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65章 王比亚的打算

    张彦明想了想,说:“行,七个亿就七个亿吧,支付方式也没问题,你签个担保协议就行了,至于股份就算了,现在就挺好。”

    “我说真的。这个价格我清楚是低了,公司这边肯定有损失。”

    王比亚这个人对股份并不是特别执着,后面为了引入资金他一度减持到了百分之十五。这是个一心要做事的人。

    “无所谓的事情,”张彦明摇了摇头:“你是自己人,对外和对内自然不一样,这个价格可以了,我接受。”

    这件事情也就这样决定了,枫城在龙溪的所有产业打包交给老王的表哥。

    虽然可能少收入了几个亿,但实际上枫城是赚的,而且换来了王比亚的感激,张彦明觉得划算。值。

    即然决定放弃了,再去考虑以后的增值营收什么的也没什么意义。

    枫城买断老王表哥手里股份的钱也就不用支付了,他表哥还要补汇五千万过来,剩下的三点五亿两年内结清,参考银行同期利息。这个就不可能是最低线了。

    “老王你可以在龙溪这边占些股份,这个价格如果不是你你表哥拿不到,而且还需要你来担保资金,拿两成他不亏。”

    张彦明给王比亚出主意。这事儿王比亚拿两成他表哥确实不亏,对老王来说也是增加了一笔不用操心的财富。

    事实上两成还是保守的想法,王比亚占个三四成是毫无问题的。只是那一座商业步行街还有两块地皮就值了。

    两个人闲聊了一会儿,话题就拐到了要建立的电池研究所上面,这是两个人都特别关心的问题,也是这次合作的核心。

    “这个研究所还是要放在京城,一个是出于保密方面,另外一个就是方便请人,请相关的大拿进来。太远了很麻烦。

    你那边现在的研究中心也不用搬离撤消,可以增扩成二所,一方面在现在的技术上深入,另一个就是以后用来消化京城这边的成果。”

    王比亚认可这个提议,他自己就在京城工作了好几年,而且对这一块相关的学者院士们也都熟悉,知道张彦明说的是对的。

    对于保鱼岛现在在生产经营上的状态,张彦明并没有多说什么,一个是他确实不想涉入控股企业的经营中来,二一个后面会有专业团队下去处理相关问题。

    这其中的道理该讲的也都讲了,用不着老生常谈。

    “土地和熟练工人,中层管理干部的储备这几个方面要上心,把眼光放远一点,这一块的规模十倍绝对不是尽头。”

    “这一块我相信你,会马上着手安排。”

    “再一个就是关于汽车,我还是那句话,先夯基础,闯名声,不要急。要从质量到做工各个方面扎扎实实的来,拿出出口欧米的劲头。”

    国内制造业的最高标准不是企标国标,而是出口欧米的单标。国标就不提了,那东西就是个笑话,企标一般都会高于国标。

    其实不只是制造业,所有行业都差不多是这么个现像,像食品的国标……可以形容为老房子的墙纸,留之无用,看着心烦,撕掉还麻烦。

    而一旦涉及到出口,马上方方面面劲头全来了,高标准严要求,各种效率。所以出口转内销这个名词才能在国内几十年不减风头。

    很多东西需要出国买回来才放心,不得不说这也是一个奇迹。相当棒。

    最关键的是,在外边还便宜,便宜老大一截。这特么,呵呵。

    “我打算收购京城这边一家模具厂,你看怎么样?”

    “计划好了?”

    “呵呵,这两年一直就在想着造车,确实想了不少,也做了一些调查和准备,如果没这回事,差不多会在明后两年张罗这件事。”

    “这些事你自己决定,不用问我,”张彦明点了根烟:“我说枫城不涉入任何控股企业的日常,就真的不会涉入。

    我只会在方向上,技术上,或者重大决策上提些建议,或者你真的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可以来找我。

    像平时这些就算了,我也没什么时间。说实话,我下面这些公司我都没管过,也就是看看报告。管理公司是团队的事情。”

    “行吧。”王比亚点了点头:“那我就按自己的计划来。如果搞两边两个研究所,再加上收购一些配件企业的话,肯定会缺钱。”

    “也不是什么配件都需要收购。缺钱没关系,你随时打报告过来就行,找红叶批。但是我提醒你,财务这方面公司的要求很高,别出疏漏。”

    “好。”王比亚郑重的点了点头。

    “咱们有自己的精密制造厂,包括工具制造,包括设备精密化处理,生产线改造这些都不比任何国家差什么,所以你需要提高你的生产标准。

    要造,就造最好的,哪怕是低端车也不能因为生产工艺各方面而被人称为低端,那就真的是低端了。

    还有车标和外观,一定要好好设计,别对付,别不舍得花钱,那就是脸面,要多考虑用户的心理。”

    国内的车企在外观和车标上完全就是应付一下了事,都不能说不重视,是一丁丁点也不重视,一个一个奇丑又奇葩,连模仿都弄得两层皮。

    张彦明在记忆世界里从来没买过保鱼岛的车,就是因为车标太丑了,一看就烦。

    不过他开过那款著名的F3,公司临时配的,开了一个多月,总体来说的感觉就是费脚,刹车和油门踏板太窄,而且硬,踩的脚心疼。

    还有就是国产车做工上的各种随意粗糙,像闹着玩似的,还不能说,一说就是不爱国。我克他麻麻。

    一张嘴就是几十万的车制造工艺像儿童电动玩具似的。

    是真弄不好吗?还是真缺了那么二两钢材的钱?

    其实就是不在意,总厂敷衍,配套厂糊弄,大家都是得过且过,精力都放在了广告吹嘘和售后扯皮上面。

    来售后的都是刁民,这正是我们泱泱大国自上而下相当统一的认知。

    包括进来的企业都熟练的学会了这一套。说起来,当初人家进来的时候相当吃惊,怎么可以这样?怎么还能那样?然后心领神会。

    自毁长城这句话可不是说说而已,只是404大神不让说。

    庐州汽车量产以后一直不对市场发售,而是先供应内部,其实也是一种检验,算是内测,必竟从张彦明到管理层大家都是第一次。

    领导层和员工拿了车需要在业余时间完成内测任务,也就是找问题提建议,填写表格问卷这些,一个月一次。

    这些问题和建议在公司内网上完成,然后会反馈到庐州厂那边的售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