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千真万确,所以你们就需要保管好你们手中的那几个县的房契和地契,现在搬离只是暂时的。当然,如果你们担心到时候我说的无法实现的话,你们现在也可以将手中那几个县的房产和土地卖于郡守府,我们可以以现在的市价进行收购。”
这个时候每个人的差别就体现出来了,有不为所动的,有犹豫的、还有面带兴奋打算立刻将手中房契、地契卖掉的不一而足。
李克将众人的表情看在眼底,也告诉他们想卖房产和土地的话可以去找太守府的官吏。
由于四个县的百姓迁入阴馆使得阴馆的百姓达到八万多,这对北方来说已经可以说是一个大城的人口了。
而原来的阴馆最多也就能住下六万多人,所以李克将建城墙的人员削减了一半,全都安排建造房屋,包括很多青壮妇女也被安排了建造房屋,好在房砖并不太重,所以这些妇女还是可以参加这项劳动。
这样过了十五天,李克将雁门关的边军补满了五千,并且将雁门关的骑兵给调到了阴馆,李克也往桑干河以北派出了三千骑兵,阴馆的步兵已经停止训练,全部安排了建造房屋。
在第十天的时候,张辽就派了一队骑兵回来见他,说是他们已经遇到了第一个鲜卑部落,这个部落是一个小部落,只有一百多落,壮丁不过三四十名,从中解救了九名汉人百姓,其中七名汉人女性,这些女性得知自已被汉人军队解救了后,哭得昏天暗地,问为什么不早点来,当时张辽就下令将所有鲜卑人给杀掉了。
现在张辽派人回来就是想问李克,这些汉人百姓该怎么办,特别是那七名汉人女性,三名已经有了孩子,最大不过两岁,另外四名则都怀了身孕。
李克让来人转告张辽,所有人都送回来,包括那些妇女的孩子,李克告诉张辽那些妇女的孩子身上有一半的鲜血是汉人的,所以这些小孩也是汉人,并且今后遇到类似情况予以同样处理。
并且李克还要求张辽将骑兵以五百名骑兵为一队全部散开,让他在九月初完成对北长城以内鲜卑部落的清理。
郑玄的学生比蔡邕要先到达雁门郡,在得知郑玄的弟子到来的时候,李克大喜过望,立刻从军营返回郡守府接见他们。
这些郑玄的弟子一路从北海来到雁门郡,平日里见到的,一路上看到的再到看到阴馆一片繁忙的景象,让他们非常的震憾。
特别是那些百姓,虽然他们在干着繁重的体力活,但是他们看到的是每个人都是面带笑容,一种从内心发出的喜悦,他们仿佛从这些百姓的脸上看到的是一种希望。
正因为有了之前的震憾,当他们在见到李克时更加就感到不可思议,虽然他们从他们的老师那里知道李克很年轻,因为郑玄有一句话,‘年少有为’,但没有想到年轻到这个地步。
这让他们感到非常的振奋,大家都为年轻人,这让他们都有了一个目标,这也让他们对李克有了更多的认同。
因为双方的态度,再加上古人读书自然要卖货于帝王家,自然要有所成就,这样一来接下来双方的见面气氛就非常的融洽。
李克简单向他们介绍了情况,给了他们三个选择,一个在学府里教书,第二就是在图书馆里校对藏书,然后印刷那些校对过后的书籍,第三就是入仕,现在郡守府各个位置都可以进行安排。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李克向他们说明,不管是哪一种都需要使用简体字,所以他们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学习简体字,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其中有学生提出,这样改动文字是不是对先人不尊重?
“文字是记录文明,传播文化的载体,是一种工具,这种工具也是随着时间进程发展变化的,上古时的文字、夏商周时期的文字、春秋战国时孔夫子时期的文字以及现在的文字都是不一样的,都是在发展变化的,都是朝向方便记录文明的方向发生变化。”
“所以改变文字并不是对先人的不敬,而是要朝着有利于记录文明、传播文化的方向进行变化,现在的字体写法过于繁琐,我们在记录的时候不得不经常使用通假字,这就使得经过一段时间后,只要知识水平稍微有点低就会将文章的意思弄错,造成学习知识非常困难,想必你们都有体会。”
“而现在的简体字对这方面进行了优化,百姓们今后读书也会比以前更加容易,当然这些简体字也仅仅是我的治下使用而已。”
经过李克这么一说,大家也纷纷接受了下来,李克也开始对于他们的意愿进行安排。
山谷里的学校、阴馆的学府、图书馆以及太守府官署衙门都或多或少安排了郑玄的弟子。
除了学府李克在阴馆郡城四个方向都建有蒙学馆,这个蒙学馆是教授七岁以上十二岁下的孩子认字,虽然仅仅是学习认字,但对百姓们的冲击是十分的巨大,以致于几乎每家每户都给李克立了长生牌位。
小侍女阿枝在仔细的给李克整理衣物,小侍女阿枝在李克往山谷里派了几个郑玄的学生后就从山谷里赶到了阴馆,自她来了之后李克的生活也有了规律,每日的起居都是小侍女阿枝来一手安排。
在阿枝来了没几天的功夫,蔡邕也终于赶到了阴馆,在得知郑玄的学生已经在图书馆那里开始校对印刷书籍,就急忙表示要亲自参与书籍的校对,因为如果万一校对错误那问题就大了,所以他要立即亲自参与书籍的校对。
就这样李克与蔡邕的交谈还没有几分种就结束了,李克于是派人安排蔡邕一行人的住处,蔡邕随行的人员并不多,除了她的女儿蔡琰就只有几个家仆和侍女,反倒是拉书籍有十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