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帝想让水清监管云南军政。
小花精潜移默化, 教导水清母仪天下之余, 关爱弱势妇孺。
乾元帝已经下旨, 命穆郡王一家进京参加万寿节。
水清十分聪明有主见。
乾元帝下旨之后,招驸马行动已经启动。
小花精不想隐瞒,已经告诉这个穆家的小郡王穆良玉,就是她的夫婿。
许多人眼中, 云南就是荒蛮之地, 许多罪犯都是发配岭南。
虽然公主不用去那些荒蛮之地, 水清还是不愿意离开京都。
但是,这事儿却没有商量的余地。
乾元帝拢共只有一个女儿。
其他皇子府都有适龄郡主。
乾元帝不会把这个机会送给兄弟们。
因为公主的后代, 将是下任云南王。
云南王的封号世袭罔替, 不会降等。
许多郡主很乐意去云南,水清却不开心。
她很受宠, 被父皇母后宠爱,被亲生母妃宠爱, 被弟弟们宠爱,不想离开这些宠爱她的家人。
八月中秋。
小花精带着水清去南苑陪伴皇太后过节后便把水清留下, 让皇太后开解她,也让她无拘无束散散心。
在皇宫,乾元帝已经开始派遣内阁对水清进行政事训练。
小花精把水清留在南苑躲清闲, 乾元帝却说:“梓童思虑的极是, 清儿除了掌管军政,也该跟着母后学习如何做一个受百姓爱戴的王妃。
小花精看着乾元帝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是把女儿当成儿子,当成将军在用。
乾元帝凑近小花精占便宜, 用手捻捻小花精的唇瓣,然后放在鼻端嗅嗅。
小花精一嗤:“又作怪,明知臣妾不擦口脂。”
沈城成了嘉和帝的御前侍卫统领,小花精肩负统领皇宫侍卫职责,从不擦脂粉。
乾元帝摇头晃脑:“朕不喜欢脂粉香,就爱这种自然的女儿香。”
这就是胡扯。
小花精的身上,的却从小就有一股淡淡的桂花清香。
却是那种沉静之下才能察觉的悠然的清香。
不可能像香膏一般浓烈,摸摸嘴唇就有香味。
乾元帝却不是胡扯。
小花精自己习惯了自身的气息,对于扎堆在男人中间的帝王来说,他觉得小花精出口气都清新怡人。
这其实是木系灵力的治愈效果。
小花精也不跟他纷争,一旦纷争,又会被缠着再尝尝,没完没了。
小花精颔首:“嗯呢,南苑的花圃开得好,清儿还给陛下编制了花冠与花篮带回来了。”
乾元帝把玩着花篮颔首:“清儿心灵手巧,聪明灵慧,梓童的功劳。”
小花精道:“周贵妃教的好。”
乾元帝颔首:“等清儿出降,朕会赏赐她。”
小花精道:“陛下若真要赏赐大周氏,财帛什么就算了,干脆赏赐她一个封号吧,慧贵妃,如何?”
乾元帝一听就知道小花精这是抬举大周氏,压小周氏。
他睨着小花精一笑:“准了。”
驿站邸报,穆家马上进京,册封大周氏这个公主生母,也是对这门亲的看重。
八月十八,乾元帝果然拟旨,赐封大周氏为慧贵妃。
礼部去周家宣旨,宗人府重新镌刻玉碟。
大周氏是所有嫔妃中唯一有封号的嫔妃,稳稳压了小周氏一头。
小周氏生气却不敢闹。
她也没机会闹腾,乾元帝根本不进后宫。
她敢去乾清宫,就是咆哮朝堂,不死也要降级打入冷宫。
虽然没有册封大典(圣母皇太后孝期没过,登基大典封后大典都没举行),但是,太妃嫔妃还是上门给大周氏道恭喜。
大周氏也盛装到了乾清宫,给帝后磕头谢恩。
大周氏的金印有了封号,号令后宫理直气壮。
今后,后宫她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虽然没有这么多后宫,却是这个理儿)
随之而来的好处,跟着贾琮在河南做主簿的周志远晋升八品县尉。
贾琮在河南洛阳大县做县令,虽然官职没有升迁,品级却从正六品升到了正五品。
这个正五品官儿,荣府没插手,完全是贾琮发展农桑,踏踏实实干出来的业绩。
如今,即便是府台见了他,也不敢轻慢。
周志远从普通幕僚做到主簿也是贾琮一手提拔,属于恩荫出仕。
如今更是升迁到正八品。一个两榜的进士同进士,也就是这个待遇了。
年底,贾琮做县令满六年,可以升迁了。
至少是个正五品同知,鉴于三省缺乏官员,也有可能连升几级成为正四品的知府。
周志远单干则,可以去小县做个县令,跟着贾琮,也可以去府衙做个州判或者训导。
