更,众人都没有散去的意思。突然,外面一声炮响,紧接着,四周鼓声大作,喊杀声震天动地。

    李化龙等人早已喝得嘴歪眼斜,有的连刀都拿不起来了。一个小校慌里慌张地跑来禀报:“启禀都督,大事不好,杨应龙已经带人杀进了播州城!”

    李化龙闻言大惊:“这杨应龙不是跑了吗?怎么会杀进播州?难道他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成?”

    李化龙哪里知道,这杨应龙可不是吃干饭的,要不然,都司杨国柱也不会那么干脆兵败被杀。

    杨应龙给李化龙等人设了一个空城计,随后悄悄埋伏在播州城外五里。他不敢安营下寨,害怕官军发现他的踪迹。

    就在李化龙等人喝得快要谁都不认识谁的时候,杨应龙突然率军闯入播州城。你想想,总督大人都在大摆筵宴,守城的官军怎么可能严加防守。

    李化龙吩咐身边所有的亲兵、将佐死守府衙,决不能让杨应龙杀进来。府衙外火光冲天,杀声阵阵。府衙内的人各个剑在手,刀出鞘,一个喘大气的都没有。可是过了好半天,却不见杨应龙的军兵往府衙内闯。

    李化龙站在府内,听到外面声音渐渐小了。李化龙想要出衙一观,立刻被麻贵给拦住了:“杨应龙狡诈多端,总督大人切莫中了贼人的奸计。”

    又过了好半天,府衙外鸦雀无声,听动静应该是没有人了。刘綎等众人奓着胆子带手下亲兵出门一看,吓了一跳,再看街道上全是杨应龙军队的死尸。

    “什么情况?”李化龙此时也走出大门。望着街道上的尸体,大家如在五里雾中。

    “总督大人您看!”董一元手指街道一端。众人仔细观瞧,这才发现,除了杨应龙军队的尸体,还有白杆军的死尸,但数量不多。很明显,这是马千乘与秦良玉的军队与杨应龙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交手仗。

    李化龙派人打探马千乘与秦良玉的下落,探报来报,马、秦夫妇已经带着三千白杆军追杀杨应龙而去。

    李化龙看了看身边左右的各家总兵,仰天长叹:“我军虽众,却无一人能及马、秦二人。”

    刘綎、麻贵等人闻言,脸臊得跟红布相仿。事实证明,大明朝末年,名将如云,却没有几个能及秦良玉这等帅才的。

    马千乘与秦良玉夫妇在杨应龙的后面紧紧追赶。杨应龙刚刚跑进金筑寨,马、秦二人就率兵赶到,寨门还未关闭,马千乘的战马就闯了进去。

    杨应龙见金筑寨守不住了,便带人穿寨而过。马千乘没有停止的意思,继续带兵追赶。杨应龙跑到哪里,马千乘就追到哪里。马、秦二人就这样连夺杨应龙七座大寨,最后把杨应龙直追到桑木关。

    这一次,杨应龙终于在桑木关落稳了脚跟。他站在桑木关的城头大骂马千乘:“大明的官军都没有追我,你们这么积极干什么?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马千乘见仅凭自己的力量难以攻下桑木关,便在关外十里安营下寨,等待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