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方既明心道,怪不得之前那个演员不肯签合同,还跟剧组闹翻了,这样苛刻的条款,谁肯签啊?且不说钱少吧,还要跟你连续拍三部电影?哇,你当别人都是不用吃饭的啊?放着更多的片酬不赚,来你这行善举啊?

    “咳咳……”

    正当中的导演有点脸皮挂不住了,他其实是来选角的,至于合同,那是影视公司的事。

    资方代表用眼神询问,非他不可吗?导演一副我不知道,别问我的样子。看到这资方代表就明白了,这事几乎没得商量。可不是么,请来的演员闹翻了,赶拍摄进度的前提下,要临时临急的找一个演技好,又便宜的演员,恐怕就方既明最合适,最出色了。还想着用以前的合同,人家也不是那么好骗的。

    这不,一看人家那不紧不慢,一条条仔细看的态势,就应该知道对方不是菜鸟。要是菜鸟的话,什么卖身契,什么霸王条款,全都不看的,兴冲冲就签了。签了之后,后悔了也没地方哭。

    没办法了,资方代表只能硬着头皮说道:“那依照你的意思?”

    “加几个字吧,在片酬同等的情况下,优先选择你们影业公司的非主演角色。”方既明也不想做得太绝,毕竟这个润宝影业也是国内前十的影视公司了。几乎每年,都会有几千万的大手笔投资。别小看这会的几千万,要知道上一年的中国票房冠军也就一亿多罢了。投资电影,起码要比实际成本翻三倍才能回本,超过三倍的部分才是赚的。也就是说,投资超过三千万的电影,大部分都是仆街的。

    你想想看,一部电影的成本,票房翻三倍才能赚,三千万投资的电影,有几部票房过亿的?

    要是没有过亿的票房,只能寄希望于东南亚、霓虹和棒子国那边的电影市场了。如果发行能力不够强大的话,一样是血本无归。电影,就是高风险的投资行业。有成功的案例,更多的是常人看不见的累累白骨。

    当然了,号称投资三千万的电影,实际上投资超过两千万已经很了不得了。真正投资三千万的电影,会号称投资五千万的。这跟古代打仗一样,明明只有二十万人,却号称八十万人马,以壮声势。没办法,电影除了拍摄,还要宣传的。不宣传,鬼知道你的电影上映了啊?所以,很多时候,电影成本有相当一部分进入了宣传渠道里面,这也是算在成本里面的。

    甚至上辈子,有的电影号称投资了几个亿,一半是投入到了宣传和抢夺排片当中。另一半呢,大头给了小鲜肉和其他人的片酬,至于布景、特效、演技、剧情什么的,都差得不忍入目。这样的电影,再多的粉丝都捧不起来。

    这么说好了,粉丝电影,也就《小时代》系列靠着抢先吃螃蟹的优势,赚到了钱。《小时代》系列后面的小鲜肉、小花旦电影,全都仆街,无一例外。只要是没演技,没剧情的电影,观众是会用脚投票的。很多人要说了,《少年的你》不是大获成功吗?嗯,你扪心自问一下,里面的演员,演技不棒吗?剧情不好吗?电影寓意不深刻吗?所以人家成功了,很难理解吗?

    还是的,电影特效不特效,其实只是锦上添花罢了。

    你要是有剧情,有演技,别说没特效了,哪怕你布景简单至极,一样是神一样的电影!

    什么?没有这样的电影?呵呵,《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看过没?场景就是一个小别墅,加上小别墅外面的景色,然而这是一部小投资,大回报的电影。电影成本两万美元,全球票房收入3.5亿美元,票房回收率高达17500倍!至于口碑?豆瓣评分高达8.5!

    这部电影恰恰就说明了一件事,电影的核心是剧情,是演技。至于其他的,都是锦上添花罢了。

    说了这么多,方既明就想证明一件事,别看这部《看不见的战争》号称投资两千万,实际上能投资超过一千万都厉害了,大头肯定是给了大明星片酬,还有就是宣传、排片上面。所以,他们必须压低成本。

    资本就是这样的,只要有钱赚,他们肯定会剥削。估计没人不知道大明星的票房效应,所以润宝影业的电影主打就一个——大明星,而且不止一个大明星,是多明星组合。效果自然也是杠杠的,在黄金假期上映,那一周票房都超过千万了,甚至几千万。这样的效果,是资本都会动心。

    一千多万的投资,上映一周就收回了成本。二十天到三十天的上映期,怎么说也能赚一千万吧?要是票房高达一个亿,那就是纯赚几千万了。电影票房计算大概是这样的:电影发展基金分成5%,营业税给掉3.3%;院线50-60%;其余为制作发行,这些费用在制作发行费用中扣除。也就是说,票房一个亿的话,给500万给电影发展基金,给330万的营业税,给五千万给院线。那么,就剩下4170万,扣去一千万投资+宣传,那么剩下的就是纯利润了。

    你说,这三千多万的纯利润,能让资方丧尽天良压榨不出名演员不?肯定的事啊!

    如果是在一般情况下,资方绝对是立马换演员。毕竟你不是主演,不用跟你啰嗦的。

    但,现在不一样了。

    资方要赶电影进度,因为档期是定了,如果撤档那就损失大发了。

    这部电影,打算在横店拍一个月,然后到其他地方再拍一个多月,杀青后用三个多月制作后期,配音+字幕+特效啥的。然后要赶在情人节档上映,毕竟是情感大剧,什么谍战,什么勾心斗角,那都是包装。真正的核心,还是情感剧来的,不在情人节上映,在什么时候上映?

    从情人节前一周,到情人节那一天,只要口碑还可以,其实情侣们也没啥选择的不是?

    也正是因为这样,资方只能妥协了,一时半会根本找不到合适的人来拍!所以,方既明就是抓住这个弱点,争取合法利益。其实吧,方既明觉得多演戏没啥的,积累经验嘛。可配角不能演多了,演得多了,别人就不找你做主演了——路线选择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演员,没有主演一概不演。就怕定型了,给人刻板印象,那就损失大发了。

    于是,资方代表深吸了一口气,说道:“好,条件可以改,但片酬不能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