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一直觉得陈国公主赵安逸该配一个才华横溢或者儒雅谦逊的文生公子,或者出身名门,或者是寒门出身,可偏偏她却嫁了李玮这样一个庸俗木那之人,真真是鸳鸯难得鸳鸯配。
李驸马是今上生母李宸妃的侄孙子,今上无缘为生母尽孝,只能通过补偿李宸妃母家子孙来稍稍弥补一下自己的遗憾,陈国公主成了今上弥补遗憾的牺牲品。
妙音记得很清楚前世陈国公主在今上驾崩次年便香消玉殒了,当时不过二十岁出头。
陈国公主跟李驸马不谐的婚姻生活是导致她红颜薄命的直接元凶。
秦皇后让人把李宸妃的画像仔细收起来,正打算让妙音陪着自己出去走走宫女红烛急匆匆的从外面进来:“启禀皇后娘娘,董娘子宫里传来消息娘子要临盆了。”
得知董美人要临盆秦皇后微微有些意外:“不是得等到月中嘛,怎提前了?”
阑珊忙道:“生产提前也是尝试事儿,兴许董娘子这一胎是个皇子呢。”
秦皇后是生产过两回的过来人,她的儿子虽然都早夭,但她知道男孩儿大多都会提前,不过女孩儿也有提前的,但少。
阑珊忙服侍秦皇后更衣准备去董娘子宫里,妙音闲着没事儿也要跟去凑热闹,原本秦皇后是犹豫的,不过转念一想让妙音跟着去也好,要让她早早的明白生产对于女人意味着什么,早作心理准备。
旋即,妙音就随着秦皇后乘銮舆到了董娘子的寝宫。
母女二人过来的时候今上也刚到没一会儿,哪怕政务在繁忙只要是后妃生产他都会第一时间赶过来。
董娘子已经开是阵痛了,时不适会传来她高一声低一声的痛喊,听到耳中让人甚是揪心。
秦皇后和妙音忙上前向今上见礼。
今上微微摆手,他的目光依旧温柔随和,这是妙音在告寿王无礼后第一次面圣。
今上看妙音的目光依旧恢复了昔日的亲和,然妙音还是觉察到了疏离。
伴君如伴虎,纵然今上仁厚宽和,但他终究是君临天下的帝王布是嘛。
董娘子的惨叫声越来越凄厉,妙音禁不住有些怕:“母亲,董娘子怎叫的这么惨,她会不会有危险?”
秦皇后凝视着妙音满是担忧的眼睛平静道:“女子生产都如此。”
今上不是头一次经历后妃生产了,故此他听着董娘子凄厉的惨叫亦是云淡风轻。
他知道一切总会过去的,他相信董美人会给他生下一个健康的公主或者皇子。
董娘子叫了一会儿就消停了,许是太累了吧。
约摸半个时辰过去了里面还没有动静,只能继续等,差不多一个多时辰后一个三十岁上下的医女从里面走了出来。
“启奏官家,董娘子难产,是保大还是保小?”董娘子竟然难产?今上跟秦皇后同时愣了一下,很快今上就反应过来:“朕希望尔等能让母子平安,若必须做出选择,那就保小。”
医女领旨后就迅速的到了里头。
就在这一刻妙音感觉自己的心被浇了一盆冷水,冷的她心不停的颤抖。
她记忆里那个宽厚仁慈,对待臣民春风化雨的官家竟然也有如此冷血决绝的一面,在孩子跟妃嫔之间必须作一个选择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保小舍大。
倘若在里面拼尽全力生产的董娘子得知今上的决定她会不会瞬间心灰意冷?原来往日的恩情不过是君王的一时兴起罢了,君恩如水不可依!
