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92章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阎象见过桥蕤、打探了最新的情况后,自信满满。

    只在蓝田住了一晚,第二天也就是九月二十九,就继续启程北上,十月初二抵达华阴、过潼关,初四抵达弘农县,然后递了拜表,朝廷对于袁术遣使入贡也非常重视,就安排在十月初六的朝议日正式接见。

    阎象虽然对这些穷讲究的礼节嗤之以鼻,却也犯不着违背。等就等吧,大不了先结交一下弘农朝廷,看看如今朝中都有哪些人物。

    跟着他一起来的黄承彦,原本一路上也是愁眉苦脸,原本不想当袁术手中之刀。但既然都抵达弘农了,也渐渐既来之则安之。毕竟这种乱世,能到朝廷见见世面,看看形势,也没什么不好。

    反正黄承彦就秉持“除了天文技术问题,其他问题一律不开口”,也就是了,不至于因此就被视为袁术党羽臭了名声。

    跟黄承彦一起来的,还有一些随从,包括两个貌似弟子的,加上五六个仆役。阎象也没干涉他的自由,没盘问他的随行人员组成,充分尊重了一个名士的。

    但实际上,黄承彦这俩“弟子”都不是真弟子。一个是他的女儿阿丑,另一个是司马徽的弟子单福——也就是杀了人后改名流亡江湖的徐庶。

    黄阿丑之所以能带出来,是因为黄承彦觉得这次被袁术威逼,想看看有没有别的出路,如果机会好就移民。

    汉末的家族迁徙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南阳和长安之间的人口迁徙,历史上高达百万。

    主要是原本历史上李傕郭汜统治长安的年份太久、对内太恐怖了,逼得百万人流散,沿途饿死都有几十万。荆州因为刘表治下十几年没打仗,对司隶和三辅士人吸引力太大了。

    但现在情况有所不同,李傕已经被刘备干掉,刘备的名声可就比李傕好太多倍了。加上杜畿这种京兆、南阳左右横跳的大家族,之前做了第一波试水,发现关中的环境还不错。

    刘备虽然严查赈灾骗补、兼并土地的世家豪强,但总的来说执法还是很公平的,经济上的严格是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严,所以守法家族的财产安全很有保障。相比之下,袁术这儿反而是临时苛捐杂税想巧立名目就巧立名目,南阳大族的财产反而没那么安全。

    既然都被逼得路过长安看一看了,黄承彦也就带上几个家人顺便探探路。至于带着女儿抛头露面会不会不方便,黄承彦倒是丝毫不担心——反正他知道自己的女儿才十一二岁,而且黄头发长得黑,跟胡人似的,不会被山贼流寇盯上的。

    而徐庶跟着来见见世面,想法也跟黄承彦也类似。他是纯粹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老家也不敢回,四方游历先找到个可以投靠的地方安定下来,才敢回家接老母。所以借着机会假装黄承彦的弟子,那是司马徽帮他打过招呼的。

    历史上徐庶生年不明,但至少比诸葛亮要年长近十岁。他早在董卓进京的时候就杀了人流落江湖了,如今逃难江湖、折节求学生涯都已经五年,今年已经虚岁二十四,要不是隐姓埋名没人举荐,三四年前就能寻求出仕或者至少是找个为吏的差事。

    ……

    九月初五,休沐日。阎象趁着等待朝见前的休息日,在弘农转了一圈,摸清了最新的公卿情况,顺带也是暗中观察皇帝如今受天下士人的支持率如何。

    后面这个情报,是袁术要求他暗中打探的,主要是皇帝逃到弘农之后,袁术还没亲自派人见证过皇帝的近况,不知道皇帝的失德所导致的人心离散有多严重。

    而这个情报,会影响到袁术后续的决策,影响到袁术敢不敢飘、什么时候才飘,当然非常重要了。

    入夜之后,阎象才回到驿馆,满面酒意,显然是在别的公卿那儿喝了一圈交了不少朋友。

    黄承彦和徐庶也想打探消息,就暂时虚与委蛇,假装关心阎象,正好黄承彦略懂医术,给阎象炮制了醒酒汤。阎象看名士对自己关心,也颇为得意,话也多了,心中并不戒备。

    “阎主簿今日饮宴欢畅,必有高朋?”黄承彦旁敲侧击地问。

    阎象酒意还未尽去,难免说话放肆一些,嘴上没个把门的,也不顾是否大逆不道了,只听他冷笑着调侃

    “我今日拿着卫将军的礼物,中午晚上两顿,结识了足足八位公卿!都跟我一起喝酒了!可见主公的面子之大,果然是天下翘首,争相结交,我一个主簿,都能狐假虎威。

    不过还真别说,我来的时候,以为九卿多有缺位,最多也就三四个人在弘农,其他要不是出缺,要不是在刘备那儿做事。没想到,居然弘农城里有六位九卿长住,而且有俩就是最近两个月刚来的,难怪我们在南阳时,都还没得到情报风声。

