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元春颔首:“妹妹说的这儿, 我仔细研究过了,只是宗族的力量非同小可。

    眼下来说,我们能够压服这些手握权柄的官老爷们, 把女子的权利纳入律令,已经是很大的成功。

    至于宗族, 咱们可以一步一步来, 就如同取消贱籍,先实施再正名,慢慢渗透。

    如诛灭外寇,倭寇瓦刺一个个来, 我们慢慢蚕食,不能心急。一蹴而就, 引发的反弹力也大, 闹不好会前功尽弃。”

    黛玉颔首:“的确如此,修改律令还可以强权压服。

    毕竟,律令原本是统治者制定, 宗族的力量却是遍地开花, 不得不防。”

    元春笑道:“妹妹通透。”

    黛玉忽然笑看元春:“大姐姐, 妇女部的女官可有人选, 玉儿毛遂自荐可否?”

    元春笑道:“我这里巴不得妹妹帮忙, 只是,妹妹放慢了修炼,应该是为了子嗣吧?而今……”

    宝玉二十一,黛玉二十,在灵界动辄千岁万岁,这是幼童。可是大月朝,二十不出嫁的女子, 没有特殊原因,朝廷会惩罚父母,强行婚配。

    按着这个年代算来,夫妻们岁数不小了。

    黛玉红脸道:“这没什么,咱们家珠大嫂子也是二十四才生育,我母亲也是晚育,咱们还小呢。”

    元春颔首:“话虽如此,我还是希望能够得到祖母母亲的支持。不然,一起来我这里来哭诉,我可是无法招架。”

    从前还能让祖父压制女眷,而今祖父不在京,她有权利也不能惩罚祖母与母亲,顶多就是劝慰。

    黛玉笑道:“这是自然,大姐姐准备把妇女不开设在哪里?”

    元春道:“就挨着锦衣卫銮仪卫,正好紫云卫也在那里。

    这两部是坚决支持我的改革派。

    妇女部设在那里也算背靠大树,宵小之辈也不敢惊扰。

    这一次推行新政,凡是在南苑女子义学任教的诰命与贵女,都答应回去做婆家娘家的工作。

    所以,为了跟她们好好联络,妹妹可以兼任女学的客席祭酒,除了开学散学主持仪式,每个月上一次课即可,你专门讲解诗词,跟陛下叫大起一样,除了固定的班级,喜爱诗词的学子都可以旁听。”

    黛玉就扁嘴笑:“哟,不过要一个空头虚衔,就这般使唤人。”

    元春把几上的密匣推给黛玉:“诚信做事,不会被忘记。看看吧,清儿刚到家就来了密折。”

    黛玉看后毫不意外。

    却是云南那些受女学庇护自立的女子与家族,自动发起给黛玉立了生祠。

    因为林姑父怕朝廷忌讳,不准,百姓改儿把观音驾前的金童玉女,铸造成黛玉宝玉的面容。

    这是一种愿力,对于宝玉与黛玉今后的气运大有好处。

    黛玉颔首:“比起京都这些人精,百姓最是质朴。

    他们不会在乎你是个多大的官儿,多高的出身。

    他们只会看你为他们做了什么。

    父亲曾说,其实牧民一方比做京官要轻松,也快乐。

    父亲还说,除非进京后能进国子监,否则,他想外放,哪怕是做个学政也好。”

    元春抿嘴笑,这事儿肯定不能答应。

    张首辅杜次辅顾三辅年纪都大了,元春除了执着改变女子的命运,不想插手朝政,林姑父这个智囊跑不掉。

    黛玉也知道,父亲原本就是太子太傅,辅佐陛下理所当然。

    而且,她要出任妇女部首席女官,青玉跟着陛下,父亲不回京都,不任内阁,林家也处于权力中枢。

    黛玉却提出异议:“既然大姐姐不想流血,要循序渐进,玉儿觉得暂时不要这么招摇,一上来就跟六部打擂台。

    咱们的妇女部可以设立在南苑,依托惠民署。

    如此,对那些六部高官的冲击力就没有那么大。

    咱们要做的事情照样能做,等妇女部真正开战工作,做出了成绩,在民间有了影响,也由不得他们不承认了。

    妇女部成为娘娘麾下的紫云卫一般的存在,直属娘娘直接统领。

    娘娘可以把惠民署纳入妇女部管辖,跟紫云卫六局同气连枝,相互支援,却不相互隶属。

    这般可以避免紫云卫与六部一司的女官有怨言。

    再者,紫云卫与六局一司,原本是上皇答应设置的部门,上皇金口玉言,无人敢置喙。

    一旦新政推行失败,也不会牵连六局与紫云卫,顶多妇女部受些影响,娘娘以为呢?”

