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8、挣钱养自己

    叶秋彤蹲守一早上,终于堵到了未来的衣食父母,三步并作两步奔了过去,身未到声先至:“您好,邱大财——才……才子。”

    她靠近之后,看清了那个从门里踱步出来的男人,很是诧异,也是她脑瓜反应快,嘴上立刻拐了个弯。

    邱子石是个清清爽爽的年轻男子,月白色大袖长衫,腰间束着软缎带,头上的青玉小冠和身上坠着的玉佩颜色遥相呼应,一身读书人的打扮看起来斯文俊逸,不像地主老财,倒像个山水诗人。

    叶秋彤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把他脑补成一个身形矮胖粗壮,一脸横肉,脑门油腻发亮的中老年财主。

    跟班们以为是个要饭的,立刻冲到前面推开了她,大声呵斥:“哪里来的小无赖,快滚,离东家远些。”

    叶秋彤心里虽然气他们狗眼看人低,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好陪着笑脸解释:“误会,误会,几位大哥,我是叶金来家的童养媳,来找邱大老板谈些事情的。”

    邱子石淡淡地打量了几眼这个女扮男装的姑娘:“你是叶金来家的?找我什么事?”

    叶秋彤努力平静了下来,这位才是真正面试自己的大老板,要不亢不卑才行,不能叫人小瞧了去。

    “东家,我是叶金来家的童养媳叶秋彤,我爹出事之后卧床几个月,家中积蓄寻医问药花费殆尽,我想起爹爹在世时常常提起您宅心仁厚,故而想来您这里寻点事情做,我也会算账的,您看能不能让我去账房做点小活。”

    “你会算账?”邱子石颇为意外,这年头女子会算账的可不多,想起当初叶金来的本事,他问:“可会打算盘吗?”

    叶秋彤正自信满满地想说“会算账”,听他后面的一问又心虚了,只得老老实实道:“我不会打算盘。”

    邱子石略微带了些惋惜的语气:“你爹当年是双手打算盘的,算出来的账目分毫不差,对不对一看两边的算盘就知道。”

    叶秋彤懂了,她爹叶金平当年是自带验算功能的一个人形计算器。虽然这样,她还是不想放弃:“东家,我会心算,我算的又快又准的。”

    她虽然不会

    打算盘,但是用竖式一样简单快捷。

    可惜古代人不懂后世的阿拉伯数字之类的,她又只想安分守己过好小日子,并没有在古代打拼事业、传道受业解惑的心思,也不好解释得太多,于是这番说辞就显得非常苍白无力。

    邱子石正是而立之年,他是独子,因家中产业众多,十八岁中了举人之后便放弃了科考,一心一意照管家中生意,虽然年纪不大,为人处世的风格却十分老成持重。

    这小女子的处境他非常同情,但他不能录用她,大账房是邱记产业中很重要的一环,雇个女账房不妥当,影响声誉。

    邱子石叹了口气,声线温醇:“你叫……叶秋彤是吧,我念着你爹当初在邱家任劳任怨,也念着你新寡无依无靠,你跟着我的马车去通达书院的账房支两贯钱,当做抚恤吧。”

    叶秋彤知道事情不成了,她忍着失望鞠躬:“无功不受禄,我爹病着的时候,您已经帮过我们很多了,我这次不是来打秋风的,我是正经想找点活做的,既然您这没有适合我的,那我再去别家看看。”

    叶秋彤告退了,她有些迷惘,不知道自己能干些什么。

    种地吧,家里的地已经卖光了。

    做工吧,这个时代招女工的岗位很少,连店里端盘子的小二都是男的,女子大概只能去针线铺子当个绣娘了。

    但绣娘是技术岗,就跟梳头一样,原主会,叶秋彤不会,就算现在开始练习,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出来,就怕手艺还没练出来,人先饿死了。

