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对付乌桓,不必劳师远征,只需几员猛将带着百十名侍卫即可。”郭嘉缓缓地说道,现在他说话急了就会咳嗽。
“此话怎讲?”田丰惊喜的问道,能够不调动军队击败对方,这得省下多少军用物资啊!田丰干多了后勤部长的工作,时时刻刻都在考虑经济问题。
“虽然乌桓已经内迁多年,但是他们崇拜强者,弱肉强食的本性没有变。而且名义上他们还在我们的管辖之下。有非分之想的不过是位高权重的几位部族头领罢了。
只要我们以朝廷的名义派遣使者招乌桓族大人入朝为官,他们来则罢,若是不来,则必定会在宣旨之时当场拒绝,如此只需使者身边的侍卫冲上前去,当场将其击杀。
剩下的乌桓族人,必定不敢反抗。然后调他们进入冀州或者是并州,划地而治,乌桓族将并入我汉族,从此不复存在。”
“哦,这就是你所说的需要几位超级猛将的原因吧。”卫武抓住了重点。“奉孝,依你看,谁来担任使者比较合适呢?”这个人很关键,需要审时度势,需要随机应变,因为时机稍纵即逝,既不能逼反底层的乌桓人,又得在乌桓人的护卫下,击杀他们的首领,难度是相当大的。
“本来,文和前去可保万无一失。”郭嘉看了看低眉顺眼的贾诩。
贾诩没有任何的表态,既不说行,也不说不行。
“可是文和年事已高,以身冒险实在是说不过去,还是派一个年轻人去吧。”郭嘉话锋一转,“臣近年来一直在考察司马防的二公子,司马懿,此子聪明绝伦,比之在下也要高上一筹。然则此子狼顾鹰视,必不甘久居人下,日后恐生祸患。主公还需注意防范。”
郭嘉所说倒是属实,司马懿或许在计策谋略上比不上郭嘉,但是综合能力却要比郭嘉强,能文能武,和徐福一样。只是徐福因为侠客出身,性格更加正直,比不过司马懿阴险狠辣。
“呵呵,只要有我在,司马懿翻不了天。”卫武自信的说道。“就让他担任使者,出使乌桓。武将带上许褚,徐晃,和五百铁甲侍卫足以。为了给乌桓制造压力,让赵云和太史慈率领四万骑兵进驻肥如,随时准备通过辽西走廊进攻乌桓人聚集的乐阳,昌黎等地。”
“诺!”
二十一岁的司马懿出山了,卫武今年三十三岁了,卫武的大儿子卫瑟今年十岁。司马懿活到了七十二岁。卫武可没有自信自己能活到八十四岁。不过相信自己的儿子活到六十一岁应该没有问题吧。卫武决定悉心培养自己的儿子,即使卫瑟有意外,还有卫僩,卫赫呢。
卫武决定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家庭上,着重培养孩子们的心态,防止他们被人利用和彼此之间的勾心斗角。
司马懿本来在家里潜心学习,现在得到卫武不容置疑的召唤,只得辞别父母离开河内出来就仕。
卫武单独召见了司马懿:“仲达,此次出巡乌桓任务艰巨,目的只有一个,降服乌桓,把他们带回长城以内,增加我们的劳动力。只需成功,不许失败!有没有信心?”
“有!”司马懿故作慷慨激昂的说道。
“你有什么要求吗?”卫武习惯性的问道,皇帝不差遣饿肚子的兵。
“属下请求大将军任命属下为护乌桓校尉。”显然司马懿是有备而来的。
“好,你现在就是护乌桓校尉了。”卫武一言九鼎,连上报陛下恩准这样的套话都不说了。
“多谢大将军!”司马懿连忙跪倒谢恩,他没有认主,自然不能称呼卫武为主公。
“好了,去准备吧,明天,许褚和徐晃随你同去。一路上依你为主,他俩全听你的。”
“诺!”司马懿恭敬地倒退着走了出去。
司马懿虽然有能力,但是他毕竟年轻,而且之前没有任何的表现,难免被人轻视。
卫武特意嘱咐许褚和徐晃一切以司马懿为首,按照他的吩咐去找。许褚和徐晃自是对卫武忠心不二,而且从性格上来说,有徐晃在,也不用担心许褚莽撞,还不用担心他俩被司马懿陷害。
其实是卫武想多了,眼下的司马懿不可能有取卫武而代之的心。
第二天他收拾好行囊,早早的到将军府去找许褚和徐晃,三个人到军营点起五百铁甲侍卫出北门,一路晓行夜宿向辽东赶去。
赵云和太史慈率领四万骑兵进入居庸关向肥如而行。
汉使到来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乌桓大人塌顿的营帐里。
“五百护卫,一个年轻人当使者,汉大将军这是要干什么?”塌顿猜不透。要说打吧,五百人太少了,示威都不够,可是自己这几年来的所作所为都是和汉大将军背着来的啊。
“大人,要不要派人去询问征求一下公孙大人的意见?”难楼建议到。
“不用,公孙度只是我的盟友,不是我的主人,我不必事事都向他请示,再说了公孙度也是汉人。汉人的话不可信。摆开阵势欢迎大汉使者,听听他怎么说。”塌顿自信的说道。
“是。”难楼也没有多想。草原人本来脑子就不够用。
司马懿带着许褚,徐晃迤逦而来,缓缓地走进乌桓人的驻地。
“欢迎大汉使者。”早就等候在营地外的塌顿笑呵呵的说道。
“大胆!”司马懿一声暴喝。“乌桓大人塌顿何在?”
“我就是,怎么,使者大人是对我的欢迎仪式不满意吗?”塌顿虎着脸生气的质问道。好好的摆开队伍来迎接你,你耍什么狗屁威风。
就是许褚和徐晃也没有搞明白司马懿是什么意思。
一路上司马懿对待许褚和徐晃客客气气的,一直以晚辈自居,也没有和他们商量过到了乌桓营地应该怎么应对。眼下司马懿震怒,许褚和徐晃都有点不知所措,到底是应该配合他,拔刀相向;还是劝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