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059章 何玉良的悲痛

    <link href="/r/book_piew_ebook_css/1119/484481119/510496029/20200518114637/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楚青玖笑着和罗浩东说道:“等我下次把正品伪品都带来,让师伯辨认。”

    罗浩东点了点头,又疑惑问道:“这也是东河先生发现的?”

    楚青玖就笑了。

    古代没有先进检测技术,无法用实验室手段,检测到正品伪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这种情况下,一些有效成分含量比较少的伪品,长期被当作正品用,仅靠人的观察,几乎很难甄别的。

    她说:“药物品类繁杂、性状多样,仅靠东河先生一人,怎么可能全都发现甄别;实则这些都是东河先生在行医过程中、在与其他医家的交流中,大家共同发现总结的。”

    “非是一人功劳,而是漫漫历史长河中、无数人集体的智慧结晶。”

    “东河先生恰巧做了记录者,而我,恰恰有机会把它传播开来罢了。”

    罗浩东闻言,心中十分赞同,并隐隐有些自豪。

    “对了师伯,我还有事,想同师伯商量。”楚青玖神色正经了起来,罗浩东便也更加认真:“阿九想要和我商量什么?”

    “是关于病历的书写问题。”楚青玖拿过放在桌上的一大叠病历,给罗浩东翻看:“我觉得这些病历的书写记录,都太杂乱了一些,每次想要翻看,都十分麻烦。”

    “所以我想把病历的书写,做一个规范。”楚青玖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规范?什么样的规范?”罗浩东觉得,这个师侄,总会有些新奇的想法,听着荒诞,但一旦做起来,竟然发现是切实可行的。

    罗浩东很有兴趣。

    “我写给您看。”楚青玖一边研墨,一边沉吟。

    片刻后,她便落笔书写。

    现代的病历书写规范,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大越国,毕竟大越国的医学,是远远落后于现代的。

    楚青玖的这份病历书写规范,就是在结合大越国的现有实际的基础上,把现代的病历书写规范进行了删减,去掉了大越国现在条件无法达成的部分后,所写出的。

    楚青玖写,罗浩东就站在她身边看。

    文章题目:生久堂病患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第一章是一些基础的东西,多是名词解释。

    第二章首先是病人前来看病,病历首页应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婚况等。

    其次记录病人或者病人亲朋的主诉症状、病人现病史、既往病史等。

    再次记录体格检查情况。

    像是病患有无发热、脉象如何、皮肤颜色是红是黄是紫,有没有水肿、皮疹、瘀斑……

    头部有没有压痛、包块;眼、耳、鼻、口等有没有异样、颈部是否强直、有无肿块等等……

    这些是基于病患或者病患家属的讲述、以及大夫的简单检查形成的,完成之后,需要让病患或者病患家属,确认大夫所记录内容在当时是正确的,而后病患本人或者病患家属,须签字画押。

    越是往下看,罗东浩便越是心惊。

    其中有些词句,罗浩东并不曾见别人用过,但大致可猜出是什么意思。

    一直到后面,楚青玖列出的用来描述肺脏检查时候胸膜摩擦感、皮下捻发感;用来描述腹部的的胃肠蠕动波、反跳痛、液波震颤感等时候,罗浩东彻底有些跟不上了。

    但跟不上归跟不上,并不妨碍罗浩东清楚的认知到,楚青玖列出的这些检查项目,详尽细致,覆盖了望、闻、问、切的方方面面。

    但又在了罗浩东所习惯的望、闻、问、切基础上,做了更多的扩展,列出了许多罗浩东以前看诊时候,从不曾注意关心的地方。

    一个理论经验丰富、但实际问诊次数极少的大夫,看病的时候因为各种原因,常常会忽视一些问题。

    但如果有这样一份规范在,便可以让他按照这上面的步骤进行诊治,虽然失之灵活,但却能够避免遗漏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疾病征兆。

    所有地方都无遗漏,这有助于大夫全面详尽的掌握病患的情况,为之后的辨证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这样问诊的次数多了,习惯成自然,一个大夫,便可终身受益。

    罗浩东脑中这么想着,又看到楚青玖对复诊病历的书写、以及住生久堂治疗患者病程记录的书写,等等;都进行了详细而明确的阐述。

    罗浩东越看越是激动,他真不知道,自己这个师侄,是如何想到这样的规范的。

    但,这份规范,实实在在有极大的作用,该当嘉奖。

    “罗大人,您怎么了?可是身体有不适之处?”因为激动,罗浩东面色涨红、身体微微颤抖,何玉良见状,关心询问。

    “我无事,我就是高兴。”罗浩东少见的兴奋着,招呼何玉良:“你来看这个。”

    何玉良慢慢看了下去,渐渐开始双眼发怔、继而眼眶变红,忽然流泪。

    “何大人这是怎么了?”这次轮到罗浩东关心何玉良了。

    何玉良悲痛不已,怆然泣下:“若当年有这样一份详尽的问诊病历,若能有签字画押这样的规矩,我兄长何至于被人诬陷,以至于被判故不如本方之罪,年纪轻轻便惨死……”

    罗浩东也想起了何玉善的案件,忍不住唏嘘。

    楚青玖见状,便询问罗浩东:“当年发生了何事?”