    元春虽然肯定要把妇女部立起来,也不得不承认黛玉顾虑周全,新政失败只不过妇女部不能成立。

    若是捆绑,或许惠民署与紫云卫也会受到攻讦。

    三日后,这边许绩与宝玉已经开始挨家挨户宣传新政。

    锦衣卫抓捕了三十名大臣关进锦衣卫。

    宫正司暂时没有人犯。

    许绩汇报,所有诰命都愿意听他们宣讲女子的苦难,愿意出力改变女子的地位。

    黛玉尚未给元春答复,这说明,荣府内部有阻碍。

    荣府的男丁,贾赦贾政贾琮属于不反对的存在。

    他们也不需回去说什么父尊母卑。

    元春忍住好奇心,没有神识探查荣府,她相信黛玉可以说服家里长辈。

    再者,若是家里阻碍,元春不准备强求。

    这个时代二十岁的确到了生育的年龄。

    她是十八岁生下水泽,仅凭这一点,面对祖母母亲的质问,她就张口结舌。

    所以,必须是荣府上下一致同意。

    否则,她也不会接受黛玉出任妇女部女官。

    家族内部有纷争,岂不是笑话。

    她们口头支持就足够了。

    元春没想道宗室王公清贵诰命,都这般支持,即便那些没有明确表示支持者,也愿意学习新政,这也很不错了。

    八月十五。

    元春设宴款到这些愿意接受新律令的诰命夫人,并亲自向诸位诰命敬酒,与她们做了深入的交谈。

    太皇太后,敏太妃,香贵太妃,十五十六的母妃陈太妃都出席了宴会,都表示支持太后娘娘,并承诺,今后会与太皇太后一起,帮助天下受苦受难,被压迫残害的女子们。

    锦衣卫对于抓捕的官员,采取不打不骂,吃好喝好的待遇。许绩会亲自给他们讲解旧年律法的弊端,讲解女子的重要性,身为女子的苦楚。

    他们在六部的工作,由下级代管。

    三日后,这些人顽固不化,并且,拒不执行者增加到五十人,涵盖了五品到从二品的官员。

    五品以下的官员觉得人微言轻,陛下叫大起也不叫他们参加,觉得律法的增减删改与他们无关,也有部分低级官员其实很认同太后对于女子的同情与帮助。

    积极反对者,多是三品以上的官员。

    这些人很怕太后真的让女子参加科举。

    若是儿子没考上,女儿考上了,像个什么样子?

    退一步说,他们同意了女子做官,认同女子抛头露面。

    最大的问题是,女子做官,婚事是出嫁还是招赘?

    女子做官,还愿意在后宅老老实实相夫教子?

    若是女子官阶比男人的高了,难道要男子管理家务?

    若是妻子做官,男子没有官职又当如何,男子在家管理后宅吗?

    这不是乱套了?

    元春每日都在监督这些被关押的官员,听到这议论,只有嗤笑。

    这种事情其实在修真界里,灵界一直存在。

    南北东西四方天都出过女帝呢。

    一个家族,女子修为高,即可就升任家主,除非女子自己不愿意。

    凡人世界却明知女子聪明才智不输给他们,却死死抱着男尊女卑的陋习,原来却是怕女子超越了他们,不再伺候他们。

    真是不要脸。

    凭什么女子生下来就该伺候他们?

    元春看出来了,若是此刻跟他们谈判,女子科举不入六部做官,只是设置妇女部呢?

    只怕会答应吧!

    八月十六,得到诰命们的支持,元春宣召儿子水泽,让他再下一道圣旨。

    水泽听后很以为然,奉母后懿旨,下旨申斥这些官员,命他们十日之内,必须拿出态度,顽固不化者,将以抗旨论处,罢官发配。

    水泽认同母亲的革新,也支持母亲革新。

    这道圣旨,得到了内阁与辅政王十三的默认。

    圣旨下达,顿时有官员嚷嚷要辞官。

    水泽到底年纪小,心里有些慌乱,跑来询问母后。

    元春道:“他们寒窗十数载,不会因此辞官,最多就是威逼我们就范。”

    水泽根据元春的口述,再下一道口谕,若对抗新政辞官,六十岁以上者,恩典辞官返乡,接受当地官员的监督,不许出门游历,不许聚众喧哗。

    若有违抗者,取消其子孙三次科举机会。

    对六十岁以下五十岁以上官员,食君之禄却不替君分忧,一律罚入南苑女学服役十年,年满六十返乡,之后按照六十岁以上官员执行。

    五十岁以下的官员辞官,一律发配西北军中效力。

    三次科举机会就是九年。

    秀才延迟九年,举人进士都要跟着延迟,人生有几个九年呢?

    这些老滑头,只怕没几个愿意舍弃子嗣家族的前程。

    人才难得,发配岭南漠北就浪费了,西北相对于辽东岭南来说,天气稍微好一些。

    元春是要磨掉他们骨子里对女子的轻视,并非要命。

    既不认同新政,对抗陛下,就不要享受大月朝的荣华富贵。

    口谕一出,锦衣卫与朝堂上辞官的呼声小了。

    八月二十,元春吩咐锦衣卫衙门,可以放诰命们探监了。

    顽固不化者,正好拿来杀鸡儆猴。

    然而,口谕并未震慑道所有人。

    五十个被关押的官员,依然有十五人递交了辞职奏折。

    水泽拿着这些辞呈,跑去询问他十三叔:“难道真的准奏吗?”

    十三道:“陛下金口玉言,言出如山,岂是玩笑。

    这些人以身试法,就该接受后果。”

    水泽道:“内阁会不会阻拦?父皇会不会盛怒?”

    十三道:“内阁巴不得他们让位,你看看这些官员,都是五十岁到六十岁之人,四十岁的只有一个,还是正五品,在翰林院受排挤。

    再看看这些五十岁以上者,最高只有三品,陛下想一下,这是为什么?”

    水泽道:“破罐子破摔?但是,正三品不小了?”

    十三颔首:“侍郎的确不小了,正所谓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不舍弃一个高位试探,怎知陛下的态度?

    只有试过才知陛下是否言出必行。

    陛下当初既然同意下达那道口谕,今日就要寸步不退,坚持自己的立场。

    否则,陛下就是朝令夕改,龙威何在?”

    水泽得十三支持,朱笔写下个‘准’字儿。,,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