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五十七章 教犁地

    <link href="/r/book_piew_ebook_css/2094/497982094/497982177/20200508081351/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杨家拉着镂犁耙锄的车共有整整九十辆,从石家田庄出发,沿护城河绕东京城外南行。

    此时春光明媚,沿途私家小户早已种完自家的院子周围的田地,阡陌纵横处茅庐新墙,柴扉敞开,院子里新柳摇曳,杏桃花色正浓,树下小鸡捉食。

    农人或闲坐于院中,或者耕于自家田地,路途中也有小户财主的庄子有农户正在田里侍弄。

    总之大好春色,近百辆车过处,甚是招摇惹眼,如果说头一日折阳朔十辆车惊动了整个东京,那么今日之近百辆车是有一次轰动了京郊内外。

    城墙上守卫巡城的官兵和城墙外沿路遇见的百姓虽然没有形成昨日之围观之势,但好事者尾随其后要遥遥观之,想探其究竟者甚多。

    甚至有很多人一直尾随在车队的后面,想要看清楚这么庞大的农具运输队到底要去哪里干什么?

    当然因为春日风和日丽,城外踏春者也很多,路边站而观之,惊叹之余,有互相传告昨日农具车队。

    有好事者,就想和昨日一般问个究竟,可是看到赶车队人和守着车队的人皆是佩刀军人,所以不敢近前。

    但是,就有人远远跟着,一直到了石家田庄的田野里。

    田野里早有高大的运输骡马吃了上好的饲料一字儿排开,就等着那一百架犁来,就可以上套犁地了。

    宋歌说:“表哥,一百架犁,同时开犁,扶犁之人皆是没有经验之人,这样很危险的。”

    折阳朔说道:“不要过于紧张,我,你,大牛,都是扶过犁的。这些人里也有曾经是农户的。”

    宋歌说:“那我们先给这些人教一教也好。”

    折阳朔本来是想要百架犁一起犁的,受不了宋歌一脸的担忧,就答应了。

    折阳朔冲着部曲的队伍说道:“犁过地的先站出来。”

    队伍里哗啦站出了三四十人。

    折阳朔一下笑起来说道:“看到了吧,人还是有的。”

    宋歌说道:“我这可是新犁,想要犁好地还是得学的。

    这样两人一组跟我们三个学习犁地,现在让这些犁过地的人先学习。

    另外,过来三个牵牲口的。”

    折阳朔冲着站在队伍外面以前犁过田的人说:“一起过来九个。”

    然后套起三架犁,折阳朔,宋歌,大牛三人,一人一块地开始教授杨家部曲,跟随宋歌的两个人一左一右的看着宋歌犁地,另外一个牵着牲口在宋歌的指挥下匀速走着。

    两个人本来以为眼前的娇贵公子啥也不会干,没想到一张犁使得轻巧熟练。

    一个部曲有点年纪,看着宋歌很是熟练地犁地就说:“公子可是学过种地?”

    宋歌说:“不曾,就是喜欢,所以新做了这些铁犁,来给我们杨家军种粮草。”

    两个部曲听着宋歌的话,一时很是敬佩,其中一个说到:

    “我张阿牛本是农夫,可是种地活不下去,所以投了杨家军以谋求发展,不想公子这般尊贵,却研究务农,有公子这般用心之人,何愁这地长不出好庄稼。

    公子,你放开,我来试一试。”

    宋歌说道:“张阿牛,先不要着急,你听我说,这犁要比我们以前的犁轻了一些,现在又用的是大牲口,所以扶犁的时候要用合适的力气。

    不能太重,太重会犁的深,过深也不需要,还累了牲口累了人。

    也不能太浅,太浅了种不下去,你是有经验的人了,过来试试,若行,这块地就你来犁。”

    宋歌说着,把手中的犁交到了张阿牛的手中,一边指点纠正,一边鼓励夸奖,很有耐心的跟着张阿牛走了两趟,看其犁得可以了,就留张阿牛和牵牲口的部曲何三一起配合犁地,自己带着另一个跟着看的部曲杨和又架了一架犁 。

    宋歌离开的时候给张阿牛和何三说:“这张犁就交给你两个了,换着扶犁牵马,不得损坏犁,这是命令。”

    两个人立刻应声:“得令。”

    宋歌和杨和架起又一架犁后,宋歌叫了一个没有犁过地的称作马二的,先让他跟着看,杨和牵马,三个人又是一路犁,一路讲解,中途让马二试了试,不行,又让他跟着看,再试,马二会了,又让杨和犁,长长的一陇地还没有犁到头,杨和就掌握了。

    马二说道:“杨和,我牵牲口,你犁,你犁一会儿换我,如何?”