    罗浩东叹口气,和楚青玖说了之前事情。

    何玉善当年出诊,开方时候加大了乌头的用量,结果病患第二日上午死了,病患家属状告何玉善明知乌头大毒,还加大剂量,乃故意杀人。

    何玉善辩说,他之前曾遇到十多个同样病症的病人,按照原剂量,病人难以痊愈。

    当时他把乌头剂量略微加大后,病人再服药,基本痊愈。

    因有前例,且效果良好,何玉善此次才会同样加大乌头剂量。

    京兆府去查何玉善提供的其他病人。

    其中几人还保留着何玉善当年所开药方,果然可见上面乌头剂量比平常大。

    他们到京兆府衙门作证,说服药时候,虽然会有轻微中毒症状,但症状会自然消退,并不致死。

    他们如今身体康健,可见何玉善所用乌头剂量,即便比经方中略大,但在治疗他们病症时候,却能起到奇效。

    按理来说,何玉善这样的情况,一般会被判误不如本方。

    但何家与人有怨,对方便搜集这些病人病症,而后呈上,说这些病人各自症状与死去的病患不同,不能作为佐证。

    即便何玉善辩解,说这些病人,虽然症状不同,但本质上,脉象、病情是相同的,辨证后治疗思路自然也相同。

    同一脉象、病情下,病人表现出的症状不同,这本是常事,可因为没有之前病人的详细病历,光靠何玉善口说,无法证明之前病人到底病情、脉象如何。

    最后京兆府判何玉善故不如本方,以故意杀人罪判论处。

    如果当时有这种详细的病历在,可以看到所有病患的脉象、病情,便能证明何玉善用药无误。

    何玉善死后,何家心中痛极,又多方查证,却也不明,到底那个病患为何会死。

    直到十多年后,又有大夫给病患用了同样的药方,而此次,大夫并未擅自加减剂量,病患还是死了。

    最后才发现,原来病患服药时候,又同时外敷了另一味药酒。

    在老鼠身上对比试验后,发现此药酒会加重乌头中毒症状,致使外敷了药酒的老鼠死亡;而没有外敷药酒的老鼠,则挣扎一两日后,中毒症状尽褪。

    大夫无罪释放。

    摇头叹息一声,罗浩东安慰拍了拍何玉良的肩膀。

    等何玉良平静下来,楚青玖说道:“我还有一个提议。”

    “嗯?还有什么事情?”罗浩东十分有兴趣,出声询问楚青玖。

    楚青玖沉吟了片刻,说道:“是关于病历书写时候的内容的,我希望,以后书写的时候,尽量让话语通俗易懂,便于同代医者、后世医家研判。”

    楚青玖在现代时候,看那些古代医书,心中便常常吐槽,多写几个字,会累断手么?

    搞得几百几千年过去,后人想研究的时候,还得绞尽脑汁猜他们到底是什么意思。

    若是能猜对,倒也行,反正就是累一点。

    但,因为书写的太过简练,后人翻译的时候,一句话常常会翻译出七八个意思来,但谁都没办法确定,到底那一个意思是正确的。

    这就很耽误事情了。

    所以楚青玖希望,以后这些病历医案,都能用白话文写,避免因为书写太过精简,导致别人理解时候,出现谬误和歧义。

    楚青玖把自己的想法这么一说,罗浩东和何玉良对视一眼。

    说实在话,楚青玖所说的问题,不光是她遇到过,罗浩东和何玉良在研读古代医书的时候,也遇到过。

    而且还不止一次遇到。

    对楚青玖的抱怨两人深以为然。

    “阿九你说的白话文书写,到底是何意?”罗浩东询问。

    “这个解释起来不清晰,我写一份,您两位看看就清楚了。”楚青玖闻言,以生久堂如今的病人为例,书写了一份病历。

    罗浩东和何玉良一起去看。

    <hr class="authorwords" author="苏芸" />

    *——*——*

    1.病历,对患者、医护人员、医疗科研、解决医疗纠纷等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和意义。

    2.前面章节有写紫石英不贵,那是对楚青玖这样一个手里有钱的官家小姐来说的;但在古代,因为开采炮制困难,对一般的百姓来说,紫石英算是一种比较贵的药材。

    3.不如本方:医师为人合和汤药(包括题疏药名或针刺),不符合古今药方和本草。

    4.误不如本方:类似误诊。

    5.故不如本方:故意错诊、用错药。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