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六十九章 温州城外

    叔裕的“死讯”到达福安郡的第一天,铭晏就慌忙写了家书寄去长安——他以为阿芙留守长安。

    当然是没什么回复,但他只以为信件未达,直到等来了阿娘的信。

    信里交代了不少事,比如向雨被皇上封为美人,李姨娘腰板硬了要求嫡庶分家,结果分完之后向夫人几乎成了光杆司令——只有铭君和向纯还在她名下,连暖月和向烟都头也不回奔着李姨娘去了。

    陪嫁暖月的背叛让向夫人极为意外,更让她不能接受的是,向老爷偏心的很,大多数财产光明正大地划给了得他心意的李姨娘那边。

    嫡子嫡女他也不是不喜欢,只是最心疼的二儿子二姑娘现在都不在膝下,也就一时抛去脑后。

    向铭君庸碌,做事情不得方法;向纯如今在夫家已被向烟遏制住,在娘家更无说话的底气。

    唯一一个向老爷还放在眼里的长媳穆欢年,又心灰意冷,不愿多说,甚至躲去了渔阳娘家小住。

    铭晏读得出阿娘的满心委屈,但他此刻着实无心理会这些乱七八糟的,什么多多少田地商铺,少多少金银细软,他都无所谓。

    他只注意到这份信是在叔裕死讯发布之前寄出的,说明那时阿芙便不在长安——不然以三妹妹的性格,绝不会不去插一杠子。

    那也就是说,阿芙和裴尚书其实是在一起的。

    这样一来,铭晏更是心急如焚,一边担心阿芙和叔裕一同陨落,一边又担心阿芙还活着,却要惨遭丧夫之痛。每天都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道拜观音、拜佛还是拜胡人的基督才好。

    晋珩又怎不急,但他比铭晏多一分静气,事已至此,多思无益,何况作为福安郡长官,他同铭晏肩上的责任,着实很重。

    这一个多月来,基本已将南绍的攻势瓦解。季珩打算在五月初凌迅基本全部消失后,深入南绍境内清剿了。

    福安郡必须在剩下的半个多月时间里极力为裴家军筹谋粮草,清除残余敌对势力。

    铭晏在桌前看书,半天也没翻开一页,见晋珩进屋里来,立刻对上他的目光。

    晋珩疲惫一笑:“别看我,我也没她的消息。”

    铭晏复低下头:“没消息也算是好消息。”

    晋珩应了一声,将怀里册子放在铭晏面前:“你还记得之前我跟你说,查到一个组织,成员互称图图瓦吗?”

    铭晏点点头。这是个间谍组织,致力于把福安城内的一切消息传递出去。

    颇为隐秘,要不是前几天南绍溃败之势把他们逼急了,恐怕晋珩和铭晏还抓不着他们的尾巴。

    晋珩道:“今天把根挖出来了,首领是长板街那个卖乳扇的。”

    铭晏微惊:“是他?”

    晋珩坐下:“恩。这位杨老伯,是半汉半蛮的混血,父亲是汉人,所以能说汉语,但是母亲是南绍贵族,所以从十年前他就在为南绍收集情报。那一条长板街,好几个商户都是图图瓦。”

    铭晏蹙眉:“十年前....所以裴家军上次驻扎福安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往外递情报了?”

    晋珩道:“他嘴很严,暂时还没问出来。已有的信息还是他姑娘不小心说出来的。”

    铭晏道:“他女儿?蛮人还是汉人?”

