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华等内阁大臣们着急的在书房等候着崇祯,好几天都没有见到崇祯,让他们瞬间有种没有主心骨的感觉,不过在刘伯温的主持下,朝事按部就班的顺利进行着,倒也没出什么岔子。
“皇上驾到。”
随着小太监的一声高喊,李邦华等人连忙跪下。
“都起来吧。”
崇祯大步走入书房之中,相比于乾清宫的庄严肃穆,这里召见大臣就显得彼此关系近的多。
“皇上龙体安?”
形式上李邦华向崇祯询问道。
“安。”
崇祯微微点头,坐在龙椅上。
“陛下,闯贼向陕西方向逃窜,我们以内阁名义让地方士兵阻击闯贼。”
李邦华向崇祯禀告道。
“嗯,可以。”
崇祯点头,内阁的做法基本上没错,他将一个装着刘清泽首级的盒子拿了出来,传阅给内阁大臣们观看。
李邦华等人极为震惊,因为他们认出这是山西总兵刘清泽,崇祯这时候才告诉他们,自己将把这个首级匣子传阅给左良玉等人。
“陛下,我等附议。”
李邦华与内阁大臣们对视一眼,既然现在刘清泽已经死了,那么用他的人头震慑其他的军头也是一种方法。
“另外拟旨,加封辽东总兵,吴三桂为平西候,赐金1000,授予良田万顷。”
崇祯用雷霆手段和刘清泽的人头威慑住左良玉等南方的军头,但是对于守着山海关的吴三桂,却用了怀柔手段。
“另外赐予吴三桂,翡翠帽一顶,以示皇恩。”
崇祯的嘴角微微的上扬,有点恶趣味的加了一条。
对吴三桂怀柔是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只有守住山海关才能使鞑子无法越雷池一步,但崇祯也不是完全没有后招。
“将原山西总兵刘泽清的部队进行改编,淘汰老弱,留下精干进行训练。”
“同时将各地涌入京城附近的流民,强健者收入虎韬营中训练,其他流民就地进行修路,劳动报酬朕将给予粮食。”
崇祯知道要对付李自成的反叛军,除了军事上击溃叛军外,还必须要斩断根源,那就是小冰河时代来临下的饥民。
“虎韬营?”
李邦华等人还是第一次听说过虎韬营,崇祯解释这是自己组建的新部队,而且是属于皇帝直辖,由崇祯自己出资,消化了一部分饥民,也解决了兵源问题。
而让比较弱的饥民就地修路,是为了避免有人冒充饥民领取赈灾粮,并且可以让大量的劳动力动起来,没有力气想干别的事情。
“用粮食赈灾的事情,内阁选取监督官员,朕会派出宫中太监同时监察,以免有人舞弊克扣。”
崇祯对内阁下令道。
“陛下的用意是好的,可是我们没有这么多粮食。”
李邦华犹豫了一下,对崇祯提醒道。
“朕会拨给你们的。”
崇祯打开了自己的资源包,除了各种矿物资源外,便是大量的粮食,有五千万担的粮食足够赈灾。
“圣恩浩荡~。”
听见崇祯说自己有足够的粮食,李邦华等人松了一口气,巧媳妇也怕无米之炊。
吴三桂很快接到了来自崇祯的旨意,当然他自己的情报网也知道了刘清泽的事情。
“恭喜侯爷。”
手下的祝贺并没有让吴三桂感到高兴,他把玩着那顶崇祯送的翡翠帽子,心中疑惑不定。
“皇上为什么要给我一顶翡翠帽子?”
吴三桂沉吟了一下后,对心腹问道。
崇祯的加赏可以理解,因为吴三桂拥有一支强悍的关宁铁骑,还把守着山海关这样的险隘。但这样一顶绿帽子是几个意思,是恩赏还是警告。
“侯爷,这翡翠您看外表好看,声音清脆,应该是陛下告诫侯爷应该以大局为重,要做志向高远的君子,可同时翡翠又很脆,应该是告诫王爷不要像刘清泽一样,对朝廷和皇上有不恭敬的行为。”
心腹靠着自己的理解,向吴三桂解释道。
“嗯,有道理。”
吴三桂觉得心腹的解释很符合心意,微微点头,将翡翠帽子稳稳的戴在了自己的头上。
“侯爷,好绿,好看啊!”
心腹翘起大拇指,笑着对吴三桂说道。
南方的左良玉此时却很焦虑,他没有想到崇祯竟然真的把刘清泽给杀了,还把脑袋用石灰腌起来给自己看,很明显皇帝很不满。
“皇上这是生我的气了。”
此时的左良玉势力还没有像南明那样只手遮天,他对崇祯还是心存忌惮的,虽然崇祯在李自成围困北京前,不断的给他和南方的军头们发旨意勤王,但左良玉就是不挪窝,很明显是坐山观虎斗。
没想到崇祯竟然打败了李自成,还把另一个山西总兵刘清泽给杀了,这种秋后算账的意味很浓厚,这让他心中惴惴不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