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章 恢复高考

    “鹰飞,你遇到什么喜事了?这么高兴。”

    刘鹰飞喜不自禁地走进去说:

    “娘,我要去参加高考。”

    娘愣了一下,发现儿子的神情还是正常的,说:

    “不是没有高考嘛?都是推荐上的工农兵大学,一个县一年才几个,轮不到我们这种穷人家的,你就不要胡思乱想了,啊?”

    刘鹰飞激动地说:

    “上午,我在田野上的高音喇叭里听到的,国家今年要恢复高考制度。”

    望子成龙的娘眼睛也一亮:

    “这是真的?怪不得你这么高兴,你能考取吗?”

    刘鹰飞搔着头皮说:

    “不管怎么样,我都要去考一下。”

    “好,家里支持你。”娘当即表态说,“我跟你爹说说,让你停工,在家温课。你去学校问一问陆老师,看他能不能帮你。”

    娘对陆老师印像特好,也一直希望他能兑现承诺,帮刘鹰飞安排去做代课老师什么的,可刘鹰飞毕业一年多了,却是一点消息也没有。

    在刘鹰飞急切的期盼中,有关恢复高考制度的一些具体政策和报考章程出台。这年高考,因为是拨乱反正后的第一年,所以参加考试的人特别多,考试和录取工作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整整停考十年,全国积压了多少有高考资格的热血青年啊!所以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年,为了还上这笔积债,国家把参加考试人员的资格和范围放得很宽。应届高中毕业生,往届高中毕业生,包括六六年、六七年和六八年毕业,被称为“老三届”的高中生,都可以参加高考,这样人数就特别多,达到两千多万。

    而招生人数,全国各高校充分挖掘潜力,才凑满三十万,所以,这一年的录取比例非常低,才百分之一点六。

    真是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千万考生向往大学门啊。这一年的高考盛况,录取之难,完全可以跟古代的科举制度相比,真的比考状元还难。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全力以赴,可以说是全国动员,全民参与。

    “老三届”考生大都已经结婚成家,或者参加工作,社会经验丰富,物质条件较好,文化功底也远比后来几届的高中毕业生深厚。有这些大龄生参加竞争,小龄生的压力很大。

    刘鹰飞前世初中二年,高中两年,四年中学时间,起码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工学农学军,学的文化课内容少得可怜,也不太正规。再加上他们已经毕业一年半,学的东西都快忘掉了。

    所以前世刘鹰飞只考取本县师范,属于中专。但后来他们知道,这个录取,还是当时录取工作中的一个错误。

    为了为本县培养一批中学教师,县招办居然把八十名考生关在县内,没有往外投档,连后来第二批扩招本科,也没有把他们投出去。八十名原来都有望录取本科的,都被关在县内,降格成了一名中专生。

    他们入学后知道这个情况,写信向有关部门反映,但木已成舟,改不过来,只得将错就错。

    刘鹰飞今世的目标是考取本科,不敢奢望北大复旦等名校,因为他中学里学的内容太少,现在重生了又没有时间提前复习,复习也没资料,无从下手。

    刘鹰飞属于往届毕业中的最近一届,77级高中毕业生才属于应届毕业的小龄生。他手里除有几本语文和数学课本外,什么也没有。

    这一年,江苏文科考语文,数学,政治,史地四门,理科考语文,数学,政治,理化四门。刘鹰飞语文成绩好,所以报考文科。

    报好名,开始复温迎考。可刘鹰飞连历史地理的课本都没有,怎么复习啊?政治也不知复习什么好。没办法,刘鹰飞只得去母校向老师求助。

    这天,刘鹰飞骑车来到母校找陆老师。陆老师的宿舍没有搬动,他敲门进去,正伏在桌上刻写史地复习提纲的陆老师,连忙站起来,给他让坐:

    “刘鹰飞,你终于来了。陆永伟他们都来过了,就你迟迟没有来。但我相信你会来的,就一直在家里等你。”

    刘鹰飞说:“陆老师,我想来问一下,历史,地理,还有政治,连课本都没有,怎么复习啊?”

    陆老师说:“这些天,我一直在忙着刻蜡纸,编写历史地理的复习提纲,所以没有时间到你家里来看你。”

    当时的老师连讲义费都不收,完全是自觉自愿免费为考生服务。不像后来,老师给学生补课,都要收补课费。而且不是给差生补课,而是替优生补课,把教学和应考商业化,扭曲了老师形象。

    刘鹰飞问:“朱洪淋,孙卫彪他们都来过了?”

    陆老师说:“他们早就来了,凡是想参加高考的同学都来了。到目前为止,据我所知,你们班上有二十三个同学报了名,占了将近一半。”

    刘鹰飞说:“考试的人这么多,录取人数又那么少,而且老三届都参加,我们恐怕很难考取的。”

    陆老师说:“是啊,你们班只要能考取一个,不剃光头,我就很开心了。说实话,我把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但你也不要有太大的压力,要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嗯。”刘鹰飞点点头,“我会尽力的,但也不抱多大希望,免得到时候太失望。”

    陆老师说:“你要想法去问在读的初二和高一同学借历史和地理课本。下星期三,你到学校里来拿历史、地理和政治复习提纲。”

    “好的,谢谢陆老师。”刘鹰飞感激地说。

    “最好,你跟孙卫彪他们一起复习。”陆老师为他出着主意说,“不要一个人在家里闷头看书。这样,消息灵通一点,互相也好鼓鼓劲。”

    按照陆老师的提示,刘鹰飞第二天就骑车到孙卫彪家去联络。他走进孙卫彪的家,孙卫彪和他的爹娘都喜出望外:

    “哎呀,这不是刘鹰飞吗?你今天怎么想到到我们家里来啊?”

    孙卫彪的爹娘和哥哥姐姐个个都出来迎接他,很热情。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