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1章两军对垒,主帅离帐而去【4更了,求个花】

    在十八路攻打汜水关时,吕布就差点杀了公孙瓒。

    上个月在界桥时,吕布又差点杀了公孙瓒。

    而现在,即便公孙瓒兵力有着绝对的优势,但心里已经有了阴影,所以两军原地驻扎,对垒起来。

    张扬给吕布的命令是:敌不动我不动,先耗着再说。

    双方都不率先出兵,连相互试探性的进攻都没有。

    气氛是异常诡异,吕布心中更是忐忑,不知道公孙瓒是打什么主意,更不知道张扬是不是还有什么后手。

    “严守中军大帐,谁来了都不许进,若是吕布来了,就告诉他,打得过打,打不过跑!”张扬对中军大帐的侍卫吩咐道。

    “尊命!”侍卫躬身应答。

    张扬满意地点了点头,翻身上了赤兔马,向西而去。

    河间郡的西侧,便是中山郡,相距不足千里。

    大半日光景,张扬便从河间军,赶到了中山郡的曲阳城。

    中山郡也算是冀州中较大的郡县了,但近年来,人口急剧减少。

    一来兵荒马乱,匪兵横行。

    二来中山郡出现了灾荒,魏郡虽然有粮,却全部充到州府,并未发放给百姓。

    偌大的曲阳城,老幼加起来,也不到二十万人口,实在令人叹惋。

    张扬没有驻足太久,现在并不是感伤的时候。

    他快马加鞭,穿城而过,抵达城西的一处农舍。

    农舍很大,旁边还有四五家小点农院与其相连。

    与城中其他人家相比,这里虽然有些偏僻,但周围绝对的最干净的。

    “主公!”

    张扬还未来得及轻叩门扉,那农舍对面的小房中,走出一个彪形大汉。

    “存孝啊,近日可有异常?”

    张扬见来者是李存孝,心中一缓。

    “启禀主公,并未发现任何异常,只是城中粮食短缺,前几天无极县送来几千石粮食,也够我们用一段时间的了!”李存孝恭敬地说道。

    “嗯,我进去和荀彧先生闲谈片刻!”张扬看向农舍。

    “末将守在外面!”李存孝躬身说道。

    张扬还未回话,院内走出一人,拉来木门。

    “小人的见过张候!”

    这人张扬见过,正是荀家的老管家。

    张扬点了点头,问道:“此次荀彧先生可否在家?”

    “在!在!正是少家主让小人前来请张候进屋!”老管家恭敬地说道。

    “好!”张扬微微一笑,随着老管家进了农舍。

    这里原本荒弃了数年,但如今四下打扫得一尘不染。

    通过前堂,便到了后院。

    后院正北有些小间房屋,老管家带着张扬到了屋前,身子一侧,让出身位,做了个请的手势。

    张扬自然没有客气,脚步一轻,便入了屋中。

    那老管家并未跟进来,而是随手将门关上,躬身站在门外。

    刚入屋内,一阵清香扑鼻而来。

    袅袅轻烟从香炉中升腾而起,沁人心脾。

    这种熏香让张扬感到神清气爽,大半日的长途跋涉带来的疲劳一扫而光。

    荀彧好熏香,所谓:“荀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

    每日熏香,久而久之,荀彧的身上也带着阵阵香气。

    张扬看向屋内,一个男子正背对他他,负手而立。

    他自然知道,此人便是有王佐之才的荀彧!

    荀彧的身前,摆着一个长案,其上供奉着大小牌位。

    “庶民荀彧,拜见张候!”

    荀彧听闻有人进来,转身看去,见是张扬,便上前欲行跪拜之礼。

    “先生,先生使不得!”张扬上前扶着荀彧。

    “承蒙张候庇佑,我等一家上下百十余口,皆以保全性命……”

    “这等小事,何足先生挂齿,我久闻先生高义,早有拜访之心!”

    “可又是军中出身,不识教养,担心冲撞了先生,故而未敢叨扰。”

    “今日得见,也算了却心中所愿,乃是三生之幸!”

    张扬侃侃而谈,哪里有半点粗人的样子。

    “张候大恩,庶民无以为报,愿竭愚智以报!”

    荀彧的心意,张扬在进屋的第一时间便已然洞察。

    张扬心中大喜,但还是要客气一番。

    “荀先生切勿如此!”

    “张候这是……”荀彧眉头微皱。

    “荀先生素有王佐之才,若能得先生辅助,我必可展心中所愿,使百姓安居,使天下安定!”

    “但我曾杀丁原,刺董卓,世人都觉得我背信弃义,离经叛道,若先生随我,怕辱了先生的名声!”

    张扬摇头叹息。

    “原来如此,若当初张候不杀丁原,那丁原定然举并州之兵,祸乱长安!”

    “若张候不刺董卓,此时董卓已经挟持当朝天子迁往长安!”

    “张候所做,都是国之大义,如果没有张候出手,大汉亡矣!”

    ..........................................

    PS:新书期,跪求鲜花,跪求票票,跪求评论,跪求一切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