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 href="/r/book_piew_ebook_css/1673/500241673/500241688/20191216200202/css/style.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
陈曦再睁眼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早晨了,虽然嗓子还有些不舒服,却比昨天好了不少。看来发身热汗睡火炕,对治疗感冒还挺有效。
杨芳华正在院子里喂鸡,听见屋门那边有声音,扭头就见陈曦正拢着衣服出来。忙嚷道:“灶间大锅里温着水呢,我这就把脸盆给你拿过去,你就跟那儿洗吧,别出来吹凉风了,看感冒再大发了。”
陈曦听的心里都跟着暖和,从她妈手里接了脸盆,就被杨芳华推进了屋里。
她转去灶间,从锅里舀了一瓢热水,暖暖的洗了脸。凭着原主的记忆,找到了属于她的那根牙刷,也是家里唯一一根刷毛最长的牙刷。其余的牙刷刷毛中间都被磨的凹陷,两边高高翻起,一看就用了很久。
陈曦心里正感叹着,杨芳华就开门进来了,手里还拎着个小篮子。她献宝似的凑到陈曦跟前:“闺女你瞧瞧,妈在后园子里朝阳地方挖的婆婆丁(蒲公英),一会儿洗洗给你蘸酱吃,可下饭了。”
陈曦看了眼小篮子里那可怜巴巴的一把蒲公英,个头最大的都没长开。这时候青黄不接,除了土豆萝卜就是大葱白菜,这一把没长开的蒲公英在农家来说已经算是美味了。
好在拢山县一带的乡村早在二十年前就开始种植水稻,虽然收成只有一季,不过家家都有细粮,也差不多能吃饱。
陈曦见大家都不在,便随口问了句。杨芳华边洗着那几颗蒲公英边跟陈曦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
陈曦的两个弟弟一早就去了学校,大弟陈晓十二岁,读五年级;小弟陈晨九岁,读二年级。按照原主的记忆,县小学要走一个多小时,以两个孩子的脚程,怕是六点之前就要从家里出发,才不会迟到。
至于她爸和她大哥,今天起的更早。天没亮就跟着村里的骡马车去了县城,据说有相熟的人介绍了砖厂里搬砖的活计。
虽说是出苦大力的事儿,不过多劳多得,还是当天就给结工钱。一个壮劳力一天至少都能赚到一块五,可惜他们家没有骡马车,不然还能另给一份儿拉砖的钱。
周围不少村子的人都知道,陈成栋他们怕去晚了人家招满了不用他们,天没亮就和村里的青壮结伴赶去了砖厂。
她爷爷也是个闲不住的,去了村里嗮谷场那边,跟相熟的老人们搓麻绳顺便聊天。
陈曦听的脸热,一大家子就她睡到了自然醒,还得用人照看着。她也想为这个家做点儿什么,可一时间又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好,饭后想刷个碗她妈都生怕累着她。
对于杨芳华的盯人和小心翼翼,陈曦心里多少有些猜测。杨芳华毕竟是原主亲妈,养了十八年的闺女是什么性格脾气,当妈的怎么可能不知道。
虽然陈曦说是她和吴德兴拉扯时落水,可杨芳华总觉得闺女没说实话,很可能是孩子那时候真没想开,跳河寻了短见。
一想到这种可能,杨芳华心里就一阵阵的后怕,所以才有了今天在家紧迫盯人的事儿。
<hr class="authorbsp; 仔细问了家里老人,大约六五年左右老家那边开始种植水稻,还是上面特意挖的灌溉渠,分别引水。除了挨饿那几年,没出现什么吃不饱的情况,但也只是将够吃。其余的物资贫乏,全家好不容易养了只猪(一家人兢兢业业的喂),就想年底换两个钱。结果拉去宰杀的时候人家说有‘豆’(就是猪肉绦虫),只给了几个炼油钱。全家都特别难过……
不过后来离开老家在外面,就多是苞米茬子、窝窝头了……我问那图什么呀,在老家还吃大米,出来就吃刮嗓子的窝窝头。老人说出来有铁饭碗,有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