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章 百事待兴

    节度使府内,赵德昭拿起了面前摆着的玻璃器具,仔细观察起来。

    玻璃的烧制跟钢铁一样,说容易,很容易,说困难,就很艰难。

    将块状原料(石英砂、纯碱、石灰石、长石等)粉碎,使潮湿原料干燥,将含铁原料进行除铁处理,进行烧制,就能获得玻璃。

    然后根据需求,进行各种中和作用,就能获得不同颜色,不同层次的玻璃。

    最低到五百度的高温,或者到一千两百度,就能让玻璃软化,进行加工,或者吹制各种玻璃器具。

    就像后世做酒瓶的玻璃,跟做门窗的玻璃,就完全不同。

    但是,想要获得真正的液态玻璃溶液,就需要跟钢铁一样,将炉温升高到1550度以上才行。在这样的高温下,才能通过热处理,退火、淬火等工艺,消除或产生玻璃内部的应力、分相或晶化,以及改变玻璃的结构状态。

    在炉温达不到这个要求的时候,是不可能做出真正高等级的玻璃的。

    虽然通过添加纯碱,能够增加玻璃的纯净度,可是华夏偏偏是个缺少纯碱的地区。

    玻璃的第一次革命发生在明朝时期,威尼斯商人通过在玻璃里面加入约四分之一的氧化铅,能够在炉温达不到要求的时候,让玻璃融化。

    可是这样的玻璃不符合赵德昭对高档玻璃制品的要求,特别是显微镜,需要纯净度非常高的玻璃。

    这一切,都要从基础开始,直接想要利用现在的技术就造出高等级玻璃,只是幻想。

    在明朝,他因为没有经验,耗费将近四十年,才做出了微晶光学玻璃。

    现在当然不用那么长时间,因为他已经有了整个行业升级的经验。

    先做出试验器具,通过这些器具进行试验,得到三酸两碱,提纯各种化学原料。

    然后有了这些化学原料,不管是钢铁的促溶剂,还是玻璃的促溶剂,都能造出来。

    就跟车床的生产是一个道理,再复杂的车床,都是一代代通过简单的车床加工出来的。

    没有简单的设备,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

    第一批烧制的玻璃,就是各种烧杯,分馏瓶,蒸馏瓶,冷凝管等。

    虽然这些器具的杂质含量都比较高,但是进行一些基本实验,已经足够了。

    赵德昭当然知道,为了这批实验器具,不知道烧废了多少器具,不过现在有了合格产品,耗费再多,也是值得的。

    “一共烧制了多少这样的瓶瓶罐罐?”

    刘小看了一眼冯一用,示意他上前汇报。

    冯一用上前一步躬身道:“一共烧制了三窑,形制简单的,吹制了有一千多个,那种形制复杂的,只有数十个。”

    赵德昭又问:“那些哥儿还听使唤吗?”

    “他们干活都挺精神,有袁指挥使管着,除了偷猎,倒也没有惹出是非来。不过,烧制出来的琉璃,被他们偷了不少……”

    “这不算什么,现在琉璃还是稀罕物,过两年,就没人要了。”赵德昭转向刘小问道:“殿头,举才令也下传了好几日,汉京自荐的人多不多?”

    刘小摇了摇头道:“日子还短,目前人不多,还有许多是街上的坐地虎,会翻个跟头也来自荐。”

    赵德昭点了点头。“这事不急,等各地官员回了辖地,自然会举才上来。大姐今日在何处?”

    “后晌去了城东的鱼梁坪,查看那里的造纸焖窖和香皂库。二哥儿要找她回来吗?”

    “不用了,你去铁器坊那边,查验一番筹备情况。大姐毕竟年幼,怕有一些疏漏。佟亮。”

    佟亮连忙应道:“在。”

    “各地官员那边,都通知到了吗?”

    “十七地的主官和副官那边,都是我亲自传达,明日辰时中,在城西铁器坊门口汇合。汉京府这边,王府尹与蔡刺史也都知晓,着令入品官员都要去铁器坊。”

    “备车,去城西安置点。”

    “喏。”