    杨和兴趣正浓,赶紧答应。

    马二就对宋歌说道:“请公子去教授其他人吧。”

    宋歌知道这两个人兴趣正高,就说:“好的,你两个用心,等一会你们熟练后,你两个也是要教别人的。

    宋歌在去教别人的时候,看到折阳朔和大牛也是各自教出两组犁地的部曲,这一会田里正有六架犁在犁地。

    剩下四架犁了,宋歌看了看那些按捺不住地的部曲说,不要着急,每个人都有机会,这般多的农具,样样都要学会的。

    宋歌说着过去看折阳朔犁的地,宋歌是有些不放心的,毕竟折阳朔也是新学的,宋歌没想到折阳朔这个世子干起农活来毫不马虎。

    “真不愧是世子,前些日子学犁地是下了功夫的,教的很专业,这地也犁的好。”

    折阳朔听着宋歌夸奖自己,有些骄傲,眉飞色舞的说道:“真是多一门手艺就多一种生活的享受,表弟,你闻一闻,这犁铧犁开的大地正散发着迷人的气息。”

    折阳朔一边说一边还深深地呼吸了一口,说真的,宋歌也很喜欢闻这个味道,长久没有耕种的荒地里,又着更加深厚的腐草和泥土混合的特殊的腥甜味。

    宋歌说:“这气息真的很迷人,植物的根茎被犁断了,各种草汁的味道四处弥漫。

    这些草要耙出来,一会还要套上耙,这地呀,只有伺候好,捯饬到位,才会好好的回报你。”

    宋歌一边说一边和折阳朔又去套犁,看了看大牛,大牛也是教会两组人,正在往过来走,也是要再套新犁。

    三个人一边套,一边教着边上的部曲怎么套犁,部曲们也是生活比较单一,长期的操练,没想还会有种地的插曲,大家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不再是一张张绷的紧紧地当兵的脸。

    尤其在他们手扶犁把的时候,脸上就不由自主的放出憨厚的笑容。

    十架犁很快在田里熟练地犁着地,那些没挨着犁把的着急的不行,问道:“将军,我们做什么?”

    折阳朔说道:“等着犁地,一会儿会有很多犁就被拉过来了。”

    “可是将军,你看他们已经犁的很是熟悉了,我们能否过去十个人跟着学习,等着一会新犁到来,我们就都会了。”

    宋歌笑着说:“孺子可教,过去二十个,一架犁边上两个,换着去犁地牵牲口,用心学。”

    喊话的是杨猛,一听宋歌答应了,就赶紧的领着十九个人分别跑去了田里跟着学习,其他人站在那里着急,宋歌又喊出十个人说道:

    “走,你们十个跟着我试一下耙子。先学着适应工具。”

    十个人跟着宋歌过去,一个人一个铁耙子,拿在手里,学着宋歌碎土,耙出土中的草叶和根茎。

    新的工具拿在手,每个人都干得很是愉快,一个人问道:“公子,那个有着架子的,像个大耙子的是什么?”

    宋歌说:“那个叫犁耙,需要套上牲口,像犁地样使用,比手上的这个省力,快,但是没这个细致,灵巧。

    一会等这一大片地都犁完了,我们就要用犁耙把整片的地再耙上两三遍。

    耙的作用就是,把犁过的地平整的土块更加碎小,把里面的草根什么的都耙出来。

    然后我们在用这个小耙子把草根什么的都收集,清理干净。”

    这时候,有人插嘴道:“公子,这时候是不是就可以种了?"

    宋歌说:“自然是还不能重,耙过的地,土块还太大,要多耙几次,然后重磨磨过去,此时土地酥松绵软再种刚好。”

    一个部曲听得入迷,一边耙地,一边说道:“若是这地里长出我们自己种的粮草,到时候吃着自己的粮,打辽贼力气更大。”

    “公子,你看,那边来的车队,肯定是咱们的农具。”

    有人在大声喊道,宋歌和折阳朔抬头去看,看到的确是有车队过来,可是车队的后面不远处,还跟着一大群衣服颜色混杂的人。

    宋歌和折阳朔大牛三个人面面相觑,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hr class="authorwords" author="三姐藏刀" />

    种地还是有难度,所以写的慢,不过也像是走了一遍田野,心底下很是开心,若是写错了,大家可以提出意见。见笑了,阅读愉快。初五发财。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