周志远吃亏在不是科举出身,举人考三次没考上。
周家资源都倾斜给大房小周氏一脉。
贾琮设法给他弄了个举贡的名额,直接做了主簿。
这也是大周氏做了贵妃,也对小花精俯首帖耳,甘愿效力的缘故。
八月二十四,穆王府进京。
嘉和帝尚无回京的动静。
乾元帝协同文武百官亲自前往围场迎接,自然也把穆家三口带上了。
嘉和帝竟然不愿意回京,也不愿意大做生辰,理由是三行省受灾,他这个天子识人不清,深感愧疚。
故而,进驻道观清修,反省自身缺失。
这话吓得乾元帝直通通跪下了。
乾元帝的确觉得他爹太过仁慈,谢廷章偌大的罪过,不过出家了事。
百官也有同感。
毕竟,这一次杀了不下四十人,个个都是嘉和帝的旧臣。
百官们难免议论,上皇太过纵容袒护老臣。
民间血泪斑斑,敌上皇一句话啥啥,这些埋怨诋毁的话都出来了。
这些是酒馆茶楼的议论,也不是当着乾元帝说道。
乾元帝自然也不会去追究责任。
再者,乾元帝也认同这种说法。
很显然嘉和帝知道了这些话,他很生气。
如今,嘉和帝自己说出来,乾元帝大臣们脸上都挂不住。
君臣们唯有跪地请罪。
嘉和帝根本不出道观,也不见面。
乾元帝、忠靖王、安乐王,安平王、大皇子、十三、十七,还有没有爵位所有皇子,跪了一地。
后面又跪着以张阁老,贾代善这些大臣为首的文武百官。
嘉和帝首先免了穆王府一家人。
两个时辰后,嘉和帝宣召几位老兄弟老臣子、安乐王、安平王,忠靖王以及贾代善。
(贾代善这一辈的老臣,贾代善硕果仅存,其他人死的死贬得贬)
几个老王与贾代善免跪,也没得到嘉和帝召见。
嘉和帝身穿道袍,跟谢廷章两个带着一群野道士打坐练功呢。
大殿文武两排,鸦雀无声。
又过了一个时辰,暮色四合。
嘉和帝又命文武百官起身。
傍晚了,该吃斋饭了。
乾元帝、大皇子、十三皇子,这十几个皇子还跪着呢,谁敢吃饭呢。
好几个老臣都摇摇欲倒。
嘉和帝吃了晚膳,又做了晚课,这才宣召乾元帝。
余下十三皇子领头的皇子们依然跪着喂蚊子。
乾元帝被召见一个时辰,嘉和帝足足责骂他一个时辰。
然后,乾元帝被赶出道观。
乾元帝整个人差点晕厥,又饿又累又生气嘛。
好在有个贾珠,借着搀扶给乾元帝输送了灵气。
乾元帝总算能够自己走出来,没有失去体统。
乾元帝也不敢即刻就走,那成什么样子呢?
率领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在道观外面安营扎寨。
每日上衙门一般等待接见。
嘉和帝不愿意回京过寿,乾元帝需要等着给上皇拜寿之后才能回京。
这么地过了三日,贾代善、安乐王、安平安,忠靖王几个有些老面子,居中调解,诉说乾元帝在京都做些什么:发展农桑,研制军械,可谓宵衣旰食。
意思就是外面人说了什么,陛下真心不知道。
乾元帝自小干事就是一板一眼,心思专注。
从小嘉和帝表扬了别的兄弟比他好,他就能不吃不睡,整夜读书练功。
这就是倔强的家伙,做事一定要做好,不然不罢休。
嘉和帝闻听这些,气性也消了些。
他在皇宫的耳目都成了瞎子了。
嘉和帝眼下就知道京都的情势,皇宫中被他的儿子媳妇守卫的水泄不通。
他如今也要看邸报,才知儿子在干什么。
比如穆王府一家,他却不知道儿子为何招他进京。
他又是高兴又是生气。
儿子媳妇厉害自然好,却防备他这个爹,心情很不好。
谢廷章犯了死罪,他觉得愧疚,十分迁就。
谢廷章却不理睬,把他当成香客。
谢廷章要求返乡做个田舍郎,要求嘉和帝跟着返乡。
不然就不理不睬,大有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的意思。
嘉和帝再是风流,肯定不能跟着走,像什么样子呢?
儿孙的脸还要不要?
并且,当初谢廷章翩翩人才,他不给人家指婚,把人家害的阴阳不分了,又丢开了,搁谁谁生气啊。
谢廷章根本不怕死,不然不会那样作死。
嘉和帝一辈子高高在上,如今被人奚落嘲讽,气得炸裂,却不能打骂。
毕竟他毁掉了人家姐弟两人,谢家嫡枝绝嗣了。
乾元帝十三这些不孝的玩意儿撞上来,正好出口他这口腌臜气。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