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李师师的心愿
清月楼和万籁俱寂的夜一样,久久沉浸在静默中。
所有人屏息失声,半天动静。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少女们梦呓似的,喃喃念着这首《一剪梅》。
天底下谁最懂女人?当然是女人自己了。
古往今来,最懂女人的词人,李清照敢做第二,没人敢做第一。
男人读《一剪梅》,充其量也就是感慨而已。
而女人读《一剪梅》,往往是成片的眼泪。
少女们读痴了,眼泪簌簌落下,一时间,清月楼变成了大型痛哭现场,无数女子潸然泪下,泣不成声。
楚云的这首《一剪梅》,将女子相思之苦描述得无以复加,在场这些青楼女子,哪个没有在这欢笑场中尝尽离别之苦?
而此时,楼上一间小阁忽然亮了起来,一个白衣女子默默坐在琴边,洁白无瑕的玉手按在弦上。
一行清泪划过脸颊,沾湿衣襟,她悄悄抽噎着。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她喃喃说道。
另一边,楚云有些尴尬。
早知道这《一剪梅》有催泪的效果,他就换一首了......
“几位姑娘,鄙人这首拙作,过了那‘一线之隔’吗?”
楚云笑着问道。
少女们拿出绣帕擦着眼泪,刚想说什么,楼上那间小阁忽然传来一道曼妙动听的女声:
“楚公子惊艳绝绝,文采照人,妾身心悦诚服。”
灯火摇曳间,窗格上浮现一道身影,下一刻,杳杳琴声传来,和着女子的吟唱: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那女子竟用鲜有的楚调吟唱,给人一种江南水乡独有的情怀。
“是李师师。”有人小声说着。
那女子唱完后,琴声跟着戛然而止,下一刻,她又接着说:
“欧阳修的这首《生查子·元夕》,当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以说,自古元夕之作,再无人可出其右。”
“师师出生那日,正是元宵节。自秦淮辗转汴京,师师一直有个遗憾......”
“今日雅颂文会,师师有幸得与诸位吟赏风月,却也不知是否有幸,弥补这道缺憾。”
李师师带着惋惜的口吻说道。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被李师师这么一说,现场瞬间沸腾了!
谁都明白,机会来了!
谁要是能弥补李师师的这个遗憾,谁就能成为今晚的胜者!
“师师姑娘有何遗憾,但说无妨,徐某定当全力施为!”
“李某不才,愿为师师姑娘弥补这道缺憾!”
“孙某亦当鼎力相助!”
所有人争先恐后站了起来,纷纷表示决心。
“师师谢过诸位公子。”
只听得李师师轻声曼语道:“惟愿有生之年,能再得一首元夕夜词,师师纵死也无憾。”
李师师出生在元宵夜那天,她进入十里秦淮那天,也是元宵夜。
最巧的是,她来到汴京那天,还是元宵夜。
正月十五成了李师师一生中最难忘记的日子。
所以,这首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才能如此打动她。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李师师的一大遗憾,就是求词啊!
一首元夕夜的诗词。
一首让李师师死而无憾的诗词!
众人的热情瞬间被点燃。
所有人低头沉思,竭力构思着这首能打动李师师的诗词。
很快,就有不少人纷纷抛出了自己的拿手之作。
“我有《元夕》一首,献与师师姑娘!‘莫道山家不挂灯,修身宝月一团冰......’”
“鄙人不才,也有《生查子·元夕》一首,师师姑娘且听好: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
“师师姑娘,且听在下之作.....”
短短半个时辰内,就有七八首诗词相继涌现。
然而每一首作品出现后,李师师总会委婉的表达一句:平平无奇,索然无味。
这些三流的作品根本无法打动她。
“唉,今夕何夕,得此佳作......”她轻声哀叹了一句。
所有人都在低着头苦想,只有楚云一个人坐在角落里乐呵呵发笑。
楚云不是不想出这个风头,只是一想到系统已经给他分配了一个第二伴侣,现在要是再度装比的话,说不定就整出个第三伴侣了......
一个小三就已经够他头疼的,现在要是再出个小四......
“也不知道系统给我包养的小三在哪里......”
就在楚云暗想时,阁楼上又传来一道幽幽的声音:
“楚公子一首《一剪梅》,令师师难以忘怀,景仰不已。古语云,君子有成人之美,不知道楚公子能否再次献才,补上师师的一大遗憾?”
李师师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期盼。
被李师师这么一说,全场的焦点再次回到楚云身上。
楚云一愣,刚想拒绝,却不经意瞥到不远处的张轩梓,一副跃跃欲试、蠢蠢欲动的样子。
这家伙一看就是要装比的样子。
楚云一想,不行,不能让这家伙顺利装比。
一定要把他装比的念头彻底扼杀在摇篮里......
楚云站了起来,云淡风轻说了一句:“这有何难?楚某信手拈来。”
李师师的声音中夹杂着一丝欣喜:“公子此言当真?”
“大丈夫言必信行必果,楚某绝不食言。”
楚云笑了笑,果然,当他再看张轩梓的时候,后者瞬间涨着一张猪肝脸,先前的神气荡然无存。
楚云心里一阵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