    晋珩眼前晃过少女明媚的笑颜:“她母亲早逝,也不知是汉人还是南绍人。姑娘汉名叫杨缈渠,我问了通事,在南绍语里,缈渠意思是明珠,所以我估计八成这姑娘是按蛮人教养的。”

    铭晏轻笑:“这些蛮子,倒也会取名。”

    晋珩起身:“我去睡了。你有时间看看这些册子,去大狱审审也可。我寻思着,十年前那一场惨败多半是有隐情。”

    铭晏点点头:“行,你歇着吧。冤案平反先往后放,当务之急是保证眼下小裴将军深入虎穴能平安无事。”

    晋珩点点头,去了。

    铭晏起身,快要到月中了,月亮是又大又圆。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希望三妹妹一切平安吧。

    温州。

    叔裕略休息了几天,和周和一块儿去凝之那儿挑了两匹马,便往温州这块儿来了。

    这是叔裕第一次踏足温州境内。

    这边的妇人确实长得同北边稍有不同,大多都是偏短的鹅蛋脸,跟阿芙很像。

    身材也娇小玲珑,也跟阿芙很像。

    当然,男子也矮些,因此就连两边的房屋也显得低矮了许多。

    向家在温州不像顾家在泸州那样一马当先,主要是温州富商极多,向家不过是出了位京官,在温州人眼里也没什么大不了。

    因此向家的祖宅修的也不是一枝独秀,是一座颇为秀雅的小宅子,坐落在城市边缘,而祠堂则是格外的另一栋牌坊,就在旁边。

    路过一家玉作坊,周和轻声道:“爷,听说这家‘醉玉’是温州最好的玉坊,咱们去看看吗?”

    叔裕便下马,将缰绳递给周和,径自步进去。

    醉玉一分为三,左边柜子买玉,中间柜子卖玉,右边柜子做玉。

    所以购入的玉从左边柜台一转手,就交给了中间柜子卖出去,客人买了玉,往右一转就能按需加工,流水一体化作业,难怪一骑绝尘。

    叔裕看了看,操作台后头摆着几只灵牌,做的很秀气,有江南灵韵,阿芙应当会喜欢。

    看他驻足,还没张口,殷勤的小二就迎上来:“客官,想要玉佩?玉簪?玉碟?您带还是送女眷?我们这儿新来了长安产的芙蓉玉哦!”

    叔裕想起阿芙有一对芙蓉玉镯子,真真映的她面如凝脂。

    但是阿芙不喜欢芙蓉玉,她不喜欢里头的冰花儿。

    叔裕道:“我想要一块大而透的白玉,越透越好,同琉璃似的那种。”

    小二傻眼了,按师傅说的,这位客官形体舒展,面相端正无谄色,按理说是位贵客,可是怎么不识货呢?

    他仍旧陪笑道:“客官,这白玉可不是越透越值钱呐,得选那种温润的...”

    叔裕打断他:“家中女眷喜欢透的,不拘值不值钱,好看即可。”

    旁边响起一个声音:“老爷,您再看看,这个玉看着这样细腻,应当是值几两银子吧?”

    叔裕转过头去,看到一个姑娘踮着脚,将一只玉簪子递进柜台去。

    那坐柜老板看了看,又打量打量姑娘寒酸的衣着,坚称这玉簪子不值钱。

    “虽说这个青玉质地不错,可是你看,磕掉了半个角,这簪子就不值钱了。姑娘啊,看你心诚,老朽已经开出高价了。不然,你满温州城问问,谁能给你这个价格?”

    叔裕过去:“姑娘,拿来我看看。”

    那小姑娘看起来约么适龄婚嫁了,只是个子矮。抬头看到叔裕,脸上还飞起一抹.红晕,羞答答将簪子递了过去。

    叔裕拿过那只青玉簪子,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

    这也太像他那套簪子中的一只了。

    他看了又看,甚至把刚进门的周和也喊过来看。

    最后,周和替说不出话的叔裕问出一句:“姑娘,这簪子,你哪里得来的?”

    接着,小二就看到这两个大男人相扶相搀,跟在那姑娘身后一路走远。

    叔裕真的感觉自己走不动路,要靠周和扶着拉着,才有勇气跟着穿过街道,走出城门,来到城郊的一个小院。

    看着那姑娘走到木门前,轻轻叩门,说了一串叔裕听不懂的方言。

    门打开,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妇人。

    周和感觉依靠在自己身上的叔裕顿时就泄了气,急忙将他扶住,低声道:“二爷,二爷别急,家里可能还有别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