虽然酷热难耐,但妙音还是觉得浑身发冷。
对于今上做出保小的这个决定秦皇后觉得再正常不过了。
她在宫里生活了二十多年,她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侍奉这些年的君上。
又过去了差不多一个时辰就在妙音的心快要沉到谷底的时候里面传来了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这一声啼哭瞬间消散了让人窒息的沉闷,旋即董美人身边的刘姑姑就笑盈盈的从里面出来报喜:“恭喜官家,贺喜官家,董娘子顺利诞下一个漂亮的小公主,母女平安。”
竟然是个公主,母女平安,在场所有人悬着的心瞬间落回肚子里。
尽管是个公主,但今上还是欢喜的,他已经有六个皇子了,只有一个公主,这时候董美人生个公主那也算是锦上添花了。
“妾恭喜官家,喜获爱女!”秦皇后的道贺是由心而发的,虽然自己无命生养了,后宫妃嫔若都能膝下有寄过也是极好的,况且董美人是个温柔乖顺,不惹是生非的。秦皇后深知神宫寂寥,更清楚膝下有个一儿半女都一个女人而言意味着什么,对于后宫妃嫔有孕生子她从不妒忌,真心欢喜。
妙音忙紧随秦皇后向今上贺喜:“儿臣恭喜父皇,喜得小公主!”
今上呵呵笑道:“宫里许久没有孩子的哭闹声了,如今好了。”
旋即,小公主就被抱出来给帝后看。
看到黄色襁褓里那皱巴巴的红肉团妙音情不自禁的说了句这小公主怎生的这般难看,跟个小猴子似的。
“你小时候也长这个样子。”秦皇后笑着刮了一下妙音的鼻子,接着她就从今上手里小心翼翼把小公主接了过来:“官家,妾看小公主长的甚像安逸小时候呢,您是现在给这孩子赐名还是等满月后?”
今上略加思索道:“那就叫她安澜吧,至于封号交给礼部来拟。”
接着今上又道:“董美人生女有功,朕打算晋封她为淑媛,皇后意下如何?”
董娘子原先是五品美人,而淑媛则是从三品,这样的晋封也在合理之中秦皇后自然不会有意义。
“母亲,让女儿来抱一下小公主。”妙音还是第一次遇到刚从娘的肚皮出来的小婴儿,满心好奇。
秦皇后一边把孩子交给妙音抱一边叮嘱她仔细一些,小黑人的骨头软。
旋即,秦皇后就随着今上一起去里面看望刚刚生产完的董娘子。
适才生产已然让董娘子耗尽精力,此刻她正睡的安稳。
确认董娘子无恙后今上就回了御书房,妙音随着秦皇后回转中宫。
很快董娘子产女的喜讯就在后宫传开了。
陪着秦皇后回中宫稍微歇息片刻后妙音就去了李昭仪处,她知道李昭仪很快就要临盆了。
妙音过来时李昭仪刚刚得知了董娘子产女的好消息,她忙打发艾草替自己去向董娘子道贺。
临盆降至李昭仪行动甚是困难,加上天气炎热,她更是不宜亲自去董娘子处道贺。
妙音拿了扇子轻轻为李昭仪扇风:“娘子大约多久会临盆?”
李昭仪温柔抚摸着自己高高隆起的大肚子满面温柔道:“最迟也就半月光景了,我当年生元佑时就提前了几日,这一胎兴许也会提前。郡主最近可好?听元佑说你从我这里拿去的香方已经制出香来卖了,而且还价格昂贵。”
妙音道:“娘子给我的香方我稍作改良后暂时制出来三种香在我的花想容铺子里头卖,虽然价格不菲,但依旧供不应求。等娘子生产完了我就把那三种香以及玉蓉膏和贵妃粉都拿下来给您使。”
李昭仪是个甚是谨慎之人,她自从有了身孕后就甚少用胭脂水粉,过去她喜欢焚香,也把这个习惯给暂时搁置了。
“娘子,您当年生三哥的时候父皇也在寝宫里守着了吗?”虽然李昭仪不知道妙音为何突然问起这个来,但她还是如实道:“当年我生元佑时候官家刚好不在宫里,当时契丹贵使来访,奥对了来访的是契丹已姑去的圣宗皇帝的姐夫也是他的舅舅驸马萧继远,你也知道契丹人为了让血统纯正,都是耶律跟萧两个家族联姻,表哥娶表妹,舅舅娶外甥女也不是甚稀罕事。官家陪萧驸马至金明池看剑阵表演去了,等官家回宫时元佑已经呱呱坠地了。不过其他妃嫔生产官家只要在宫里必会驾临其寝宫守候的。”
“那贵妃生寿王时父皇可在章华宫?”李昭仪几乎没有迟疑便给了妙音答案:“官家自然是在的,贵妃娘娘可是官家心尖上的人,贵妃有孕后官家更是亲自去太庙向列祖列宗祈福呢,贵妃生寿王时我还是个医女,还不曾遇到官家,但我知道官家多重视贵妃那一胎。”
贵妃生产时圣驾就在章华宫,妙音想贵妃能在官家眼皮子低下玩儿偷梁换柱,龙种掉包吗?
