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校长在各个办公室前面走来走去,最后走进高中语文组办公室。
“谁先发言?”
头发花白的教研组长丁俊超看了看沉默不语的教师们说:
“对我们来说,大会上提出的意见,可是我们人人有责的大事,大家都要重视,有什么想法,说出来,让学校领导参考。”
过了一会,依然没有人发言。
办公室的气氛有些沉闷。
许校长看着老师们说:
“为了振兴我们江海,大家要畅所欲言,献计献策。有什么不同意见,尽管说出来,也可以争论。”
刘鹰飞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心里在翻腾。
刚才听了许校长的报告,他产生了一些想法。特别是对快班慢班这个问题,他有不同的看法。他想起在大学里学到过的一些西方国家在教育上的先进理念和做法,感到我们目前的这种应试式教育蔽端太多,对所谓的“差生”不公平,非常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刘鹰飞真的不纯粹是担心自己带不好慢班,而是觉得这个教育制度很不适应我国飞速发展的形势,必须加以改革。
于是,刘鹰飞轻轻咳了一声,以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所不常有的老练和智慧,开口说:
“许校长,丁老师,还有各位老师,我想说几句话,纯粹代表我个人的意见,说得不好,请大家批评。”
老师们个个掉过头来看他,办公室里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刘鹰飞声音平稳,但锋芒毕露:
“我觉得,分快慢班,蔽大于利,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不适应形势的需要,更不符合我们教育发展的方向,应该取消。”
从一九八一年起,我国的初高中都由二年制改为三年制,东海中学是“四规制”老完中,即每个年级有四个班,全校原来是十六个班级,现在是二十四个班级。每个班一个语文老师,高中语文组就由十二个语文老师。
语文老师一般都兼任班主任。
这会儿,所有高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还有许校长,都惊讶地看着这个新来的大学生,一声不吭。
办公室里的气氛有些尴尬。
大概没有哪个老师会这样大胆,直接,甚至有些放肆。不要说刘鹰飞是个新来的老师,就是资格很老的老教师也不敢这样说话。
刘鹰飞继续平稳地说:
“我不是怕当慢班的班主任,而是从教育的大局出发,提这个意见的。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围着高考指挥棒转,所以提这样的意见,有些不合时宜,也可能行不通,因为升学率是衡量学校成绩的唯一标尺。”
一些老师的脸上放出亮光,现出赞佩之色。
刘鹰飞说话的胆子更大:
“但我们学校可以先试一步,要是我们试出了成果,不就一鸣惊人了吗?”
许校长的脸上显出不快,但他还是保持着君子风度,静静地听着。
刘鹰飞前世当过二十多年中学语文老师,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今世又在师范大学里看了大量有关教育方面的理论书籍和教育论文,心里蓄积了许多知识,形成了一些想法,心里话像潮水一样冲出喉咙,往外奔涌:
“我们应该把应试式教育,改为素质教育。要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角度,为我们国家的四个现代化培养合格人才,而不能一味追求升学率。当然,我们也不能不讲升学率,因为大家都在讲,高考的竞争已经进入到白热化不正常的程度,所以不讲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我的意思是,我们如何去追求升学率?”
办公室里十三个人都在屏住呼吸,听他发言。
他们都不知道刘鹰飞是重生的,所以都为超年龄的老练和深沉所震撼。
我国拨乱反正时期首当其冲的,是文艺界和教育战线。而教育战线又是涉及面最广影响最深远的领域。各种思想层出不穷,各地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各校都在探索新的教育办法,可谓泥沙俱下,难分好坏。
一九七七年恢复考高度以后,全国各地很快掀起高考热潮,几乎是全国动员,全民参与,一切围绕高考指挥棒转,升学率成了衡量一个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
于是各个学校都千方百计提高升学率,这就出现了快班慢班这个教育上的畸形现像——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式教育。
许多学校把成绩好有希望考取重点高中或者大学的学生编入快班,进行重点培养,剩下的学生编进慢班。这样,慢班的难管难教程度可想而知。
这些没有了希望的所谓“差生”挤在一起,自卑失落和横竖横心里非常严重,刁而朗当甚至寻老师开心在班上制造恶作局的现像十分普遍。
他们本来成绩就差,现在又被打入另册,感到脸上无光,羞于见人。反正没有希望,他们索性破罐子破摔。
于是,如农村里一句俗话说的那样,三好搭一好,三坏搭一坏。差生们在一个班级里,坏习气相染,臭味道相投,把班级搞得乌烟瘴气,一派混乱。
当然,各个学校在治理慢班上也是竭尽全力,认真负责的。
东海中学高二(4)就是这样一个慢班。
这个班成绩差,纪律乱,连老师上课也不能好好地上。班里有些匪气十足的学生,上课故意找老师的岔,自由发言,甚至乱说乱动,起哄嘲笑,弄得个别稚嫩的女教师当堂甩课本,课后哭鼻子。
下了课,一些差生寻衅滋事,打架斗殴,还对一些漂亮的女同学搞恶作剧,弄得老师们非常头痛。
为了治好这个慢班,学校领导物色来特色去,先是让教这个班语文的刘老师当班主任,刘老师当了半年,搞得精疲力竭,一点效果都没有。他再也当不下去,只得举手投降。
许校长实在没办法,便安排治教严格管班有方的邢老师去当班主任。
邢老师上任后,采取一系列严厉措施,他想凭自己的威严压服这帮“孺子不可教”的学生。谁知他们根本不卖他的账,愈压他们闹得愈凶,弄得他哭笑不得,只当了两个月,也无可奈何地摇头作罢。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