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 href="/r/book_piew_ebook_css/1673/500241673/500241695/20191216200220/css/style.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
陈曦看她爸脸上虽有疲惫,却不见愤懑愁苦,就猜到医药费的事情砖厂那边应该是有了说法。
果然刚进屋喝了半茶缸水,陈成栋就感慨道:“昨晚你们刚走不久就来了两个县领导,还给我们送了点儿吃的。
砖厂那边也来了个管事的,医药费都给补齐了。后续住院的费用,都走砖厂那边的帐,也不用咱们再掏钱了。”
陈曦闻言看向穆朝阳,她虽然知道砖厂那边肯定会把医药费的钱补上,却知道对方动作不会这么快,估计会拖上几天再慢慢补齐,更别说县里领导专程过来探望伤患,还给他们送吃的。
想到在县医院时穆朝阳下楼后迟迟没有回来,陈曦估计是那段时间穆朝阳做了什么,才让县里把炸窑伤人的事情重视起来。砖厂自然不敢怠慢,乖乖将医药费补齐。
陈老爷子舒了口气:“我这心里还一直惦记着,就怕砖厂那边再有什么说法,最终医药费还得咱们村这些受伤的人自己掏。”
陈晓、陈晨两个悄悄扒着门缝听几人说话,陈成栋瞥见招了招手,两个小子立刻凑上来。
九岁的陈晨更是一把搂住陈成栋的腰,撒娇道:“爸我都想你了……”接着便道:“妈给我和二哥做了新衣服,是姐给画的图,可好看可好看了。”
陈成栋笑着揉了揉小儿子的头发,对于陈晨嘴里‘可好看’的衣服却没说什么。
自己家里条件什么样,陈成栋还能不知道。陈晨嘴里‘可好看’的‘新衣服’无非就是用自己或是陈旭的旧衣服改的。
想着陈成栋心里不由得一酸,这些年两个小家伙一直都是捡他们穿剩的衣服,特别是陈晨的衣服,真是补了又补。
杨芳华见两个儿子都披着衣服,也没再撵他们回屋。陈晨撒完娇也跟着陈晓一起凑到了陈旭身边,和两个哥哥并排坐在炕沿边儿上。
陈成栋从兜里拿出一打钱,递给杨芳华:“这是拿回来的钱,孩子他妈,你点点……”
陈曦听出她爸话里有话,便扫了一眼杨芳华接过的那一打钱,感觉上好像略厚了一些。
杨芳华随手点了下,奇道:“怎么多了四十?”
陈成栋笑笑:“旭子不是腿伤了要养两个月嘛,砖厂那边按一个月二十块给补的误工费。其余人也按受伤的轻重或多或少都给补了钱,住院的还出人帮忙照顾,也管了一日三餐。”
陈旭听了很高兴:“总算这伤没白受,能休息休息还有钱拿,也不算亏。”
杨芳华没好气的瞪了大儿子一眼,昨天看见陈旭裤腿上那些血迹的时候,她眼泪都下来了,只是没好当着孩子面哭。
陈旭本意是宽慰他妈,没想到反而惹得他妈心疼了,忙冲着杨芳华陪笑脸。
杨芳华抬指戳戳大儿子脑袋:“一会儿让你爸杀只老母鸡,给你补补。”说着转头对穆朝阳道:“朝阳你们昨晚上挺累也没休息好,再睡会儿,醒了跟你陈爷爷和你五叔喝一口,也尝尝婶子的手艺。”
穆朝阳笑道:“婶子,今儿就不在你们家吃了。昨天我三舅嘱咐我的事儿还没办呢,我得赶早回去,哪天得空我再过来。”
陈成栋见他说的真切,知道今天穆朝阳肯定不会留下喝酒了,忙道:“那也不能空着肚子,吃完早饭再走。”
陈老爷子也劝道:“你叔说的对,咋也没有让你空着肚子回去的理儿。”
穆朝阳看陈家几人留的诚恳,只得在陈家吃了早饭才离开。
陈曦陪着陈成栋和陈老爷子将穆朝阳送出院子又走了一段距离,直到穆朝阳骑上自行车走的没影了,三人这才折返。
往回走的时候陈曦想起之前她爸说徐长贵还在医院等信儿,有些狐疑。医药费、误工费都解决了,徐长贵这个村长还能在医院等什么信儿。便随口问了句。
陈成栋这才想起来,轻哼了一声:“还不是有几个轻伤的看人拿钱眼热,非在医院里耗着不回来,不是屁股疼就是脑袋疼。
周寡妇大儿子这次伤的最重,以后怕是都没办法干力气活了。砖厂那边说会想办法给他安排个清闲的工作,那几个家伙也跟着起哄,想让砖厂一起给安排工作。
我觉得这事儿玄乎,周寡妇儿子那是实实在在伤的不轻,砖厂给解决工作问题理所应当,不然叫人家孩子以后怎么活。
那几个起哄的砖厂要是都能给解决工作,以后就有热闹瞧了……搬砖磨破手的,擦掉块皮的多了去了,都给安排工作吧。
我看那,再这么折腾下去,理就不在咱们桃花湾这边了。以后去县城找零活,人家八成都不敢要咱们桃花湾的人了。万一有个磕碰,就跟狗皮膏药似的贴上不放。”
陈老爷子听的皱眉:“长贵就由着他们胡闹?”
