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西面,可就值得说道说道了.
西面的吐蕃一直与我大魏交恶,乃是我大魏踏足西面的一道围栏.
之前我们未取西域倒还好,如今我们平西域,立安西道,就恰好从两面,包住了吐蕃的国土.
吐蕃向北,向东都可以骚扰我们的边境.”
“可以说,吐蕃乃是朕的眼中钉,肉中刺!因此若是能取吐蕃,从国防安全和战略角度都有重大意义!”
“说完了西面,再说说东面.
东面有高句丽,东瀛:两国,东瀛:强而高丽弱,两国文明与中原王朝相近且人口众多,若是能够将其纳入版图,会是对我们实力的很好补充.”
“更何况,东瀛国狼子野心,,自古就经常骚扰我国东南严歌,若是平定东瀛:,对我国的海防.
来说也是一件大好事.”
“最后我们谈谈南面.
南面的特殊之处在于,我们有两个方向可以选择.
若选择从海上主攻,则对手将会是室利,羯荼,爪洼三国,若是从陆上进攻,则首当其冲的对手就是南越国.”
“这两者各有利弊.
若是能从海上攻取南洋三国,大魏就相当于将整个南洋控制在手中,进一步永远整个蒙源洲的制海权,也大大有利于同澜宇洲的西方各国展开贸易.”
“但困难之处就在于,南洋三国经营南海许久,其内部虽有纷争,一旦遇到外部势力觊觎,总是会一致对外,形成铁板一块,难以下手.”
“另一方面说来,如果能够征服南越国的话,就等于解决了来自南越国的周期骚扰的问题,而且可以从南部打开通往蒙源洲中部和西部的通道.”
严歌有条不紊的一通分析下来,姜子牙微微颔首.
经过这些年的磨砺,严歌已经从当年的那个…愣头青变成了如今杀伐果敢,心思缜密的帝王,判断局势一针见血,韬略深远.
“那么陛下,既然东,西,南三个方向各有利弊,您又如何做出选择呢”
姜子牙追问道.
“太公,朕都已经说了这么多了,接下来还请您费心吧!”
严歌狡黠地说道.
姜子牙微微一笑,似乎对严歌此言早有预料,他开口道:“国之战略筹谋,不仅要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更要纵观全局.”
“从大局上来看,取吐蕃,则意味着我与萨拉森帝国之间的最后一条缓冲带消失了.
我大魏的西面边境与萨拉森帝国将与萨拉森帝国合.”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ter>
“虽然我们已经与萨拉森签订了兹条约,但阿拉伯人之所以愿意与我们议和,无非是因为受到波斯与吐蕃两面,夹击,无意再招惹大魏罢了.
可吐蕃一灭,我们就相当于代替了他们的位置,自然会引发萨敌意,到时候两国之间的和平就再也没有保障.”
“如此一来,灭了吐蕃,却要应付实力更为强劲的萨拉森帝国,岂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此臣认为,西进之道不可取.”
姜子牙年纪着实有些大了,讲完这段话,也不得不停顿清一清嗓子,严歌连忙让人给姜子牙赐座奉茶.
如此待遇,也只有身为军部首脑,又有郡公爵位在身的姜太公有资格享受了.
姜子牙呡了一口茶继续说道:“同理,若是灭了南越,固然我们可以免除南方的一大祸患,可是我们日后就要直接面对比南越国强大许多倍的孔雀王朝.
我大魏如今国力强盛,自然不畏惧来自任何国家的挑战,可俗话说得好,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树敌太多总归是不利于国家的发展.”
其实姜子牙的话说到这里,严歌对他的意思已经了解了大半.
“那么依太公之见,向东征服高丽与东瀛:,才是目前我们的最佳选择”
姜太公说道:“陛下,臣认为这不仅是最优的方案,而且是必要的决策.”
“哦此话何解”
姜太公抚须微笑:“关于东瀛:问题,鸿胪寺少卿薛利刃研究颇深,他与臣早已有所讨论,陛下不凡听听他的意见便知.”
“薛利刃,那么你就来说说吧.”
薛利刃闻言,连忙出列道:“陛下,东瀛国幕府将军沼田将吾已经统一全岛,此人颇有谋略,堪称一代枭雄,因此微臣认为,东瀛国狼子野心,,早晚会进犯我大魏!”
陈磊也出列道:“陛下,东瀛国自古四分五裂,沼田将吾能够凭借一己之力统一全岛,传闻其手下武士个个无视生死,犹如忠犬,作战悍勇.
根据目前收集到的情报,东瀛国已经对高丽虎视眈眈,如果我们不及时做出反应,等东瀛:取了高丽,实力大增,到时候便是养虎为患了!”
听了薛利刃和陈磊的话,严歌才知道原来东海的局势比他想象中还要严峻,也不禁陷入思索中.
姜子牙补充说道:“二人大人所言极是,在东瀛国崛起的背景夏,如果我们放任东边的情况不管
而进攻其它方向,一旦东瀛国在背后捅我们一刀,大魏就相当于腹背受敌,将会陷入十分不利的境地.”
飞卢提醒您:读书三件事收藏,推
记住收藏保存唯一域名,享受高速阅读!
温馨提示:浏览器阅读模式如果不显示章节内容,点击刷新,找到底部设置菜单,进入设置菜单里点击退出畅读模式即可高速免费阅读!所有浏览器的畅读模式都会影响显示尽量退出畅读模式,阅读体验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