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 蔡齐刚才也旁听了范仲淹的审问过程,自是听到了刘阿大的话。
此时经过范仲淹一提醒,便知道起火事情的真相,多半便是此等巧合。
再听到范宇的话,蔡齐心里别提有多憋屈。
堂堂当朝的参知政事,宅子被火烧了,还没处说理去。
虽然是自家人不小心,但是这事情的起因,也是因为外面来了群闲汉闹事。而这些闲汉之所以来闹事,便是因为对面坐着的这个安乐侯。
明明起因多多少少与安乐侯和那些闲汉有关系,可是要按着大宋律法来,却是毫无治罪追责的理由。
还要再审吗?
蔡齐摇了摇头,对范仲淹道“事已至此,无论是不是我的家丁粗心所致已不重要。此事便就此打住吧,老夫公务繁忙,不愿再于此事上计较。”
真要再审下去,府中的那些家丁怕是又要百般的不认。若是再将府中的一些家事宣之于外,他这当朝相公就更没脸。
因此,蔡齐当面讲了一句漂亮话,倒是更显得豁达大度,这才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蔡相公勤于国事,令人钦佩,正是我等晚辈的楷模。”范仲淹自然是要捧上一捧的。
范宇也凑热闹,跟着点头称赞道“蔡相公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扑于国事为官家解忧。此等高洁人品,若是写成文章,刊登于鹿鸣报,定可教更多官民引为榜样。大家若都如此同心戮力,我大宋当可鲜花著锦烈火烹油,盛世更胜以往!。”
若是只从字面上来看,范宇的话一点问题也无,就是一句有拍马屁嫌疑的称赞之言。
但是范宇之前,可是刚刚在鹿鸣报上将蔡相公给贬损了一通的。如今又提起这鹿鸣报实在是添堵,让蔡齐差点心梗。
有心发火狠狠的斥责范宇这等无良小辈,但是这相公的身份却是容不得他这样做。
冷冷的看了范宇一眼,蔡齐便起身,对着范仲淹拱拱手道“此间事了,便不再叨扰范知府,老夫这便告辞。我府中起火之事,便以家丁大意所致结案吧。”
范仲淹也起身道“我送送蔡相公。”
看到这里没了事情,两人也要出去,范宇自然也不便再留。
“本来是想澄清此事的,既然蔡相公有了定论,我便也不打扰,一同告辞便是。”范宇也起身,对范仲淹拱拱手道。
范仲淹不好说什么,也拱手回礼,将范宇和蔡齐两人一同送出开封府外。
看着蔡齐上了马车,范宇才对范仲淹道“范知府可曾看了最近的两期鹿鸣报。”
“为了审理蔡相公府上起火之事,想不看也不行。”范仲淹摇了摇头道“安乐侯问我此事,是否想要本官评价此事的对错。”
范宇摇了摇头道“此事的对错何须评价,我想问的是,在为我大宋阵亡将士修英烈祠之事上,有多少朝中的官吏是如蔡相公这般态度的。若是我大宋官吏皆有这般想法,岂非等于自毁长城。辽国虽与我大宋签下盟约,但亦非可信之辈。何况我大宋非止辽国一个邻国,居安岂可不思危。”
“范知府莫要以为我在与蔡相公斗气,处处与他为难。实是他的所言所为,会使我大宋藩篱尽成沙土,不堪一击。”范宇接着道“此时写文章要他难堪,总比我大宋一国难堪要好。言止于此,范知府以为然否。”
蔡齐的马车已经走出一段,他却从车窗处看到范宇正与范仲淹说话,面色不由得甚冷。
今日之事,对于蔡齐的打击不小,使得堂堂当朝相公都束手无策。
而且蔡齐来开封府,也没有真的指望能得到一个有利于自己的结果。
更多的,则是试探一下范仲淹的态度。
范仲淹虽然算是自己的后辈,但是朝堂上表现突出,又为官家亲政立下汗马功劳。论起在官家心中的地位,比自己只高不低。
且范仲淹与吕夷简相公素来矛盾极深,蔡齐自问,如今自己也算是吕相公一方的人,双方立场不同。
前不久,官家便委任范仲淹加判国子监、吏部员外郎之职。
如此,便是有意在为吕相公树敌,以起到牵制作用,不使吕相公一方独大。
蔡齐此番从范仲淹这里,也没能试探出什么态度。对方虽然秉公判案,却也隐隐的流露出冷淡之意。
就此,还是可以做些文章的,蔡齐果然还是很忧心于国事。
大宋如今的朝堂上,已经出现了党争的迹象,却是不争的事实。
开封府的门外范范仲淹听了范宇的话,却是微微一笑,“安乐侯是实心用事之人,也幸好是皇亲。若是官吏,怕是会郁郁不得志。”
“范知府此话怎讲,可否为我解惑。”范宇却是觉得,两人没在一个频道上。
范仲淹笑道“安乐侯想听,我自可说与你听。适才安乐侯所提之事,乃是担心朝中官吏轻贱我大宋将士。可是实际在我来看,这位蔡相公却是来者不善。其一,当然是要使安乐侯受惩,其二,亦是打算借此事,使我陷入两难。”
“若是在我这开封府将你这位安乐侯告倒,蔡相公一方自然会顶着不惧皇亲不畏权贵的帽子受人敬仰。若没能将侯爷告倒,他便有理由弹劾于我。只是不知道侯爷,现在可明白了其中的关窍。”范仲淹又道。
范宇当然不傻,范仲淹这话已经相当明白了。
蔡齐与吕夷简可被看成是一方的,而范仲淹则被看成了另一方。
官家为了分走吕夷简的权力,从而将范仲淹任命为权知开府府、判国子监、吏部员外郎,皆为握有实权之职。
因此,范仲淹便是用来与吕夷简争斗的,被对方找由头弹劾,是再正常不过的操作。
范宇哈哈一笑道“这些事情,与我这皇亲的关系不大。我所关心的,便是如何做些实事。有人惹到我的头上,我当然可以退让一些。但若是为了朋党之争,或是一口闲气,便要做毁坏大宋根基之事。我是定然不会使之好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