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十四章 我要建一座城

    自从人数一再翻倍后,学习已经停了下来。后来的人看见连老黑都能正儿八经地数数,十分羡慕。

    王隽认为,族人们有那么高的学习热情,那是难得的。

    至于学国语和取名字,完全是一种时髦。

    这也说明了众人对知识的崇尚。

    知识就是力量这样的道理大家不懂,但用鱼笼捕鱼可是大家都见证了的。

    有知识就有鱼吃,道理就这么直观。

    这段时间比较忙,学算术和汉语,可以让美琳桃花几个学得比较好的先教一些她们学到的东西。大规模的教学和培训,就等建好了新家再说。

    取名这种事,王隽是不推辞的,这些人迟早得有个中文名字。现在是自己为她们取,等以后其他人学好了中文,就不一定每个人都得自己给她们取名了。

    王隽取名也不花什么心思,先让美琳解释她们原来名字的含义,用汉语翻译过来就行。除非像潮生的原名“老鼠”这样明显不雅的名字,王隽才会另取名字。

    结果,族里的人都得到了一个汉语名字,就连姆舎、托思这些年长的,最后也忍不住让王隽为她们取了名。

    ——

    次日出窑,那些烧好的陶器一件件拿了出来,

    王隽拿起一只碗,端详良久,总觉得品质很不理想,有所欠缺。

    欠缺什么呢?

    欠一把火吧。

    村里有个老前辈会烧红砖,改革开放之前,经济落后,镇上使用的砖,都是土法烧制的。他曾经和王隽说过,烧砖的关键是掌握火候。火候不够,烧出来的砖强度低;烧过了,砖会发青,强度也不行。

    当然,有专门烧青砖的窑,烧出来的砖全是青色的,那和烧过了火发青的红砖不同。

    专门烧制的青砖是比红砖更好一些的建筑材料。烧青砖的过程中要在砖坯上面淋水的,快烧好的时候还要封窑。而烧红砖是不封窑的。

    当时王隽小,不明白他说的道理,现在想起这些话来,似乎有一些指导作用。

    再看自己拿回的石灰石,握在手上,也有点不太对头。

    王隽让人端了一碗水过来,把石头泡在水里。

    碗里的石头立刻嗤嗤作响,很多的热气从石头表面往上冒。

    一旁的美琳吓了一跳。

    “这石头过了一晚了,怎么还这么烫,把水都烫开了?”她觉得不可思议。

    很快周围的人都围了过来。

    王隽道:“石头早冷了,这是矿石和水发生反应,放出来的热量。”

    当然,他的解释这些人不会懂的。

    过了一阵,水化反应停了下来,王隽用树枝捅了捅石块,发现中间还有一块核没有融化。捞出来一看,明显是没有烧透的原因。

    这说明,英子建的这个窑,还有烧陶的工艺是有问题的。最大的问题是温度不够。

    这个,王隽得好好思考一下怎么进行改进。

    “这个石头怎么就化掉了呢,真奇怪呀。”众人无不惊讶。

    英子问王隽:“石头烧来做什么?”

    王隽道:“作用可大了。这叫石灰,和砂浆和在一起,就成了新的石头。”

    “是吗,有这么神奇吗?”英子半信半疑。

    “你知道的,之前我用粘土掺沙来砌墙,用石灰拌沙来砌,强度会大很多。关键的是做好以后石灰不怕水,不透水,这一点很重要。”王隽向英子解释。

    “哦,知道了。”

    这是一种比粘土好得多的建筑材料,至于其他的,她暂时想不到。

    ——

    出窑很快就完成了,下面清理,打扫,开始下一窑的烧制工作,无需英子亲自督导,交给靓仔就行了。

    王隽等英子安排好了工作,喊上她和美琳,一同去考察新家园的所在。

    三人沿着海岸,走了大约三个小时,来到了上次王隽在石灰岩顶看到的河边。

    入海处,河面宽阔,足有四五百米,但往里很快收窄至七八十米。

    王隽砍了一根树枝,拿着树枝下河探查,发现水深不过二三米。不过现在雨季已过,水位应当属于偏低一点的状态。

    虽然不是很深,但行船还是没问题的,特别是雨季的时候。

    从河水的流量看,这条河的汇水面积不会很大,正如之前估计的,从发源地一路过来,可能就两三百来里左右。

    下游部分,河的两岸是冲积平原,被森林覆盖,还有大片湿地。很明显,这里处于天然未被开垦的状态,也没人过来打猎。

    而离海岸不远,河的西侧,有一片高地,高出海面十几米,正好可以用来建设村庄。

    英子对这块地很满意,觉得比以前自己的寨子所在的环境还要好。

    王隽也很满意,认为自己想要的东西几乎都有了。河流,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平原,可以发展农耕;大海,近在咫尺;高地,可以建房。还有,这里离石灰岩所在也不远,不过十里左右的距离,来往方便。等以后造出船来,可以用水运的办法解决烧好的石灰的运输问题。

    三个人在附近转了又转,王隽和英子越看越喜欢,各自在想象着新家园如何建设。

    当然,俩人脑海中的新家园是不同的。

    英子想的是把她的寨子复制过来,让大家住得舒服。

    她把想法告诉王隽的时候,王隽道:“你是想建一个寨子。而我想建一座城。”

    “什么是城?”

    “住很多人的寨子,就叫做城。”王隽道,“里面什么东西都有,政府、学校、商店、食府等等等等。这些我以后慢慢告诉你们。”他知道,这些名词,她们一定是不懂的。

    子应了声,那些东西她确实是不懂的。但王隽说出来的不懂的东西还少吗?这不奇怪。

    “多少人才算城呢?”她问。

    “起码要容得下万人以上同时生活。”王隽道。

    “万人?”英子和美琳开始使用自己的算术,估算数字的大小。

    然后两个人就惊呼了起来。

    “相当于几十个部落的人住在一起?”美琳反应快,马上知道了结果。

    王隽点点头,答道:“是的。”

    一万人你就惊呼,一千万人的超级城市呢?

    “不过一开始我们没必要建那么大,先是寨子的规模。但这个寨子要能够扩展成一座城。”王隽补充道。

    “哪里找那么多的人过来?还有,这么多人住一起,哪里弄吃的去?”美琳表示无法接受。

    王隽拍了拍她的肩膀,微笑道:“把眼光放长远点。只要解决吃的问题,不要说从外面迁来人口,就是自己的部族,慢慢繁衍,人数也会越来越多的。”

    “可是就算你做很多的鱼笼捕鱼,也不够一万人吃吧。”英子能想到的就这些了。

    “种田。我们以后要种田。”王隽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