    城西安置点是从去年冬天开始,就开始筹备兴建的民房,目前挖完了地下排水系统,但还没有建设。

    城西南那边,建了二十多座砖窑,一直在不停地烧制红砖和石灰。

    跟青砖相比,红砖的造价更低,工艺也简单一些,但是耐碱度不如青砖,寿命也不如青砖更长。

    但是成本和工艺,就决定了红砖才是值得推广的建筑材料。

    何况现在有了水泥,建筑外部用水泥覆盖,同样能保证红砖的寿命。

    当然,这也跟土质条件有关,汉京这里黏土多,烧制的砖头采用自然冷却,出的就是红砖。

    而南方有些地区土质不一样,像江南水乡,不缺水,采用水冷却的青砖更耐久。

    赵德昭来到了城西的安置点,这里一望无际,地上只剩下了一条条深达三米,近一米宽的沟壑。

    这里一座房子也没有,但是按照赵德昭的要求,只要不是阻碍施工的大树,一律不能砍伐,所以可以看到一颗颗大树矗立在这片工地上。

    这些沟壑四通八达,按照设计,从南向北倾斜,一直到江边。

    在江边的河堤外延,兴建了一座巨大的深坑,按照设计,这一座深坑,足以应付两到三万人的排泄与生活用水净化。

    工匠和劳役们只知道按照赵德昭给的图纸施工,不懂赵德昭要做什么。

    这实际上就是下水道,沼气池。将城西这一片的粪便,垃圾都集中在一起进行沤肥,沼气,剩余的残渣,会是最好的地肥。

    在古代,粪便在数百年的历史中都是可以卖钱的。

    所以,赵德昭也不会担心这些参与的垃圾处理不了。

    既然要建一座新城,那就从最基本的开始,城西,城南,城东,都将会先修建下水管道,然后才盖房子。

    而且,所有的房子统一规划,都是两层楼,而不是单纯的一层楼。

    当然,按照这个时代的习惯,每家每户一个院子是少不了的。

    围着护城河外围一圈的房子规制最高,这是为官员们准备的,越向外围,房子越小,院子越小。

    在这个有等级的社会,房子也是身份的象征,赵德昭不仅不会破坏这种等级,还会继续维持。

    因为这些,才是封建社会稳定的基础。

    只要不堵塞普通百姓上升的通道,所有人都会拥护这种制度。

    沿着三个城门出城的通道两侧,不会设置住户,而是一家家商铺。

    道路被拓宽到了五十米,中间还设置了花坛隔离。

    不过这一切都还是规划中,如今这里还是黄土地,有水的地方就是一个个泥坑。

    赵德昭让人跳下了一条下水道,看了看高度,满意地点了点头。

    下水道三米深,将会用红砖,水泥固定,这个高度将会是两米,然后覆盖上加了钢筋的混凝土板,上面再盖土填平,上面再建净水沟排水。

    这样的下水道,在几十年以内,都能应付使用,以后即使改建,因为避开了建筑,改建也容易。

    如今的投资主要是建筑材料,人工不值一提,因为都是免费的劳役。

    朝廷连粮食都不用出,自然就有人来干活。

    不过赵德昭不会如此做,他想要在各方面都培养出一支队伍,进行专业化培训。

    不过,他最多出一点粮食,出一点盐,就能所有人心甘情愿干活。

    回来的路上,佟亮有些疑惑问道:“二哥儿,明日就要向各地大臣演习,建房子这事,应该不急吧?”

    赵德昭笑道:“让工部画的展示图你看了没有?”

    佟亮点了点头。“看了,不要说其他人,就是我看了那些房子,也想住进去。”

    “这是给官员的福利,明日正好一起告知。今日我来这里,也是给所有大臣们看的,让他们知道,我将他们的事情看的最重。”

    佟亮恍然大悟,立即拍马屁道:“二哥英明。”

    赵德昭笑了笑,没有受他糖衣炮弹的影响。

    作为统治阶级,最重要的是权力的衍伸,而官员的存在,就是权力的重要架构。

    没有官员,他的号令连节度使府都出不了,更别说推行下乡了。

    在他基础还不牢固的时候,维护好汉京的官员,就是维护了自己的权力体系。

    而且人心必须时刻注意维护,技术改革,工业发展,早一天,晚一天差别不大。

    可是某一天人心散了,需要十倍的功夫来挽回。

    他现在基础不牢,手里各种武器,军队也没有,这些官员自然是最重要的。

    将他们维护好了,借助这股力量,即便是赵光义不死,也能好好掰一下手腕。

    在明朝时候的朱棣,分封北平,不就是靠笼络住了当地官员,才能转过头来争天下。

    “留守,蔡刺史急报,养猪场猪瘟,如今五百头猪,已经传染了一百多头。”

    赵德昭打开了车窗,吩咐道:“直接去东城养猪场。”

    百事待兴啊,赵德昭忍不住叹了口气,没有走上正轨,什么意外都有可能出现,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都会直接汇报到他这里。

    猪瘟是一件小事,可是又关系到了军中的肉类供应,士兵训练不可没有肉,现在大部分肉都考采购。

    而采购人员四处下乡,采购艰难。

    想要建一个养猪场,刚采购了五百头猪,就遇到猪瘟,也算是流年不利。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