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047 论文的蝴蝶效应(求票票~)

    陈暮教授是哥大的终身教授,也是几个业内有名气杂志的副主编和审稿人。他的研究方向,包含能源、生物、纳米方向。

    没有办法,作为华人科学家,尤其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华人科学家,并不受人重视。

    想要做出成绩,必须要跨越更多的领域。

    陈暮教授踏入科研领域的时候,正是跨领域研究方兴未艾,于是他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几个方向开始钻研。

    几十年过去,凭借着儒家文化圈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

    他在各个方向上都取得不错的成绩,虽然没有拿到最顶尖的成就,却也成了几个领域的资深专家,否则,也不能成为对应领域的审稿人。

    其中能源和纳米方向,都和电池有关联,所以在电池上造诣深厚。

    而杨近则是年轻的助理教授,在电池上的研究很有天分。

    哥大在电池领域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处于第一梯队。

    最近他们的课题,便是想办法解决锂电池发展当中遇到的难题。

    对于国内的论文,不少人都不抱希望,因为前些年很多人编造数据的厉害,许多论文的参考价值一般。

    不过么,社会在发展,尤其是国内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所以近些年水平突飞猛进。

    不说国内那些知名大学,就是名气一般的大学,也会出一些很有水平的文章。

    杨近提到的文章,正是李教授挂上去苏鑫的那些。

    关于冻干和新型止血材料的两篇论文。

    作为生物和纳米方面的专家,陈暮教授通读一遍论文,便察觉出文章不简单。

    他仔细看看之后,不禁为之拍案叫绝。

    当即拿起电话,打给杨近。

    “小杨,里边的晶型图,你们可以好好借鉴。”

    杨近在电话那头笑道:“哈哈,是啊,陈教授,我就知道您一眼就能看出来他高明的地方。”

    “是啊,不管是金相金属工艺的回火,或者是其他真空冷冻干燥的回火,温度都在共熔点之下安全区间。想不到他们敢把温度升到十分接近共熔点的程度,看来,也只有本科生才能做出如此天马行空的实验。”

    陈暮教授仔细看了看第一作者,竟然不是硕士,而是本科生,那也是他十分吃惊的原因之一。

    “对了,北河大学在学术上怎么样?”

    杨近想了想:“在分析化学和量子化学那两块不错,都有重量级教授坐镇,合成这一块,在国内处于二三线梯队。”

    其实杨近说的客气了,能排到三线梯队,都算不错。

    毕竟北河大学在国内的综合排名并不高,就是具体到化学上,虽然高出整体排名很多,但是在领域内,也是在前三十之外。

    “这样吧,你联系下通讯作者,看看他们有没有兴趣来交流一番。算了,还是我亲自联系吧。”

    “陈教授,既然一作二作是本科生,我们邀请他们来做访问学生怎么样?”

    杨近提出来自己的看法。

    “访问学生?当然可以!明天去找系主任申请。”

    陈暮当即便拍板决定。

    “对了,他们的费用……”杨近教授问道。

    “我来想办法解决,再让系里解决一部分。”

    “好!”

    访问学生,还只有半年,看上去没有什么意思。

    其实不然,如果他们能在哥大做上为其半年的访问学生,想要申请哥大的研究生,那简直易如反掌!

    一般来说,本科阶段的访问学生很少。

    更多的是类似于交换生或者是夏令营之类的存在。

    访问一词,通常和学者挂钩,大部分时候,是一些青年科学家深造和交流学习的重要机会。

    给本科生访问学生的待遇,那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尤其是还要解决费用问题,那更加了不得。

    那种给钱就能参加的交换生,其实就是学校开发的赚钱项目。

    而陈暮教授的意思,自然不是赚钱。

    按照经验,系里能赞助一部分经费,而剩下不能覆盖的部分,陈暮教授愿意从自己的科研经费里拿钱补贴,就已经能说明他的诚意。

    当然,陈暮和杨近,绝对不会因为苏鑫和丁雨文是华国学生,就网开一面。

    主要是因为他们做出来关于冻干晶型的研究,对于现在项目组的课题很有帮助。

    锂电池的发展,是全世界都在追赶的问题。

    如果谁能解决掉关键难题,那必然会青史留名。

    陈暮和杨近,都比较看好文章提到的效果。

    在靠近材料共熔点附近,而且还有全新的冻干曲线,足够说明两个人对科研的嗅觉。

    让熟悉相关研究的苏鑫和丁雨文来,便是能更好的交流切磋。

    如果运气足够好,或许能在材料上做出重大突破。

    顺便也能带给他们访问学生,还有留在哥大的机会。

    当然,能在哥大做访问学生,两个人申请藤校的话,也会简单很多。

    可以说是个两全其美的方案。

    而在国内,某研究所内,同样在刷着arxiv网站的韩博士,看见苏鑫的论文,同样吃惊。

    “董教授,您看这个……”

    他将打印出来的论文样板拿给研究室的主任,董秋红老师。

    董老师是研究所的资深专家,也是从事急救止血方面的专家。

    看见苏鑫的文章,她戴上眼镜,仔细看了好几遍。

    “小韩,咱们的研究内容,似乎被解决掉?”

    韩博士有些丧气:“好像是啊,如果数据没问题,他们的效果更好,要超过现在咱们的指标。看来,我要换课题了。”

    董教授安慰他道:“别灰心,你的研究还有价值,倒是这个论文,要好好跟进看看。如果数据真实可考,我马上给领导打报告。”

    韩博士是在研究所读博士,他的方向就是创伤止血的研究。

    应用的领域不言而喻,在这一方面,西方国家确实有先发优势。

    在董教授团队的努力下,已经追赶回不少。

    韩博士做的工作,就是在现有基础上,尝试对西方进程超越。

    本来,已经有不少进展,但是在苏鑫的成果面前,还是差了一些。

    输给一个本科生,韩博士开始并不甘心。

    但是他作为军人,心里有着宽广的胸怀,反正不管是自己的工作或者是苏鑫的工作,都能解决掉现在面临的问题。

    只要能帮助国家,帮助人民子弟兵,自己换个项目,倒也没什么。

    但是……

    如果这个苏鑫是学术造假,一定要他好看!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