陈成栋哼了声:“我是没看出来他有阻止的意思。这次长贵哥家老儿子也砸了手,赔了十块钱。
我瞧他那意思是想看看这些人到底能不能给安排工作,要是砖厂那边真松口,他老儿子也能跟着沾沾光。”
陈老爷子气道:“胡闹么这不。”
陈成栋劝道:“爸,这事儿您就听听得了,咱也不跟着掺和。省得您老跟着操心挨累还受埋怨。”
陈老爷子长叹口气:“唉,老了,不掺和了,不掺和了。”
陈曦扶着老爷子撒娇道:“爷爷可不老,要是不知道您实际年龄,一准猜您不到五十。您看咱们村的老爷子,谁有您身板儿硬实。”
陈老爷子被她逗笑:“就会哄我。”
三人说着话进了屋,就见杨芳华和陈旭正在争抢一个空着的面口袋,陈旭单脚跳着,杨芳华也不敢使力。陈晓、陈晨急的抓耳挠腮,也不知道该帮哪边好。
陈成栋奇道:“你们娘俩这是干啥呢。”
陈旭忙道:“爸,你跟爷爷快劝劝我妈,她要拿口粮去换白面。我都说我不吃白面了,她还非要去。”
杨芳华瞪了儿子一眼:“我这是心疼谁!还不是看你流了那么多血!”
四个孩子,哪个不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她就想儿子爱吃白面,给孩子换几斤弄个鸡汤面,再蒸点儿馒头。这臭小子还不干。
陈旭见他妈说着说着眼圈儿又红了,忙道:“妈,我这伤真没啥事儿。三斤多大米才能换一斤白面,五斤就差不多是二十斤的大米。到时肯定是要从你和我爸口粮里往外省,你说我吃的能心安吗!”
杨芳华拍开他抓着面口袋的手:“我不说了再换点儿苞米茬子,那东西二斤多换一斤大米呢,反正饿不着我和你爸。”
陈旭闻言又去抢口袋:“那咱还不如一起吃大米了。”
沈城一带的乡村因为种植水稻所以家家都能吃上大米,小麦这一带却没有种植,所以面粉就相对稀缺,只有城里国营单位的才能按月供应二斤。
陈曦见状走过去对两人道:“我哥想吃面食其实挺简单,不用拿大米去换咱们也能吃上。”
两人闻言齐齐转头看陈曦,连陈成栋和陈老爷子也一脸稀奇的看她。
陈晨笑嘻嘻抱住陈曦的腰:“姐,我们学校看的动画片里有个聚宝盆,要啥有啥,你不是也有聚宝盆吧。”
陈曦揉揉他有些发黄的短发,笑道:“姐可没什么聚宝盆,不过姐会用大米做蒸米糕,还会用大米做米皮,比面条劲道也好吃。”
陈晨被她说的口水直冒,满眼都是崇拜的小星星。
杨芳华狐疑道:“大米还能做面条?做蒸糕?”
陈曦微微摇头:“是米皮不是面条,但是口感也很好。米皮我是听一陕西同学说的,大米蒸糕京城那边就有卖的,至于是哪里传过来的,我就不知道了。”
这时候改革开放不久,信息远不如后来的那么发达,很多地域特色的食物并没有普及开,何况拢山县还只是沈城周边一个小县城。
陈旭见他妈意动,忙一把扯过面口袋,对陈曦笑道:“听我妹子的,今天咱就吃那个大米蒸糕。鸡咱们今天先不杀了,让它再多活两天。”
家里母鸡才养两年,正是爱下蛋的时候,陈旭也舍不得。
陈曦笑笑:“行,不过现在咱们就得把大米泡上,等下午磨了,晚上就能吃大米蒸糕。”
今天是周末,陈晓和陈晨不用去上学、陈曦把米泡上后就回去睡回笼觉了,反而是两个小子一会儿就去泡米的铁皮水桶那里看看。
好不容易等到下午两点,陈曦说米泡好了,两个小的便自告奋勇要帮她推磨。
她们家灶房里就有个直径不足一尺的小磨盘,陈曦把多余的水分空出去后,便由着两个小的折腾了。
因为只泡了三斤多大米,他们磨的到是挺快。
陈曦将得到的细腻湿面粉用两个盆装好,多些的放在炕上等着发酵。少的则又加了些水在里面,和成比较稀的面糊。
杨芳华凑过来问道:“闺女,你这咋还弄出来两样呢?”
陈曦笑笑:“妈,一会儿你给我洗几个土豆,切成丝焯熟了,再切些白菜丝备用。我给你们先弄几个大米面的卷饼尝尝。”
陈晨立刻眼睛亮亮的凑过来问:“姐,卷饼是啥,好吃吗?”
陈曦刮刮小家伙的鼻子:“先不告诉你,一会儿姐弄好了你自己尝。”
杨芳华听女儿的吩咐去洗土豆,陈曦则把大锅烧热了,开始烙薄的大米饼。
陈曦见过两种大米薄饼,一种像是煎饼一样,却不是摊出来的,也与北方薄薄的春饼做法不一样。那软的不行的面团像是缠在烙饼师傅手上一样,一抖就能在锅里摊开个超薄的饼皮,剩余的面则又回到烙饼的师傅手里。当地人用那薄薄的饼皮卷菜,透亮的都能看到里面菜的颜色。
另一种略厚些,也是用来卷着菜吃的,却不似前一种那么有技术难度,陈曦自然就选了这后一种做法。
<hr class="authorbsp; 大安是以自己老家做的参考,当地主产高粱、水稻,不种小麦。问家里人也说那时候面粉贵吃的很少,不过百度还说有产小麦,但是大多数评论都说那边以前都以高粱水稻为主。
小时候吃过泡过的黏玉米粒磨面弄的粘豆包,非常细腻好吃,想想都馋。
不过听家里老人说,那时候虽然穷,但是北方也有很多不错的小吃,什么玻璃叶子小饼,面蛐蛐,打年糕,炸的各种小吃……就是一年到头都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弄。而且物产丰富的多是山区一带,平原些的地方主要就只能靠田地,吃的真没什么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