    倒是有一些有时代特色的女子服务型行业,例如万红楼、怡春院之类的,入行门槛很低,只需要姿色就可以去。

    虽然没有照过镜子,叶秋彤不晓得自己这辈子有没有姿色,但是她宁死也不愿意去。

    那就只能给人家浆洗衣物了,可是这种活也不好找,而且一般都是交给熟人干,她对县城不熟悉,就算挨个去敲门收衣裳洗,人家还怕她把衣裳偷跑了。

    回到村子里就更难了,主要是她在叶家圩子辈分太高了,就算哪家富裕人家想找人浆洗衣裳,一般也不好意思找她,何况还有一个小满媳妇已经先走了这条路。

    叶秋彤脑子很乱,胡思乱想着也不知道

    游荡到了哪里,一不留神撞到一个人,那书生手上抱着厚厚一摞书,哗啦啦撒了一地。

    叶秋彤连声道歉,弯着腰帮他把书捡起来,却发现都是同一本书,她把这些书放回那书生的怀里,抬头才发现自己无意中走到了之前邱子石提到的通达书院。

    这书院很大,前头有书局和书铺子,后面是个学堂。

    通达书院的学堂是附近几个县里的规模最大的,念书的学生也很多,不仅有刚启蒙不久的小童生,还有许多一心苦读闯科举功名路的读书人。

    书院的东家邱子石十八岁在本省一考成名,中了举人头名解元,后来书院里又考出了许多举人老爷,名气就越来越大了。

    叶秋彤记起来,前天想去收她房子的黑心族爱上书屋堂里读书。

    既然是在书店门口,想必这位是来买书的,叶秋彤就好奇地问了一下:“这位兄台,你怎么买的都是同一本书?”

    书生见她问得客气,也耐心回答道:“我不是来买书的,是把这个月抄的书拿来结工钱的。”

    他说罢进了店,直奔柜台找管事的:“王掌柜的来验书。”

    被唤做王掌柜的便出来一本一本翻看了那人带进去的书,收下后,很爽快地结了工钱给他,书生把沉甸甸几串铜钱放进了褡裢里。

    叶秋彤站在门口,看见铜钱她眼睛发直,心里隐隐约约有了一点亮光,她好像找到了谋生的手段了。

    这个时代的书有两种,一种是雕版印刷的,一种是手抄的。

    像《三字经》《千字文》和每年的老黄历,这种流行大江南北的书当然会正经做一套刻版,但是刻版的工艺复杂,成本太高,一些流通面窄的书,就不值当专门去打版。

    且不说人工了,光这么些木版做出来,防霉防蛀和存放都是问题,所以那些发行量小的书,一般都是活人手抄的。

    方才的书生揣着铜钱走了,叶秋彤羡慕地目送他远去,忽然发现路边停着的那辆马车很像邱子石的,她眼前一亮,连忙奔进来书店:“王掌柜的,麻烦您通报一下,我想见见东家。”

    王掌柜的拿着个鸡毛掸子把她轰了出去:“走走走,哪里来的要饭的。”

    叶秋彤无奈

    ,只好第二次蹲在马车边上守株待兔。

    邱子石从通达书院出来的时候,一眼看见了蹲在马车边上的那小团人影,她今年应该有十七八岁吧,但因为穿着少年的衣裳,看着却只有十四五岁的模样。

    邱子石蹙眉问王掌柜:“有人来取银子了吗?”

    早上她说不要,邱子石便没有交待王掌柜。

    王掌柜顺着东家的视线看过去,不解其意地摇摇头:“这小子说要求见您,我给轰走了,怎么还赖在这儿,我叫个伙计去给他撵走。”

    邱子石挥手阻止了他,抬脚出了大门。

    叶秋彤抬头看见要等的人出来了,情不自禁地露出微笑,两个梨涡在唇边若隐若现,她站起来,很是雀跃的样子,眼睛亮晶晶地,满脸殷切看他过马路。

    如果邱子石穷过的话,那他一定能认出来,那是穷鬼看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