    想不到啊想不到,这么个失德天子,居然还有那么多名士眼巴巴千里迢迢赶过来伺候,要想借口天象灾异让皇帝再下罪己诏承认失德、打击其威望、削弱其肱骨,怕是比想象得难些了,嗝——”

    阎象说着,打了一个酒嗝。

    黄承彦听得心中暗暗摇头,徐庶更是觉得不齿,他们也知道,阎象要不是喝多了得意,清醒状态下是绝对不敢说这么大逆不道的话的。

    但他也没法不得意、没法不喝多,因为阎象来之前,根本就没想到公卿们会对他这么客气,人只要意外之喜,就容易控制不住喝酒的量。

    黄承彦假装不介意,继续顺着往下套话“哦?不知是近来又有哪些义士投效朝廷了?我等南阳野人,疏懒成性,也久不闻朝廷近况了。”

    阎象伸出两根手指头,指点江山道“最新的当朝三公是谁,这你总知道、不用我多说吧?太尉杨彪,上个月刚回弘农,如今住在自家故宅很少上朝,但毕竟跟天子同城。司空蔡邕,掌民政财赋,借故留在长安,有事才偶尔来、司徒赵温,已经形同被刘备架空,在弘农如泥塑木雕。

    九卿当中,大宗正刘艾、光禄勋邓泉、从大司农改为太仆的张义,这三人也没什么说的,李傕之乱中幸存的。后来还有个刘备新表的太常卿管宁,掌礼法文教、历数国史,这就是四个了。

    管宁当年也算辽东、青州名士之翘楚,只是多年不出仕,但学界清名还是足够的。我今天和管宁喝了几杯,暗中打听得,那还是右将军李素建议刘备如此表官,要把太常一系、掌天下文教舆论的都捏在手中。

    另一方面,据说也是李素在给他弟子诸葛亮铺路,怕太常一系有其他泥古不化的旧官担任上司、压制诸葛亮所为。除了太常本身,还有好几个六百石、比千石的太常下属令官,也都换了刘备的人,郗虑、程秉尽在其列。

    这些都是几年前在刘备剿青州黄巾时,被刘备所救的郑玄门徒,都跟着刘备担当教化地方之职五六年了。李素走之前,居然如此给诸葛亮铺路,看来他对这个诸葛亮的期望很高錒。我们一开始是不是过于轻视那个诸葛亮了……”

    黄承彦也不好接茬,就顺着阎象的酒话随便应承,然后徐徐追问“那这么算,不是还有两位九卿、最近补齐,又是何人?”

    阎象缓了口气,随口答道“都是些被各路诸侯打得没法留任地方的太守,没处做官,就逃回来投效皇帝了。刚好皇帝也没人撑场面,一拍即合!

    第一个是平原华歆华子鱼,原豫章太守。你也知道的,华歆去年被李傕所表,去牵制咱主公,还有其他江东诸侯,但根本没法上任,直接被刘表得刘备支持,用刘表所表的豫章太守诸葛玄顶了。不过华歆这人也算有气节,流落豫扬一直没回来找李傕复命,看来也是看不起跟李傕同流合污。

    不过五月份刘备光复长安、杀了李傕之后,六月消息传到关东,华歆觉得这时候回来投靠皇帝也不丢人,七月份就启程了,上上个月抵达弘农,上个月被授为廷尉,名义上掌司法,实则也令不出弘农。

    第二个是东海王朗王景兴,这事儿说来也要怨那孙策真是狠呐。明明刘备五月就杀了李傕、六月就消息传到关东了,就算扬州路途遥远,七月份总该知道天子已经不再被贼臣挟持、汉臣之间也没有借口再指责对方是‘李傕党羽’而互相攻伐争夺城池了吧?

    可孙策这厮,硬是假装没听到,六月到八月还加紧攻城,不顾伤亡。六月破会稽,王朗逃至东瓯。孙策还以海船浮海追击,两月内连克会稽南部诸县,渡海追击时军粮无筹,还屠东冶以筹粮立威。

    最后,硬是把王朗彻底灭了,孙策才假装收到天子已经幽而复明、上表致贺,不再攻伐其他汉臣。不过孙策终究是不敢妄杀王朗,还是把他放了,王朗就辗转坎坷回京,投奔天子,天子感其诚,也授予大鸿胪之职,掌邦交外番事务,听说杨太尉的公子杨修当了大行令,也在王朗门下做事。”

    黄承彦听完,招呼仆人伺候阎象休息。他与徐庶都是心中暗忖看来皇帝还是很得人心啊,短短几个月,有那么多人来要官,而不是直接投靠诸侯。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