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章 诛杀元凶 诱敌深入

    二墩在三天后送来了调查的情况,和最终处理的结果,当年大叶镇张家家主张天民,共有五个儿子。

    大儿子张成申在滁州城破之日,被顾德强提司所杀。二儿子张成林,在叶集镇被攻陷时,被陈达金提司所杀。三儿子,也就是三傻子被沐英诱杀。四儿子张成宏与张天成,被张向雄都尉所杀。唯独张天成的五儿子张成明,是张天成小姨太所生,小姨太是滁州城商户人家出生,与官场交道不多,再加上他从小就住在滁州城娘舅家,大叶镇的人很多都不知道有这个人,所以就被漏掉了。

    当年自叶集镇张家被劫后,大叶镇张天明为了防止万一,将一笔价值二百万两银子的金条,存放在了张成明的娘舅家。

    当年的十来岁的小屁孩,如今也成年了,张成明始终记得自己张家被灭之恨。所以,他在滁州成破后,立刻离开了滁州城,到外面过着隐姓埋名的日子。

    在外面漂泊了几年,长了些见识,认识了一个山寨的寨主吴德彪,与吴德彪谈起了自己的经历,并表示自己愿意出钱,请人报仇。

    截杀一个指挥使,吴德彪也很疑重,搞不好自己性命不保,张成明出价五十万两银子,吴德彪才动了心,山寨近三百号人要吃饭啊,这笔钱到手了,就解散弟兄们,去过一过安稳的日子了。

    最近张士诚与朱元璋打来打去,还顾不上剿匪,一旦双方安定了,解决山寨是迟早的事,吴德彪一狠心,就接了这个活计,二百来号兄弟们,一人一千两就是二十多万两,自己一个人就得二十来万两,多好的买卖,吴德彪恨不得多来几个这样的买卖。

    派出人到江南探路、打听消息、踩点,花了些时间,最后确定了截杀地点。

    却没想到那个什么指挥使身边的人,武功如此之高,应对力如此之强,反应是如此的敏捷。近三百号兄弟呀,都死在了江南,只剩下吴德彪一个人逃回了江北,在山寨里还没呆上几天,结果一大群武功高强的黑衣人,围住了山寨,吴德彪在睡梦中,被人堵在山寨的房间里,连同剩下的十几号留守的兄弟,一起被拿下了,报应来得太快了,银子在手里还没捂热乎,就被搜走了。

    二墩带人将山寨一锅端了,连夜审讯吴德彪,吴德彪供出了滁州城张成明。二墩将山寨剩余的人全部杀了,一把火烧了山寨,带着吴德彪和银子来到滁州城,将张成明及他娘舅一家人,全部抓获,让人给滁州守军送去,罪名是勾结山匪,截杀沐英将军。

    滁州守城将军是朱文正的部下,一听这就是截杀沐英将军的人,那还得了,审讯完后,将吴德彪、张成明、极其娘舅一家人,全部斩首,家产充公。

    只是黄金白银全部被二墩搜走了,上缴到了王正明的银库,成了虎威军的经费。

    收到二墩的来信,沐英松了一口气,还好二墩的行动比较快,没有漏网的,否则又是后患无穷。

    按照吴国公朱元璋的指令,为沐英及家人的安全着想,沐英及家人全部搬至应天城沐府居住,丹徒城由沐英指派人员驻守。沐英命赵权住进将军府,全权负责丹徒的防务;王正明的部下接手汤山的防务,接替张兴武。

    赵猛带领张兴武与顾德强,及两人各自带领所属人马,开始向池州进发。赵猛的中军营,由陈平掌管,驻扎应天城南的江宁城,凃永的骑兵卫也同时进驻江宁。

    沐英带着家人回到了应天城沐府,如玉已于两天前生产了,沐英又得了一个儿子,赶上沐英遇刺,缪夫人叮嘱暂不要告诉沐英,怕沐英着急赶回来,以免又生事端。

    沐英回到了自己的府邸,得知又添一儿子,非常高兴,小沐子有弟弟了,给儿子取名沐晟。

    马夫人也来到了沐府,一见面就给了沐英一巴掌:“你这臭小子,怎么那么不小心啊,出门多带点人手不行吗?让我们为你提心吊胆的?你如今也是有家有室,做爹的人了,还是那么的让人操心。”说着说着眼泪就出来了,沐英赶紧的安慰她,思思也过来帮马夫人檫眼泪,马夫人恨恨的甩开沐英的手,眼睛狠狠的挖了他一眼。

    思思陪着马夫人去看小沐晟去了,如玉这才得知沐英半路遇刺的事,看着沐英哭出声来,马夫人等都在一边相劝,如玉说:“如今也是孩子他爹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的,一家人怎么活啊。”

    沐英带着孟达等人,骑上马直奔国公府而去。国公问了事情的经过,看着沐英说:“斩草除根这句话你不知道吗?做事太不小心了,差点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多危险啊,下次可不能这样,一定要做到除恶务尽。”

    其他将军、刘基、李善长等人,也纷纷上前问候,以示关心。朱元璋盯着沐英说:“你以后就在应天城了,跟在我身边,再出去要给我禀告一声,没我同意不得出城。”

    沐英感觉今天的气氛有点古怪,便坐在了一遍不做声,李善长说:“这几天,张士诚一反常态,对我毗邻的城镇开始挑衅,各地开始传来交战的消息。陈友谅的百艘战舰,已经沿着长江向我沿线城镇侵犯了,看来陈、张这次是联手了。”

    刘伯温说:“陈友谅的楼船又高又大,我们的巢湖水师抵挡不住,造成了陈友谅越发的骄狂,在长江里一路大摇大摆的如入无人之境,眼看着就要接近应天府了,得想个法子杀杀他的威风。”说罢,看了沐英一眼。

    沐英心说,这是要考较我了,这么多的将军们,我不能在此多话,先听听吧。

    徐达说:“这些舰船比咱们的大、而且高,咱们的水师一点优势都不占,他们不上岸,咱就拿他们没办法。”

    朱元璋:“自从陈友谅在采石矶称帝后,越发变得嚣张不可一世,先后攻下了宜城、太平,现在又直奔应天而来。”

    朱元璋又说:“陈军楼船又高又大,占尽优势,在水里咱们拿他没办法,他又不肯上岸,眼睁睁看着他们,在长江里大摇大摆、串来串去,却毫无办法。难道任他来攻打应天城吗?”

