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鸿志下意识的,跟在前方打头,默默带路的项浩云身后,开始思索起来,仙神道统的缘由。
很快他从记忆中找到了,学院的导师在课堂上,对于仙神道统的解释。
仙神道统顾名思义,就是即将飞升上界的,已经可以被称之为仙神的修行者们,遗留下来的蕴含有自身修行道统的传承之物。
至于这种遗留传承道统的行为,是从何时开始传播开来的呢?
学院导师当时的解释是,现在的修行界普遍认为,应该是从近四千年前的上古纪元末期,开始流传下来的。
因为那个年代,距今过于遥远,当时也无人想到,遗留仙神道统,居然会成为后世的传统,因此现今修行界人士无法得知,是从何人开始这个行为。
但是通过对比,修行宗派集中爆发所在的时期,可以对应出,应该是从在上古纪元的中后期,也就是距今四千年前开始的。
当时年幼的赵鸿志在课堂上,疑惑向着导师问道:“为何仙神道统,要和修行宗派对应呢?”
导师的回答是,通过传承下来的古籍、先辈留刻等方式上,可以得知,在上古或者是更加遥远的修行年代,于如今有极大的不同。
那个时候的修行者,是不会像现在这样,要么加入一个宗派,要么投靠王朝之中,少有散修之人。
那个时期的修行者,更加自由,却也更加蛮荒,他们会在无人处开辟一个寂静的洞府,独自的修行。
他们没有如今清晰的修行道路,只要沿着前人的脚步,就可以一步步的踏上成就仙神之路。
那个时期的修行者,会有进行非常频繁的拜师,每个成名的修行者都有许多修行导师,有强有弱,也没有门户之见,只要有人询问,都会坦言自身所得。
这些导师中,有的是带领他走上修行之路的,有的可能只是教导了某个修行法门,甚至只是在相互的沟通交流中,带来些许的启发,都会拜为老师。
赵鸿志回想起,平日里少言寡语的学院导师,说起这段历史时,那一脸的向往,可以看得出,在他心目中,那个没有门户之见,没有法术道统之争,可以自由修行的那个年代,才是修行者最好的年代。
被导师影响,连带着年幼的赵鸿志,也曾对这段时期,有了不少的探索欲望,当天放学回到府上,就央求着刘管家带他去府上的藏经阁内。
就是想要好好查看一下,在导师言语神情中,那被形容为最好的,修行时代的具体样子。
得亏,赵府多少也算的上是修行界里,传承有序的豪门家族,内部宽敞浩大的藏经阁里,却有不少对于那个时期的记载。
那年十三岁的赵鸿志,就这么一头扎进了浩荡书海中,通过近一个半月的不断翻看,对于上古纪元终于有了初步印象。
根据收藏的古籍记载,现在应该是在,上古纪元中后期开始,大约是上古纪元六千年左右,修行界在当时几位极具名望的,大神通者的带领下,开启了持续至今的宗派时代。
在此之前,修行者大多都是独行者,会各自闭关修行,当遇到了修行中的难题,才去找附近修士交流答疑,如果对方成功解决了自身问题,就会当场拜师,执学生礼。
如果对方也无法解达疑惑,就会和提出问题者一起外出游历,寻找其他高阶修士,一起解决难题。
这么一个从修行之道建立初期,就一直延续到上古纪元中期,已经不知道持续了多久的修行传统。
被当时最强,同样也是最有名望,教导学生也是最多的几位修行者打破,他们开始在广阔的大地上四处游走,传播自身修行道统,寻找志同道合者同行。
一开始只是几个人这么做,慢慢的其他人也被这股风气带动,开始从各自修行闭关的洞府中走出,聚拢在一起互相交流起来,渐渐的就演变为了一个又一个的修行团队。
在这股交流的风潮,持续了大概近五百年后,修行团队内部,开始以修为划分阶级,其中最强者被称为宗主又或者阁主等称谓。
根据古籍记载,在上古纪元第六千四百八十二年,第一个修行门派就此建立,是由御虚仙人建立的,现今已经传承近五千年,位于如今的扬州地界,尊灵峰顶的仙宗御虚楼。
御虚楼的建立,就像是一股春风,瞬间刮遍了整个修行界,各式各样的修行门派,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修行界从以前的散修为主,修行法门各式各样,只要你能踏上修行之路,就会被称作修士,互相间交流自身道统,毫不吝啬的散修时代,转变为了以同一个修行法门为主,内部交流心得,对外敝帚自珍的宗派时代......
赵鸿志回顾起这段时期,他既有些可惜之前的那种,所有人都充满求知欲,一起探索修行,好不吝啬自身修行法门,他人如果询问,也会如实解答的风气。
却也知道宗派时期,多人抱团在一起的好处,毕竟独自修行是一件很困难,同样也很危险的一件事。
想一想,现在一些众所周知的修行基本常识,如有人决定踏上武修之路,就必然需要从一开始就以锻体,修炼气血为主。
而要是,想要踏上仙路,就需要从一开始就锻炼自身精气,而不是像上古时期般,在先修炼气血之后,再去锻炼精气,那样只会事倍功半。
不了解这些修行基础的后果就是,没有坚持从一开始就修气血的武修,在周天境界,修行之路难以寸进。
锻炼过气血,转而踏上修仙路者,又会面临过于强大的身体,阻碍了自身精气的修行问题。
这还只是从修行进度来看,更别说上古纪元的修行者,都是独行者,为了修行中不收到打扰,喜欢没事就钻进山林之中,在山间开辟一个洞府,可能直到突破了下个境界前都不会出关。
在这期间,面对种种外界流传出的修行忌讳和捷径,毫不知情。并且很可能修着修着,就应为某个其他修士眼中的常识,体内灵气冲突,陷入五视昏暗,神魂迷茫的走火入魔境界。
最后孤单的,无助的一个人,死于自身开辟的偏僻洞府中,不知过去多久,才会有人记起,自己的一位道友,已经许久不曾拜访。
赵鸿志还从一本,有些游记性质的古籍中,看到作者带着些许的揣测写到:
‘现今被我们从各地的蛮荒山林中,不断找到的,那些上古修士遗留下来的的洞府,以及其中的残存的灵物,被普遍认为是刻意遗留给后人的......'
'又或者只是因为,开辟洞府之人在修行过程中死了,开辟的洞府所在却无人知道,因而内部事物,得以保留下来了呢......’
可以说宗派虽然将百花齐放的修行界,圈定在了一定的范围内,但是同样的也将前任积攒的,各种修行知识传承了下来,而不是随着开辟者的逝去,就此消失。
赵鸿志回忆过,学院导师对于宗派的评价,继而想起了,他诉说的和宗派时代一同崛起的,仙神道藏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