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上茶,陈松坐到椅子上,慢悠悠的说道:“我这些话,也就随便说说。”
“我有朋友当朝为官,官位不小,只要你说得好,必能传至朝廷。”李世民目光灼灼。
陈松扁了扁嘴,随口道:“稳定一国,玩好三驾马车就够了。”
“第一驾马车,是政治权力。”
“大唐可以组建一个政事堂……”
嘶!
李世民心中一凛。
政事堂,他三天前才和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商量过,没有公布于朝。
除此之外,没有告知一人,陈松怎么知道的?
此人有千里眼?
不过,他只能把这疑惑压在心里。
“堂员,当以三省宰相为主,六个人最佳。”
“选谁进政事堂,由天子审查考核。”
“中书省如今负责决策,这远远不够,当把决策权放到政事堂,政事堂只对皇帝负责。遇到大事,堂员投票决策,避免个人失误,判断不准。”
“最重要的是,天子在政事堂有一票否决权!”
“将这个机制,制度化,明文颁布。”
李世民组建政事堂,出发点正是大事多人协商,避免个人失误。
不过,天子一票否决,连他都没想到。
这一招,很妙,很强大!
政事堂独立于朝堂,权重却最大,可以控制整个朝堂,而且决策稳健,不容易出错。
天子有一票否决权,就可以将政事堂牢牢的控制住,从而控制整个朝堂。
从天子到宰相,到朝堂众臣,凝聚为一股力量!
不至于人心涣散!
李世民看向陈松的眼神,如看一个神才。
乡野村夫,并没有朝堂为官的经历,政治智慧堪比宰相。
不,提出的比宰相还要给力。
只能说,这是天才。
“还有别的马车呢?”李世民急不可耐了。
陈松喝了口茶,从容闲定的说道。
“第二驾马车,是军权。”
“任命忠心的大将,固然是掌握军权的便捷方式,但是风险很大。”
“哪天大将老了,或者暴毙,新的大将不见得忠心,或者被部下裹挟着变得不忠心。”
陈松脑海中浮出了唐朝节度使和之后的藩镇。
军阀林立,大唐支离破碎。
“所以掌握军权的要诀,是用机制将唐军国家化。”
闻言,李世民浑身一震:“如何做到?”
陈松瞧着他满脸激动的样子,噗呲一笑。
来到这时代,大唐国内安稳,自己当然就有好日子过。
不过也只是随便聊聊,老李有没有门路传至朝堂,随缘的事。
“军权可以分为统兵权、调兵权和练兵权。”
“调兵权,归皇帝所有。”
“发生战事,需要用兵,皇帝选派将领去统兵。所以将领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
听到这,李世民猛然一拍椅子,眼珠子红了。
头皮近乎炸裂!
震撼。
极度震撼!
好一个军权分离!
调兵权和统兵权剥开,皇帝将调兵之权牢固掌握,大将因为手下没有嫡系的兵将,想造反都没了根基。
这陈松,是真正的贤才。
不但玩转政治,还懂得军制的构建!
“如今大唐实行府兵制,其实是朝廷财政支撑不起招募战兵的结果。”陈松皱了皱眉,继续往下说。
“只要粮食充足,钱饷足够,募兵制,强于府兵制。”
“因为府兵平日从事劳作,战时出征,平日操练不够,算不上职业军人,战力提升有限。”
“有红薯、土豆作为保障,还用得着军兵务农?”
李世民眼珠子直掉了。
这道理,他岂有不知?
无奈粮饷不足,招募战兵,不事生产,朝廷负担太重。
但如今有了红薯土豆,怕个卵子!
陈松轻描淡写道:“练兵由朝廷负责,所有军兵的粮饷、武器,由国库支持。”
“各地的将领没有财权,就形成不了军阀,军兵全是大唐的。”
“用不着设节度使!”
李世民越想越是震撼。
这一点,连他都没考虑到。
统兵权、调兵权、练兵权分离,大将不负责士兵的训练和军饷的发放,在军中建立不起威望,掌握一支军队造反的可能性被彻底抹杀掉。
大唐的军队,完全掌握在皇帝手里,牢不可破!
他励精图治,不就是想给大唐打下千年根基吗?
这陈松,定是星宿下凡。
袁天罡的推演,肯定落在此人身上。
陈松,是大唐延续国运的脊梁!
“还有一驾马车是什么?”
李世民一脸的期待。
陈松白了他一眼。
应该皇帝操心的事,这么急乎乎的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