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四章 《细胞》历史上第一个高中生作者

    “好,我们现在就去找华教授。”

    这一刻,费景盛对申开济,当真是刮目相看。

    说实话,没有几个人,能做到申开济这种程度。

    作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刘浪做出多大贡献,其实全凭申开济一张嘴。

    换成其他人的话,给刘浪挂个第二作者,就算仁至义尽了。

    要知道,申开济开始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刘浪还不知道在哪。

    按照时间和工作量计算,申开济的贡献要远远大于刘浪。

    五分钟之后,费景盛和申开济,拿着那篇论文,敲响了华元良办公室的门。

    将事情的原委,跟华元良讲了一遍,华元良的表情也变了。

    华元良觉得,刘浪怎么着也适应一下实验室的节奏,才有可能出成果吧?

    没想到,刘浪搞了个无缝连接。

    接过论文,华元良仔仔细细看了一遍,

    看完之后,不禁感叹,“我还是小看刘浪了。”

    申开济之前的几篇论文,华元良都看过,眼下这篇确实不是单凭申开济的能力,就能搞出来的。

    也难怪申开济非得把第一作者给刘浪。

    “今天是7号,《细胞》是每个月15号发刊,你们抓紧时间把这个论文发过去,没准还能赶上。”

    华元良马上安排投稿事宜,“至于第一作者,你们和《细胞》的编辑沟通一下,如果可以的话,挂两个,刘浪和小申并列,不分前后。”

    “老师……”

    申开济还想说刘浪的贡献更大,但被华元良打断。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

    北天国。

    菲利克斯杂志社。

    生物学界最顶尖的期刊《细胞》,便隶属于菲利克斯杂志社。

    此刻,《细胞》期刊的责编费舍尔正在整理邮箱内来自世界各地的稿件。

    “叮!”

    伴随着提示音,一封新邮件,出现在邮箱里。

    “来自东明国国,北境大学。”

    费舍尔打开邮件,

    很快,他就被邮件中,名为《转录激活样效应因子核酸酶在基因编辑中的应用》的论文给吸引了。

    一般非英语为母亲国家的投稿,在文字方面,或多或少都有些生硬。

    可是,这一篇并不存在那样的问题。

    如果不看作者名字的话,你会以为,这是北天国本国的学者,所写的论文。

    当然,文字只是一个感官上的印象,能否登上《细胞》主要看的还是内容。

    而这篇论文的内容同样出色。

    目前,基因编辑是生物学里,非常热门的一个分支。

    论文中对于转录激活样效应因子核酸酶的研究,无疑是深刻且具有开创性的。

    费舍尔马上把这封邮件,转给主编汤普森,并告知主编汤普森,这篇来自东明国国北境大学的论文很不错。

    主编汤普森看过之后,同样觉得不错。

    不过,想登陆《细胞》,除了编辑青睐,还要通过专业审稿人的审核。

    《细胞》的审稿人都是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知名教授,学者。

    主编汤普森将论文发给三位专业审稿人。

    很快,三位专业审稿人就有了反馈,三位专业审稿人,一致认为这篇论文,可以登上最近一期《细胞》正刊。

    15号,是《细胞》发刊的日子。

    这一天,世界各地无数生物学专业的科研人员,学者,教授,拿到了最新一期的《细胞》期刊。

    很快,其中一篇名为《转录激活样效应因子核酸酶》的论文,就引起了广泛关注。

    倒不是论文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这篇论文有两个第一作者。

    当然,有两个第一作者,也不是什么太稀奇的事。

    在科研领域,有的项目周期很长,往往会有很多人员参与其中。

    如果其中两名最重要的参与者,贡献相当,无法判定主次,也是可以挂两个第一作者的。

    问题是,这篇论文两名第一作者中,有一个叫刘浪的,备注竟然只是东明国国江北省澜山一中毕业!

    《细胞》创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此前的一百多年中,还从没有哪篇论文的第一作者,身份是高中生。

    有人忍不住发邮件,向《细胞》编辑部求证,其中是否存在错误。

    《细胞》编辑部的回复是:没有错误。

    事实上,《细胞》期刊,关于刘浪高中生的表述,也确实没有错误。

    尽管,刘浪已经入学北大,并进入了北境大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可是,国家2020大学生学籍注册系统,尚未开启。

    《细胞》编辑要求投稿人提供刘浪的学籍证明,投稿人根本拿不出,只能提供刘浪的高中毕业证。

    于是乎,本科在读变成高中毕业。

    虽然,其本质意义是一样的,可是给人的感觉,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