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周瑜随后继续说道:“其实远不止如此,除了这防线的薄弱之外,那河北境内依然是存在着不少的隐患,还有那些反叛的势力!”

    “为此,那曹操还不得不分出大量的军队,用来牵制那辽东的公孙度,还需要在抽出一些兵力来防备那乌桓鲜卑、威低匈奴等等。”

    “虽然说现在曹魏看起来势头十分的凶猛,但是如果细看的话,这曹魏现在可以说是已经内忧外患了,面对着这样的局势,曹魏只不过是一只纸老虎罢了!”

    确实是这样的情况,那曹魏的的确确是拿不出太多的兵力南下。

    曹家这一年的势力扩张的却是是有些太迅猛了,曹家的范围在这短短的一年之中,扩张的地盘可不是一星半点!

    这样快的速度也是因为那曹昂的良方,如果没有曹昂的话,曹操这个时候还不成什么气候。

    虽然曹家的军事力量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增长,最后上限肯定会远远高于袁绍数倍。

    但就现在目前的情况来讲,这曹家的兵力规模在最近的一两年之内,并不会比全盛时期的袁绍更强大。

    哪怕是全盛期的袁绍,他也无法应对这么多敌人的围剿。

    所以说,现在的曹家根本就是限于危险之中。

    这也是为什么,那袁绍的对外策略是拉拢匈奴、联盟乌桓,缓解来自游牧族的压力,对关中群雄尽力交好,对不接壤张鲁、刘表也不断造使外交。

    袁绍虽然是想到了这样的事情,也几乎是完美的做到了。

    但他依然是输给了曹操。

    而现在曹操占领了那哀绍的地盘。

    他代表的是朝廷,不可能对外过度缓蜻,因此内外的隐患都很大,而且还促成南方江东、荆州、益州联合。

    因此周瑜说的没错,曹魏看似成了庞然大物。

    其实目前防线太长,破绽依然很多、兵力根本不够用。

    孙策问:“虽说如此,但据我所知,曹魏阵营人才济济,谋士如雨、名将如雨,更有曹昂的存在,我们必须要想办法强化自身实力,公瑾你可有良策?”

    周瑜说道:“为今之计,只能从两个方面入手,我们要尽可能促成益州、荆州、东吴的军事一体化,只有统一战线、互相配合,才能发挥最强的实力。”

    “其次,我们要争取发拒更多的人才,曹魏之所以强大,只因人才济济,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但我们江东五郡,以及益州、荆州之中,同样是人才济济。”

    说白了就是整合资源然后提拔精英,只有最大限度优化团队才可能与强大的曹魏一决高下。

    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三家之间互有矛盾,而且也互相存在猜忌,外交斡旋方面,只能交给鲁肃。

    荆州多才子,江东多英豪,即使是偏远的益州,也有很多猛士高人,孙策知道自己的弟弟孙权有识人之才,因此将寻觅人才的任务交给了他。

    当确定好这些思路策略。

    孙策带着团队赶到会盟地点与刘表、刘璋见面。

    刘璋是一位虚胖的中年人,气场很弱,唯唯诺诺,一看就是一个没什么主见的家伙。

    刘表是一位干癌的老者,双目深陷,目光阴沉,隐隐透着老枭般的锐利,此人如今日渐衰老,雄心壮志已经不在,但年轻时也是一位盖世豪雄,单枪匹马来到益州,白手起家,横扫群豪有了如今的地位。

    看到仇人刘表,孙策心情可想而知。

    不过想到周瑜嘱咐,他必须表现的自然,绝不能流产出仇恨,让刘表对自己心生忌惮。

    接下来数日。

    孙刘完成了会盟,几位大佬与各自团队,他们开始讨论抗曹的纲领。

    而与此同时。

    曹昂在长安城安抚百姓,当关中百姓得知大将军曹昂到来全都热泪盈眶、感激涕零、只觉拨云见日,苦难的日子终于到头,在他们的眼里,曹昂如同教星一般。

    关中满目疮痪、百废待兴、必须重振,曹昂决定从两方面入手。

    首先便是从那军事上开始。

    关拢地区依然盘踞着很多军阀势力、马贼流寇,从西面的河西凉州之地,不停有羌族、西凉叛军渡河袭扰,关中地区若不得安宁,又何谈恢复生产、重建呢?

    随后那曹昂便任命了赵云为左将军,为朝廷镇守关中,率领军队专门负责打击流寇、叛军,以确保这个地方安全,同时招劳青壮,训练部队。

    其次便是从那生产上改变。

    关中如今有大量荒废土地为曹昂创造土地改革的机会,汉承秦制,土地实行私有化,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这能有效的提高生产积极性,但兼并的现象是必然会随着时间推移愈演愈烈的。

    如果这样一直下去的话,那就会导致贵族的地主拥有无数的良田,而那农民百姓却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

    两汉土地私有化数百年,这种制度深入人心,东西南北中,尽是私有土地,最终成为社会毒瘤,百姓生活变得越来越酷,间接导致大汉的灭亡。

    所以,曹昂打算趁着这次的机会,顺带将这不利于国家发展的制度废除,那曹昂一口气将所有荒废的良田收归朝廷所有,他又将那朝廷手中所掌握的大部分土地,集中处理,再次的分配给农民,部分农民在勤劳耕作耕种一定的年限之后,便可以获得所拥有土地的使用权。

    曹昂所采用的政策正是那北魏时期的均田制的土地政策。

    曹昂又参考唐朝的”均田租庸调法”,即以推行均田制为基础,实施了”有田则有租,有户则有调,有身则有庸”的赋役制度。

    该制度不以田为主,而是以人丁为主,也就是“认人不认田”,比较倚重户籍人口调查管理,当时配套建立了“乡账“制度,规定每年一造账(人丁册),三年一造籍(户口册)。

    租席调制可谓中国历史上赋税制度之中最好者,论轻徭薄赋,亦当以唐代为最。

    但在长期实施中,田于账續户籍统计清查跟不上,制度实施成本过大,加之耕地的增加满足不了人口增长的需要,人地矛盾奕出,土地兼并不可避免。

    “安史之乱”后便不得不放弃这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