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代王听见声音,这才缓过神来,一把抓住那孩童的手:“昭儿不得无礼,这是柳司仪。”

    柳青萍看看这个孩子,再看看李贤。那孩童约莫五六岁,眉清目秀,眉眼依稀和李贤有些相似。

    “这……难道是?”

    李贤揉揉那孩子的脑袋,温和的眼睛露出了慈爱的神色:“这是李昭,我的长子。”

    李昭仰着红扑扑的小脸,眉眼弯弯,一派天真烂漫,依照父亲的话,大模大样地给柳青萍行了个礼:“昭儿见过柳司仪。”

    柳青萍赶忙错开一个身位,她不能受这个礼,这不合尊卑法度:“奴不敢受世子大礼。”

    李昭却笑嘻嘻地说道:“像柳姐姐这么漂亮的人儿,昭儿恨不得天天行礼呢!”

    柳青萍瞧他玉雪可爱,嘴又甜,忍不住逗他道:“你父亲与我同辈相称,你却一口一个姐姐,这是什么道理?”

    在李贤慈爱的目光下,李昭瞥了瘪嘴,半晌憋出来一句:“长得漂亮的都是姐姐!”

    小小年纪,就这样会哄女孩子开心,可以想见以后长大了要祸害多少人。

    柳青萍故作恼怒:“哦?原来昭儿见到美人都要叫姐姐,我原不是独一份的。”

    这可超出了小李昭的理解范围,一双杏仁眼,水汪汪的,一眨一眨。半晌都没想好要怎么应对,扯扯他父亲的袖子,表示求助。

    李贤只是无奈地看看他,摊摊手表示爱莫能助,毕竟在哄女人这件事上他也没什么经验。

    “如果世子不嫌弃,可以叫我姨母。”

    听了柳青萍的话,李昭一下子由阴转晴:“姨姨!”

    李昭见柳青萍冲他笑得和善,大起胆子松开他父亲的袖子,刚刚及腰高的小人一把抱住她。

    “世子,您怎么在这?叫老奴好找。”

    一个老嬷嬷从角落里钻出来。

    她慌里慌张,进了大殿的门才看见李贤也在,世子还抱着个陌生娘子。

    “老奴该死,冲撞了大王。”老嬷嬷跪伏在地。

    “这会儿昭儿不是在跟先生学习六艺吗?”代王肃声问道。

    柳青萍悄悄把李昭的手拿开,蹲下来看着他,这才发现他的脸上有两道浅浅的泥印子。

    她掏出绢帕,仔细地帮她擦拭干净。李昭不但长得跟李贤相像,连性情都有几分相似。她不由想起小大那日在掖庭,李贤帮忙生火和面的样子。明明自己还是一团孩子气,没想到还有一个淘气包儿子。

    说到学习,李昭委屈起来,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新来的先生我不喜欢,他打我手心!呜呜呜!我要姜叔叔!我要姜叔叔!”

    李贤欲言又止,最后叹了口气:“你姜叔叔他……他有事出宫一趟,过些日子就回来了。”

    刚刚因为童言无忌活泛起来的氛围,又冷凝起来。

    李贤冲那嬷嬷挥挥手:“你下去吧,去先生那里给世子告个假,说昭儿在我这。”

    嬷嬷躬身退下。

    柳青萍双手插进袖笼里,摸到了那块布条,布条上写得是‘青瑶’两个字。

    她想起了小大那晚,他们几个人一起围炉高歌,那是久违的家的感觉。

    蕊姑姑冒着风险,在临走之前,选择将秘密告诉她。只是没想到事与愿违,前朝势力内部似乎出现了分歧。

    一部分人是以营救蕊姑姑和姜鸿为目的,而另一部分则是狼子野心,想要置圣人于死地。

    圣人本就病弱,也许是被太子的谋反打击的心灰意冷,虽不放心宦官和权臣,却依旧把国事全权交给吴昭仪打理。

    换句话说,现在只有一个人可以救姜鸿,那就是吴昭仪,因为姜鸿前朝公主之子的身份,只有吴昭仪一党少数几个人知道。

    只要吴昭仪既往不咎,姜鸿就能活命。

    昭儿虽然顽皮,却显然是个董事的孩子。他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却知道父亲现在很是为难。

    “昭儿听话的,父亲不要伤心,昭儿以后一定好好上音律课,不惹先生生气了。”

    李昭嘴上保证着,可颤颤巍巍地声音出卖了他。他还太小,不懂生死离别的意义,只是隐隐觉得熟悉的姜叔叔不会再回来了,父亲似乎也没什么办法。

    “昭儿乖。”李贤抚了抚他的头,语气里难掩疲惫。

    柳青萍似乎也受到李贤的情绪感染,心里闷闷的。

    是就此放下不管,远走高飞,还是救下朋友,她心里隐隐有了答案。

    “姨姨!昭儿学会了新的曲目,我吹给你听好不好?”李昭进来的时候手里握着一截竹笛,后来又别在腰间。

    许是见李贤心间郁结,想要宽慰父亲,李昭献宝似地抽出腰间的竹笛。

    柳青萍掐了掐李昭水嫩的小脸蛋:“好呀,你父亲肯定也想听听,看你的功课进益了没有。”

    李昭看了一眼李贤,见他默许,忽而腼腆地抿了抿嘴,将竹笛在身上擦了擦。

    长安城一连下了三日鹅毛大雪,纷纷扬扬似乎要吞没人间。

    这日刚刚放晴,也许是知道今日是人间一年一度的除夕夜,天公也作美。日头当空高悬,连日来的积雪上反射出闪闪银光。

    ‘良艮园’的麟德殿里,一个玉娃娃一样的稚童,手里拿着翠绿竹笛,是这寒冬腊月里唯一的碧色。

    因为乐手气息不稳,技艺也不甚娴熟,曲调断断续续,时而一顿一顿的。难得的是,曲子虽然吹得稚气,音调却极准确,能听得出来,这个认真吹奏的孩子,背地里下了不少功夫。

    在李昭吹响第一段曲谱的时候,柳青萍就听出来李昭吹得是哪首曲子。

    清丽婉转,缠绵悱恻。

    本不是他这个年纪该吹奏的曲目,这是柳三娘作的曲子。

    在掖庭小大那晚,是雷海清拿了琵琶,弹给她听的。说是柳三娘进入教坊之前,在雷海清曲乐班子时创作的。

    这首曲子柳青萍以前从没听过。

    无论是离开曲乐班子,在教坊声名大噪的日子里,还是在平康坊陋巷,望眼欲穿夜夜不成眠的日子里,柳三娘再没演奏过这首曲子。

    看来是姜鸿将这首曲子教给了小李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