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八十八章 星星之火

    控制节奏,让球的速度,保持与张伯伦跑动的速度协调一致。

    麦克米兰看出了这个战术蕴含的优点,凌乱,没有头绪,也就是说超音速的对手们,永远也不可能知道下一秒超音速外线会出现在什么位置,也永远也不可能知道下一秒球会出现在谁的手里。

    场上唯一有迹可循的张伯伦,至今为止,防守他最成功的就是加内特,但就算是加内特也无法阻止张伯伦传球,至于包夹,这个更不可怕,遭遇包夹的时候张伯伦只要把篮球扔到篮下就可以了,内线的莫宁也不是完全不能得分的纯蓝领球员,即使他现在已经不能恢复自己巅峰的时候。

    麦克米兰做这些改变,还有一点是因为,过多的依靠判断的张伯伦,与身体老化的厉害莫宁组成的内线,对篮板的控制不是那么的尽如人意,尤其是在遇到像邓肯的马刺,加内特的森林狼,韦伯的国王,华莱士兄弟的活塞这样的队伍的时候,这一点会是致命的,尤其是当他们对未来有了一些想法之后。

    要知道那些能够给他们制造麻烦的球队,刚好是季后赛里的常客!

    不再执着于快攻的超音速,半场结束就把比分拉大到了渗人的33分。

    就像被卫星围绕的行星,以自己为核心,把超音速揉捏成一个不停转动的球体,完全的操纵了球队的张伯伦,发挥出了自己助攻上的巨大天分,送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单节11次助攻的数据。

    这个数据也是自魔术师退役以来,在也没有那个控卫得到的成就,即使巅峰时期的纳什,他的单节最高助攻也不过是十次。

    至此,在张伯伦打破最年轻的三双记录,最年轻的50加记录之后,又一次的取得了一个让所有人大呼恐怖的记录,以一个中锋的身份,违和的在联盟助攻榜的第三名刻下了自己的名字。

    NBA单节助攻最高纪录由马刺的约翰-卢卡斯保持,是1984年4月5日马刺伺掘金的赛中他单节送出了14次助攻,排在第二的就是80年代最出色的球员,魔术师约翰逊的单节12次助攻。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见面。尽管是对主力队员完美的配合恋恋不舍,恨不得比赛的时间无限的延长,好让队员们记住这种感觉的麦克米兰,因为与步行者没有世仇,找不到继续捅刀子的理由。

    同时也担心赶尽杀绝可能带来的危险,强压住心底产生的诱人欲念,在第三节一开始,无奈的换上了替补。此时场上的比分是87 : 54没有人否认,如果这样下去,超音速有很大的可能,创造一个ba单场最高得分的记录。

    超音速换上替补之后,步行者的进攻总算有了些许的起色,在比赛结束的最后一秒,他们把双方的分数拉近到了86:104。

    上场仅20分钟,超音速的先发五虎交出了这样的数据:雷-阿伦得分22,刘易斯得分17,里德诺得分12,莫宁得分9分,张伯伦得分7分,送出了16次助攻。

    找到助攻乐趣的张伯伦,在第二节的比赛里一分未得。

    在月末进行的所有比赛中,超音速与步行者的这场比赛,是其中最没有悬念的一场,赛前媒体也没有过多的去报到。

    但就是因为这个顺势而成意外得来的战术,和张伯伦奇迹般的单节11次助攻,另注意力移向别处的媒体,空出了早已定稿的头版头条,著名的篮球评论家费根,更是在他的专栏里面,为这场比赛写了一篇专题评论

    “毫无疑问,张再次的让所有人吃了一惊,单节11次助攻,即使最优秀的控卫,相信也不敢妄言比张做的更好,这是一个为记录而生的球员,你不要妄图去猜测,下一场比赛,他会给你带来怎样的惊喜。在这里,我只打算送给他一个绰号——奇迹!

    翻开这场被错过的人们疯狂点击的比赛视频,我的第一念头是这是另一支国王队,这不是我在挑拨他们,事实如此,张像克里斯一样,是这场比赛唯一的核心,我早有一种预感,但这一天来的超乎我预料的早。

    麦克米兰不是一个有魄力的教练,张的技术特点,注定了他要成为一个克里斯-韦伯,比尔-沃顿这样的内线核心。

    张不是奥尼尔,这两个人身上,体现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篮下统治力,所以内外结合战术,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两个不愿意接近篮下的射手,一个不能强打的策应型中锋,很难想象,这样的组合竟然打出了十连胜一!

    张是最适合超音速的中锋,以我三十年的篮球经历说。两个全联盟最优秀的三分手,搭配一个视野覆盖全场,传球精准无比的中锋,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妙-的组合吗?不是每个人都有菲尔-杰克逊的运气,重要的是你得抓住他!”

    这篇专题评论,在美国掀起了轩然大波,怀揣着不同的目的,在此后的几天里,他被媒体疯狂的,衍生出一系列的话题,其中最著名的,就要属《张伯伦入主西雅图,超音速进入张时代》!

    当然,这不是夸赞,这才是真正的挑拨离间,唯恐天下不乱的他们,这次把目光对准了负面新闻一直甚少的张伯伦跟雷-阿伦,为了回应这些报道,雷-阿伦不得不高调的邀请了张伯伦去参加一场派对,虽然得分与助攻相得益彰的他们,并没有想媒体所说的那样的矛盾。

    但是相比起国内,张伯伦在美国引起的风潮,是萤火与皓月的比较。

    张伯伦没想过要怎么样,他只是想让知道他的人理解他,可是让他始料不及的是,良知,让很多的人开始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

    这时候的国内,对网络的监管还没有那么的恐怖,这让这里的言论相对的自由很多。

    经过一段时间的网上人肉追踪,终于如愿以偿的搞出了一次真正的大新闻!

    在经过两天的传播之后,张伯伦的视频点播量突破了百万计,论坛上关于这件事的言论,更是不计其数,就在这种全民关注的情况下,一份“张伯伦事件内幕”的帖子,突兀的出现了,并成为了点燃燎原之火的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