难道之前真的是自己想错了。
若真的是自己想错了,那么陈迎春跟贵妃之间难道真的就是单纯的姑姑跟侄女分外投缘吗?
可陈迎春长的跟陈家人不象,反而有点类今上的生母李宸妃。
陈迎春的嘴虽然跟今上以及陈国公主赵安逸略微有点儿相似,但并不是那么明显,然而她的张献跟已故的李宸妃很像,嘴巴,还有眉眼,不过她没有李宸妃那般看着面善。
妙音怀着满腹心事回了中宫。
陪着秦皇后用罢了晚膳后妙音就回了自己的寝殿。
妙音把紫苏叫到跟前对她悄声叮嘱道:“你悄悄替我打听一下这宫里还有没有服侍过章献皇后或者李宸妃的宫女太监,切记不要节外生枝。”
虽然紫苏好奇主子为何要寻服侍过章献皇后跟李宸妃的宫女太监,但她也没有多问。
紫苏八岁就被家人卖到宫里当宫女了,一晃已经五年多了,她因为聪慧伶俐一步步从最不起眼的小宫女到了中宫,虽然没有能到皇后身边当差,但侥幸被选中伺候娉婷郡主那也是自己的造化了,后来还跟着李昭仪跟云辞学了不少本事,紫苏对眼下的自己已经相当满意了。
她依照妙音的心思悄悄出了中宫开始去寻她昔日的一些伙伴。
今上用了晚膳处理了一下政务后就看望董娘子母女。
已经歇息过来的董娘子忙要下地给今上见礼被拦下了:“你安心躺着就是,朕看到你无恙就安心了,好好调养。”
“官家,妾惭愧,没有能为您圣下一个皇子,妾不配得到淑媛的位份还请官家收回成命。”董娘子泪眼婆娑道,她自得知自己怀身孕就盼着为今上诞下皇子,没想到竟然是个公主。
今上坐在床沿上温柔凝视着董娘子的眼睛徐徐道:“公主朕也喜欢,朕晋封你为淑媛理所当然。朕知道你想为朕生育一位皇子,咱们来日方长,你先把身子调养好再说。”
“妾遵旨!”今上轻轻抚了抚董娘子鬓边的乱发,小公主被抱过来后今上抱了抱,陪着董娘子说了几句话后就离开了。
离开董娘子处今上就踏着淡淡的星月之光乘步辇去了中宫。
看到秦皇后一个人在灯下观书今上就忙问娉婷怎没有陪你?莫非出宫去了?
秦皇后忙起身朝今上深施一礼:“妾给官家请安!”
接着秦皇后就告诉今上娉婷她回自己寝殿歇息了,董娘子生产对她的冲击还是很大的。
今上携秦皇后坐下后道:“朕刚从董娘子那里过来,看到母女朕也就放心了。李昭仪不日也将临盆了,卿卿又要费心了。”
“官家严重了,妾看到后宫陆续有喜事欢喜的很。官家可想过若李娘子生下个皇子您打算如何奖励她?”秦皇后这里的奖励便是如何给李昭仪晋封位份。
李昭仪的身份仅次于贵淑德贤四妃了,若要在晋封的话那就要进入这四妃之列,眼下四妃内唯有淑妃的椅子还没人坐。
今上略微沉吟后道:“若李昭仪真的为朕再添一子淑妃的位置非她莫属了,若非她出身寒微当年她生三郎时朕就晋封她为贤妃了,这次不管她生的是皇子还是公主,她都有资格被晋封淑妃。”
虽说今上对才貌平平,娴静寡淡的李昭仪无多少情分在,但李昭仪生了皇子,很可能马上会再生一位皇子,而且在后宫的资历不浅了,今上自然要给她相应的恩赐。
若李昭仪晋封为淑妃了,那么赵元佑的身份也会随之更上层楼,就会从郡王晋升为亲王,这是秦皇后乐见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