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画古称“火针刺绣”,发展到现在,又有“火笔画”、“烫画”这些名字,是国古代一种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p>
相关史料记载,烙画最初起源于于西汉时期,兴盛在东汉。</p>
后来由于连年的灾荒以及战乱,曾一度失传,直到清朝光绪三年,才被河南的一名叫“赵星”的民间艺人重新发现整理,后来经过辗转流传,逐渐形成以河南、河北等地为代表地几大派系。</p>
宋杰看着这位女师傅作画,他是知道烙画的存在的,要知道,在很久之前,已经有烙画的存在了,现在市面也有很多烙画的出现,最为有名的是洛阳烙画。</p>
不过洛阳烙画,遗传了传统的烙画技术,多是在一些木板、树皮、葫芦面作画。</p>
在这些天然材料作画,画面自然会有一种不平的肌理变化,具有一定地浮雕效果,色彩呈深、浅褐色乃至黑色。</p>
而且烙画的工具,是用一种特制的铁笔,在一些扇骨、梳篦、木制家具也可以作画。</p>
而现代的洛阳烙画与以往的不同,大胆的采用宣纸、丝绢等材质,从而丰富了烙画这一门艺术形式。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烙画技艺出现,到现在,数洛阳烙画最为正统。</p>
再看这位女师傅作画,她的手法更倾向于现代的烙画技艺,一笔一勾,一点一睛,都画的非常传神,寥寥几笔,穆桂英的头饰已经被她勾勒出来了。</p>
这个时候,唐松似乎是看出来了什么,他开口说道:“这位师傅,我看你得烙画技艺娴熟的很,怕是有高人指点吧。”</p>
那作画的女师傅没有抬头,而是很认真的在作画,同时她分神说:“高人指点谈不,只是跟着自家公公婆婆学了几手而已。”</p>
从这个女师傅的话,唐松得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那是女师傅话所说的公公婆婆,那也证明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p>
“那请问,你的公公婆婆是不是都姓王?”唐松问道,然后他从那女师傅惊讶的眼神,已经知道了答案。</p>
“老先生,您认识我家公公婆婆?”女师傅问,她见唐松老态龙钟,谈吐不凡,一举一动都尽显高人之风,想必是与自家的公公婆婆是同类人,便问了这个问题。</p>
果然是那两位姓王的朋友,唐松点点头说:“嗯,王姓夫妇烙画功夫,在整个大西北都是出了名的,他们两位都是从洛阳那边逃难过来的,在长安城立了家,以烙画成名,一时轰动。</p>
我有幸与王姓夫妇结识过,若是你家公公婆婆都还健在,带我问声好,我是他们的朋友,我叫唐松!”</p>
听到唐松这话,那位女师傅手的笔停了下来,然后抬起头看了一眼唐松,神色有些黯然,像是想起了什么伤心往事。</p>
然后她叹了一声气,有些欲言又止的说:“不瞒您说,我家公公婆婆早在五年前走了,他们是在同一天晚走的,临走之时,他们都是笑着去的,很安详,我想他们是去了天堂!”</p>
人生多苦,生离死别!</p>
能安详的死去,不也是一种解脱么,只是王姓夫妇的死,还是让唐松觉得有些遗憾。虽然与之结交,却总是因为太忙,而没办法去看看这些老朋友,或许再过几年,又会有一些老朋友去往天堂。</p>
但是这种事情,谁也没有办法,人不能阻止自己的命运,只能让自己在活着的时候,每天都过得精彩一些,这样在死的时候,也不会有太多的遗憾。</p>
“那你家公公婆婆安葬在哪,我过些日子去他们的坟头柱香,这么多年没见他们,也是有些想念他你们了。”唐松的老眼当也是出现了一丝湿润,似乎自己剩下的时日也不多了,指不定哪天,他也下去和那些老朋友相聚去了。</p>
触景生情,真的是挺让人心痛!</p>
“我家公公婆婆葬在郊区的陵园里,再过半个月左右,是他们的祭日了,我和我家丈夫孩子到时候也会去的!”女师傅说。</p>
“对了,我看你是一个人经营这个小摊子,你家丈夫呢?”唐松问道。</p>
“我家丈夫啊,他最近去国外参加一个艺术展览,要过几天才能回来,而且他平时很忙,大多都是给那些富豪商人作画。我的画艺不如他,只能在这里摆个小摊来献丑了。”</p>
那女师傅解释道,当然了,她的这些话说的都是实话,本来家里靠着丈夫一个人,是完全可以让他们一家子都过很幸福的生活的,可是她跟着自己的丈夫也喜欢了烙画,便在这里摆一个小摊子,赚些外快。</p>
从这个妇女的穿着打扮来看,她显然不是那种只能靠卖画为生的穷人,而且唐松知道,身为王家的儿媳妇,算是整天逛商场买买买,王姓夫妇留下的那笔遗产,也够她过好几辈子的好日子,那么这个妇女能在这作画,纯属于一种兴趣爱好罢了。</p>
与唐松交谈了一会后,这个女师傅继续专心致志的作画,烙画要求非常严格,一但出现失误,那么作画用的木料算是报废了。</p>
只能在一块新的木板人重新作画,既费财又费时,所以大多数时间,作画的人都要保持高度集的,一旦被打扰到,有可能出现失误。</p>
莫约过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一副《穆桂英挂帅》的烙画便完成了,木板画的是一身铠甲加身,后背插三面帅旗,胯下骑得是踏雪乌蹄驹,后面跟着千军万马,乃是铮铮铁骨的杨家军,一面写着“穆”字的大旗飘起,看起来特别的有气势。</p>
画的左方用行书题写了几个竖行的字,宋杰仔细读来,却是发现这几个竖行的字,正是京剧《穆桂英挂帅》的前几句:</p>
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头戴金冠压双鬓,当年的铁甲又披了身,帅字旗飘如云,斗大的穆字震乾坤,写着浑天侯穆氏桂英!</p>
宋杰接过女师傅画好的烙画,拿在手里忍不住赞叹道:“女师傅好手艺,好一副《穆桂英挂帅》,我想我拿回去送给我女朋友,她一定会喜欢的。”</p>
/html/book/41/4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