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章 大臣们慌了(2/6求鲜花求收藏)

    从太极殿出来,李承乾走路都是飘的!

    一次和谈,让三位国公欠下了人情,还收了四个马仔。

    更重要的事,连兵部尚书一职都被他给拿下!

    可别小看兵部尚书一职,此职位乃是负责调拨兵马,战事的,权利不小。

    不然,前任兵部尚书侯君集也不可能调动长安城的兵马造反。

    当然,李承乾还没有忘记此刻在演武场上负重训练的众人。

    在回东宫之前,他先去了一趟演武场。

    燕王李佑和魏王李泰已经跑完在一旁休息,秦怀玉,罗通,尉迟宝林和程知节四人因为是后面来的,还在那边跑。

    看到李承乾过来,六人同时过来施礼:“见过太子兄长(太子殿下)!”

    “免礼~”李承乾一甩袖袍,满意的看着满头大汗的众人:“看来本太子不在这段时间,你们并未偷懒。”

    “对了,你们四人今日开始,要和两位王弟一样,每天来此训练,刚才本太子已经和你们的父亲谈好了。”

    “另外,若是谁敢偷懒,你们可一起惩罚那人!”

    说到最后一句话,他的目光看向了魏王李泰。

    很明显,这就是针对李泰的!

    李泰:“……”

    虽然他知道李承乾在针对这个,可他也只能忍着不敢出言反驳。

    毕竟,这里其他人都可以说是太子那边的。

    万一让李承乾不高兴,指不定用什么办法折磨自己呢。

    本着好汉不吃眼前亏的想法,李泰心中暗恨,表明上却只能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李承乾撇了李泰一样,对方那副怂样让他摇摇头。

    这种人,还想抢自己的太子之位?

    呵呵,以后天天训练你,让你没办法去处理其他事,看你还怎么抢!

    今天他来演武场,一来是看看李泰的情况,二来也是叮嘱众人看着李泰。

    看现在的情况,李泰短时间是没办法有其他想法了,光是训练就能让李泰疲于应对。

    叮嘱完众人,李承乾这才回东宫,准备了解兵部尚书一职负责的具体事务,以及兵部现在的运行情况。

    时间一晃就来到了第二天早朝,卯时一到,李承乾来到了两仪殿外。

    此刻,殿外站满了文武大臣,看到李承乾来到,纷纷对他施礼:

    “见过太子殿下!”

    “免礼!”李承乾点点头,算是对众人打过招呼。

    “开始早朝~”宦官尖细的声音在此刻响起。

    众人陆陆续续进入,很快就将两仪殿站满,李世民则是在此刻从偏殿走出。

    “参见陛下!”

    “免礼~”

    李世民一会袖袍,一脸满意:“昨日太子所作所为,想必众人已经知晓。”

    “朕向来有功必赏,太子涨我大唐威风,朕决定让太子担任兵部尚书一直,众卿认为如何啊?”

    看的出来李世民很高兴,连有事早奏,无事退朝的场面话都不说,开口就直入主题。

    嘴上说是征求众人的意见,但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听出李世民话中的意思,明显就是已经决定了嘛。

    现场一众大臣顿时惊诧不已,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所措。

    “嗯?众卿不说话,那朕就当你们没意见了?”

    李世民见状眉头一挑,感觉事情似乎没自己想的那么简单,他想快速定下此事。

    谁知话音刚落,站在左手边第三个位置的人忽然站出来施礼:

    “陛下,太子担任兵部尚书一职,臣前所未闻呐!”

    “还请陛下三思!”

    有人带头,其他人的胆子也就大了起来,陆陆续续又站出来好几个人反对:

    “是啊陛下,太子殿下虽说为我大唐争光,但也不能随意将兵事交给太子殿下处理。”

    “不错,太子殿下向来不懂兵事,怎么可能处理兵部之事?”

    “陛下,兹事体大,前任兵部尚书侯君集谋反一事,让兵部损失惨重,急需懂兵事之人整顿啊!”

    “陛下,如此大事,还请问问前线将士们的想法,听听他们对此事有何看法!”

    “如今我大唐边境不稳,兵马调度一事成为关键,兵部尚书一职至关重要啊!”

    “还请陛下三思二行,此事另选他人吧!”

    越来越多的大臣站出来,让李世民的脸色有些难看。

    他昨天还信誓旦旦的还将兵部尚书一职给李承乾,现在就有怎么多大臣跳出来打他的脸,他能不气嘛!

    倒是李承乾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对现场一众大臣的反应并不意外。

    这群但对的人当中,一部分是中立者,一部分是支持魏王李泰和吴王李恪的。

    对方当然不希望兵部尚书这么重要的职位,落到他李承乾手中!

    但,李承乾对兵部尚书一职,志在必得!

    ..........................................................................

    PS:新人新书,求鲜花,求推荐票,求打赏,求一切支持!!!跪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