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九章李世民的忌讳(1/5)

    对于自己的这个三儿子,李世民承认,自己以前对他的关注不够。

    在不怎么了解时候,对他处罚的过于严厉。

    通过最近他的一系列表现,李世民对李恪的印象大为改观。

    “对于安州的官制,你怎么看?”李世民朝刚进门的房玄龄问道。

    这段时间,房玄龄也没有闲着,他亲自到都督府观察了一段时间。

    惊奇的发现,李恪设计的这套官制,从一个刺史府升格到都督府居然没有出现任何不适。

    要知道,刺史府管理的是一州之地。

    都督府,则将原有的管理范围扩大了五倍。

    这也就意味着相应的事务也多了一倍。

    可就是这样,李恪手下的官僚机构依旧能正常运转,而且还是在李恪对其采用放任政策的情况下。

    现在的都督府架构很奇怪。

    整体分为三个部门,政务院、律法院、立法院。

    三个部门之间互相制约,又相互协调。

    彼此之间分工协作,竟然把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完全不需要吴王做任何事情。

    “陛下,臣不得不承认,吴王殿下的才能是臣所不能及。”房玄龄如实说道:“臣这段时间一直呆在都督府,对都督府的了解也只是皮毛。

    但是可以看出,都督府的作用,要比我们现在的三省效率更加完备。

    各级官员之间,即可分工协作,又能彼此制约。

    政令从制定到执行都有一套严格的行动流程,所有的官员必须按照所有的流程进行,否则政令就被搁置。”

    “哦,那吴王在其中起什么作用?”李世民问。

    这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整个都督府,说是由吴王管辖,其实吴王并没有任何权限。

    在整个安州,即便是吴王,都要遵循立法院的律法。

    臣从几个律法院的档案中看到了有意思的几个案例。

    贞观十二年夏天,吴王李恪的马受惊,踩坏了路边农家的农田。

    农家将吴王高到了律法院,律法院根据立法院的立法,抓捕了吴王,并判决吴王承担农户的所有损失。

    判决下达后,由政务院执行,吴王李恪也在第一时间对农户进行了赔偿。

    这样的案件还只是其中之一。

    从贞观十一年开始,吴王李恪被告了十多次,每次都得到了公正的审判。

    吴王作为安州的最高长官,尚且如此,由此可见这个都督府的厉害之处。

    这些天来,在整个都督府的运作之下,沔州、复州等地的官府也都沿袭了都督府的官制。

    这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各州的情况就有了明显的变化。

    侵占良田、强抢妇女、鱼肉乡里这样的案子,只要交到律法院,律法院的下属机构就会快速侦破,还百姓以公道。

    灾后最常见的就是乱象,可是在都督府的治理下,沔州、复州等地都很快恢复了正常,并且开始由官府组织进行生产、重建工作。

    一点乱象的苗头都没有?”

    “有这么神奇?”李世民难以置信道。

    “陛下,臣真的建议您亲自去看一看。”房玄龄推崇备至道。

    “这什么律法院真的敢抓吴王?”李世民质疑道。

    “这在安州随便打听一下都知道。”房玄龄说道:“臣还特意去求证过,吴王每次被抓的记录和当事人都有。

    而且吴王还曾因为马车撞伤了人,被关进牢里一个月。”

    “那被撞的人怎么样?”李世民问。

    “被撞的人不仅得到了补偿,还获得了在王府工作的机会。”房玄龄说道:“由于被撞伤的人伤到了腿部,吴王特意给他找了份简单的事情,能够让他自食其力。”

    “没有被吴王报复?”

    “没有,臣昨天刚拜会过那人,现在那人生活的很好,对吴王很是尊敬。”房玄龄继续补充道:“在整个安州,百姓可以不怕吴王,但是都惧怕律法。

    上到贵族世家,下到升斗小民,都很推崇律法,并且严格执行。

    在安州,民可以告官获胜的案子比比皆是,这里的政治清明要比陛下想象中的还要好。”

    “吴王在安州的地位如何?”

    比起什么政治清明,民生富足,李世民更加关心这个。

    同样是从亲王走过来,李世民最忌讳的就是遇到有能力又有野心的儿子。

    他可不想类似玄武门事变的事情再发生到自己儿子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