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了撵, 玉荣还是想到了,甄皇后离开后。
昭贵妃、德贵妃之间的眉眼官司,以及贤妃颇是暗淡了些的神色。
永寿宫中。
玉荣得了消息。
“哦。”
玉荣挑眉。
“圣上真歇了永和宫?”
玉荣感觉啊, 正统帝这一回太抬举了德贵妃,这不怕, 给这一位招了眼?
“是啊,圣上想也看重了德贵妃娘娘腹中的皇嗣。到底圣上刚失去了一位皇嗣。”秋兰想了想, 这般想到了答案。
“嗯,许是这么个理。”
玉荣一琢磨, 还真可能了。
不过,不管正统帝什么心思。
玉荣知道的, 便是德贵妃如今显眼儿啊。
当然,不管德贵妃如何显眼儿?
玉荣懒得多管的。
明个儿, 她还要去寿康宫问安。
她可想念了她的儿子呢。
早睡早起。
这会子, 玉荣自然要早早歇下的。
永和宫。
正统帝正在宽慰了德贵妃。
“婉儿,今日受累了。”
正统帝是真心疼的。
“哪如表哥说的?受累什么的。”
德贵妃是一个明白人。
只是, 她的心思, 更细腻了。
“只是常婕妤, 也是可怜罢了。我可怜了她, 却更心疼了表哥。”
德贵妃执了皇帝的手,还是抚到了自己的小腹处。
“还好, 我还怀上了表哥的孩子。如此,表哥,可会不那么难受了?”
德贵妃在安慰了正统帝。
正统帝沉默了片刻。
“有表妹心疼, 心中全然的释怀了。”正统帝对于常婕妤不在意,可对于自己的血脉骨肉是在意的。
只是,倒底在表妹面前。
他更在意了, 还是表妹怀上的孩子。
这一个孩子,正统帝有更多的期盼。
“表哥好受些,我心中就是宽慰的紧。”
德贵妃的目光,全然的观注着正统帝,眼眸子里一片的温情。
正统帝当然很受用的。
这一晚。
正统帝歇在了永和宫。
这等事情,瞒不了有心人。
满宫上下的嫔妃们,只要想知道,肯定都会知道的。
那贤妃在自己的寝宫中,就是狠狠的摔了好些的杯盏。
倒底还是气狠了。
“胡媚子,怀了龙胎,还霸占了圣上。”
贤妃当然不满了。
当然,更不满的,还是德贵妃得了皇帝的眼。
这怀了龙胎,也不给了旁人的机会。
做为一个皇帝身边的老人。
贤妃可知道的,这等时候,不想着侍寝什么的。到底皇帝刚失去了一个孩子。
可若是皇帝乐于来她这儿。
那是能宽慰了皇帝一二,是不是就同皇帝感情更近了一二?
到底皇帝啊,也是□□凡胎,那还是有心软的时候。
这等时候,也不多着。
若能讨好了,何尝不是机会呢。
偏偏,这等机会,落了德贵妃那儿。
吃不着葡萄,说了葡萄酸嘛。人之常情。
次日。
小朝会。
皇帝与重臣们在御书房里商议了国事。
不同于大朝会,这会子人更多。
可事儿,更重要。
真是大朝会,那是朝礼。
在上面商量的,还未必真是军国要事了。
唯这御书房中的小朝会,那才是要紧的。
北边,蛮人秋时,那是入寇。
边疆打了胜仗,这花费多了,当然,胜了,于皇帝而言,这是涨了脸面与威风。
同时,亦是把户部,给打了一个精穷。
这不,这讨论来讨论去,讨论的还是银子。
这天下间,无论个人,还是家族,亦或是天下,这不谈了钱,都是假谈。
倒底银子是重要的。毕竟,治了天下,这要花销甚大。
那功臣们与将士们,要赏。
这如何赏?
就得朝廷里拿了章程。
正统帝对于这等事情,最是上心不过。
可空荡荡的国库,又着实让皇帝为难。
至于内库?
皇帝有心,却也不能掏干了。
若不然,真没家底,这真应急了,打哪儿来?
这些事情,论了一个上午。
皇帝连午膳,也是用得不香。
晌后,在乾清宫小憩些时辰。
午睡醒来后。
正统帝又是批了折子。
然后,正统帝看到了,他不想看到的。偏偏,避不开。
“李善,国舅府上,朕那表弟真是一个坏种子?”
正统帝问了一话。
李公公听着皇帝问话,那是赶紧回道:“圣上,这……这从何说起?”
李公公也是糊涂了。
“有御史弹劾了舅舅。”
正统帝也为难。
“查一查究竟怎么回事?”
正统帝吩咐了话。
“奴才遵旨。”
李公公应了差事。
至于正统帝这儿,自然继续批了折子。
过了多久?
正统帝还真没有注意到了时辰。
只待脖子有些酸了。
正统帝停了笔,此时,他饮了茶盏里的茶汤。
这会子,正统帝见到了李公公,那是递上了纸笺,道:“圣上,查到了。”
“说。”
正统帝接过了纸笺,却不看,吐了一字。
李公公便是一五一十的说了。
那暗卫得到了的消息。
“慕容世子闹出了人命官司,死的是皇后娘娘的亲弟弟,甄家的长房的嫡长子。”
李公公这时候,也要叹一声,这一起子官司,真是闹的大发了。
正统帝打开了纸笺,仔细的看了起来。
这起子事情闹起来,京都的衙门哪敢审?
这不,还是递了折子上来。
这事情让正统帝也是头疼的。
公平的来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甄家挺冤枉的。
皇后的嫡亲弟弟,可就这么一个。这是一母同胞的甄家嫡子,未来甄家的家主。这身份够贵重。
按着国朝的律法,杀人要偿命的。
可偏偏正统帝更清楚,他家国舅是有四个儿子。可偏偏嫡子,跟婉儿表妹一母同胞的,就这么一个亲哥哥啊。
这两个舅子之间,正统帝偏心谁?
不问便知。
可偏心了心上人?
可正统帝又不是糊涂的。
人命官司。
哪容得循了私情?
真闹大了,如何堵天下的幽幽众口。
正统帝真为难了。
最后,正统帝在折子上,到底还是批了字。
再如何?
正统帝以家国为重,以社稷为重。
这起子事情,让京都的衙门查实了,自然要铁证如山。
最后,按律法行事。
循私?
不存在的。
正统帝的心,真没长偏了。
便是偏了,在正统帝的心中,还有一秤砣,那就是江山社稷的重量,祖宗家法在上。
旁的,便是正统帝自个儿,也有些越不了规距。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