    沐英眼睛一亮:“兵法云,避强而击虚,把他引到应天城边来,逼他们上岸决战,上了岸,陆地上是我们的强势,同时也是他的弱势。”

    朱元璋问:“如何引他来?来了又如何让他上岸?”

    沐英:“放出风声,张士诚兴兵犯我毗陵城,国公亲率大军二十万前往增援。长江沿线以陆军沿途阻击他,造成应天城空虚的假象,他必来攻打应天城。再在应天城下摆下口袋,只要他上了岸,就全部歼灭他们。”

    刘伯温:“可行,张士诚兵犯毗陵城是真实的,只是没有那么大的规模,国公也要帅兵亲征。这边以徐达、赵德胜、杨璟、张德胜等将军的兵力,逐以消灭陈友谅的大部分兵力,再在长江上、下游设置水下障碍,阻止陈友谅逃串,定叫他又来无回。”

    沐英:“陈军大船吃水较深。在长江上、下游,用大型木船,装满石块,凿穿船底沉入江中,定能阻敌逃串。再以火来攻击,步兵封锁岸边。”

    朱元璋:“老康与陈友谅以前是老友,由老康给陈友谅写封书信,言明应天城空虚,约定里外夹击,陈友谅必会上当。”康茂才将军点头说:“我有一名门下,以前在陈友谅家做事,深得陈家信任,我马上去写一封信,让这个门下送去。”

    一场大战在紧锣密鼓的谋划中,各方都在备战。沐英却回到了府中,如玉房里,两位夫人还在陪马夫人说话,马夫人看见沐英回府了,站起身来问:“那边议事谈完了?”

    沐英恭敬地回答:“是的,义母。”

    马夫人笑着说:“那我也该回去了,就不耽误你们夫妻之间的悄悄话了。”

    送走了马夫人,如玉招呼沐英:“相公过来,让我看看,伤着那里了?”

    其他人都退了出去,只有思思留了下来,思思拉着沐英,脱下沐英的上衣,露出了几处刀口,如玉摸着伤疤,眼泪不争气的直往下流,哭哭啼啼了好半天。

    沐英说:“你出生在将军家里,家里父辈、兄长经常上阵厮杀,没少见过伤疤,如何还有如此的反应?”

    如玉嘤嘤的说:“只因你是我的夫君,更是我孩子的父亲,我怕失去夫君,怕儿子一出生就失去了父亲,你说我要不要关心你?”

    思思用手掐了沐英一把,说:“男人的心事一心三用,心里牵挂着事业、兄弟、妻儿,却不知道女人的心,是全部放在了一个男人的身上,姐姐,你说是不是?”如玉点点头,白了沐英一眼。

    沐英一把抱着小沐子,来到床边撩着小沐晟的小脸,对小沐子说:“这个是弟弟,对不对?你是哥哥,哥哥要保护弟弟,爱上书屋会护着自己的弟弟。”

    怀远那边飞鸽传来书信,翠儿生了个女儿,先生取名王飞燕,寓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意思,希望她做一个平常的人。

    沐英回了书信,阐明了自己的挂念之情,希望她们娘俩回到应天城来,仍然回以前的那栋小院。那栋院子已经不适合先生他们继续居住了,二墩给先生和神机卫另寻地方居住,他们的职业,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久居一处。

    吴国公带着徐达、赵德胜、沐英等人,亲率二十万大军增援毗陵城,出发时的声势,方圆的老百姓都能看见,一路浩浩荡荡的直奔毗陵而去。半夜,徐达与赵德胜两将军率兵,悄悄地返回了应天城外的狮子山里待命。只有沐英陪同朱元璋,率赵权、潘成龙、王顺三卫五万人,抵达毗陵城下。

    张士诚手下将军卢安,率三万精兵正在围攻毗陵城,忽然听说朱元璋亲帅大军来增援,吓破了胆,赶紧撤兵返回了平江。

    朱元璋白天就住在了毗陵城,晚上,朱元璋与沐英率王顺五千精骑返回了应天城外。

    陈友谅亲率几百艘楼舰,一路耀武扬威,毫无抵挡的就到了芜湖,途中接到探子的飞鸽传书,言明朱元璋亲率大军二十万,增援毗陵城,大军业已出发,应天城时下已成空城,城内只有康茂才的二万人、和常遇春的三万人在守城,城外还有还有张德胜的一支水师驻扎在新河湾里。

    这时江边小船送过来了一个人,自称是故人康将军的亲随,特送来康将军亲笔书信一封,请陈友谅亲启。

    书信中写道:当年一别,至今已有近十年,兄已称王,然弟却仍居人于账下,今值此应天城空之际,与兄内外夹击,攻克应天城,相会于江东桥下,以报兄当日知遇之情,不知陈兄意下如何?

    陈友谅阅信后大喜,道:“有康将军助我,何图大事不成。”立马回书一封,言明内外合谋共同攻克应天城。

    康茂才收到回信,立马禀告了朱元璋,朱元璋大笑,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徐达问:“还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