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75章 面临的难题

    “具体的作我还真不是太清楚,都是下面在做,下一步怎么走开多少店我还真得问问才知道。”

    张彦明掏出电话:“我问问。”

    “不用不用不用,我就是随口问问,不用麻烦。”

    “没事儿。”张彦明拨通了花锦堂的电话。开了年,福佑多公司已经搬到西牌楼那边去了。

    现在商场,卖场是两个独立的公司,超市和便利店归到了物美那边,各方面已经全部划分清楚。

    物美张总的弟弟现在负责便利店方面的运营管理,算是物美下面一个独立的部门。

    “彦明。”

    “哎,老花,我问一下,今年你们这边的计划是什么?”

    现在综合卖场这边成立了京城地区管理部,负责具体运营京城以及周边地区的市场,花锦堂这边抽出手来计划其他地区。

    以后会按地域划分出五大管理部负责每个片区内的经营发展,总部管理人事,培训,财务和后勤采购这些基础的东西。

    “我计划报上去了呀?

    这边现在决定分两步走,一边抓紧扩大人员培训,然后在上半年内把五个管理部建起来。彦明,咱们技术培训学校那边,下半年能招生了吧?”

    “我没注意看。能,你有什么计划?”

    “能不能给我这边设几个短期专培班?现在缺中层啊,下面人手好弄,管理层也不算难,中层这块是大问题。

    现在缺口至少三百人,一个省。这还是暂时的,店越多缺口越大,靠自己培养提拔肯定是来不及,跟不上咱们的速度。”

    “你这边培训班不行吗?”

    “我这边主要针对的是卖场员工,维修维护还有收银人员,地方就那么大,往哪安排?”

    当初想弄个内部培训学校,找尚帮忙给弄了个老院儿,现在已成为了超市卖场商场的黄埔军校,普通员工,收银员,维护维修检验,中低层管理进修,提高班。

    包括商场那边,张彦君的鞋城都在这边设了委培班级,现在又得加上物美,地方确实已经不够用了。

    去掉教职员工和工作人员,同时也就能容纳个一千人出头。

    主要还是缺口太大,普通员工两个月一期,也就是几百人,现在那么多店面需要开,怎么也不够用。

    “那边也放不下多少人啊,还有自己的专业呢,不可能只给你们服务吧?那边……我琢磨琢磨吧,行吧?月底之前给你们解决问题。”

    “这个月?”

    “嗯。这不是事儿,我想想办法。”

    普通员工不培训行不行?校但是张彦明不想那样,国内大多数超市员工都是经过几十来的集训就上岗了,但那状态……一言难尽。

    甚至依着张彦明的想法,两个月都少,起码半年的培训期,系统的学习技能知识是一方面,主要是培养团队意识,培养服务意识,培养集体观念。

    这才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方面。

    虽然是铁打的公司流水的员工,但骨干队伍是必须也必然存在的,这就是公司的根,尤其是销售型公司。

    这个团队越大,公司管理上也就越正规,越轻松,口碑也是越好。

    甚至张彦明计划着在公司里推行接班制度,像过去的老企业一样,父母退休了可以推荐一个子女顶进来,或者优先录取员工子弟,形成一种归属福

    不过这个他还没有考虑成熟。

    过去的老国企并不是一无是处,恰恰相反,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老国企的落败原因相当复杂,并不影响学习他们的长处。

    国人比较习惯绝对和一刀切,否认就是全面的否认,认同就是全面的接收,这种极都致了整个社会出现问题,但从来没有人深思。

    也有可能是想过莲就是不改,要树立威严嘛,怎么能承认错误?但世界上有谁能不犯错误?

    ……

    张彦明起去办公桌上翻了翻,把卖场的工作计划报告找了出来,拿到会客区递给曾俊烈:“都在这里了,我还没看到。想了解什么自己看吧。”

    曾老板有点意外,在他意识里这就是公司机密了,怎么可能随意的拿给外人看?哪怕不是在同一个行业。

    但是接都接过来了,那就看看呗。

    和电话的差不多,一个是成立地区管理部的事,第二是各层级员工培训,成立委培班,第三个是各省旗舰店的开业计划。

    后面还有建议,拟在卖场里增加家电,厨具,扩大经营品牌,增设手机专柜和电子产品专柜。

    整个报告没有什么空话话,就是有什么什么,这么大个公司,计划报告一共就三页纸。

    曾俊烈几眼就看完了,把报告放到茶几上,有点不好意思的冲张彦明笑了笑,点零头。这其实已经算是在打探商业秘密了。

    虽然张彦明并没有把这些当成什么秘密。

    “曾总那边,现在开了多少店了?今年准备开多少?”

    起来也是奇怪,国民和苏宁交这一对冤家,虽然成立前后相差了三年时间,但整个发展轨迹相当一致。

    九十年代都闷头发展一隅,都在99年后决定向外扩张。

    前十年两个一个是家电综合卖场,一个是一心只做空调,都做到了业内第一。

    但从2000年开始有了变化,苏宁交决定做家电综合卖场,和国民重合了。

    两边都遭遇过行业阻击,都是以弱胜强获得最终的胜利。

    苏宁交93年的一挑八声名大盛,而国民99年津门一挑十,00年在申城独挑八大厂家联盟,回01年又在鲁尔单挑四大,差一点折戟沉沙,好在有惊无险。

    “今年准备去关外和秦州,分两步走,打算先站住鲁尔和秦都,后面需要看看。”

    “这边布局差不多了?”

    “差不多了,京城津门和申城都上了正轨,其他地方……暂时我考虑往北走,市场成熟一些,消费能力也偏强。”

    “还是决定用你的老方法?”

    他的老方法就是降价降价再降价,用了两年时间把家电行业的利润水平从高高在上无法考究硬生生拉到了十点线上。

    国内所有行业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商品卖给自己饶时候,那叫一个贵,这里面有厂家的原因,但主要还是经销商的原因。

    就像汽车,卖多少钱完全是渠道了算,厂家只管结回货款。

    在99年之前,家电行业的商场加价根本没有约束,行业内部高度统一,而国民硬生生的把这个口子给撕开了。

    这就是捅了马蜂窝,从生产厂家到销售行业全部成了对手,四面八方的出招使绊子,幸阅是几场大劫国民都过来了,而且一步一步壮大。

    这里面,前面十多年的积累功不可没。

    开店面首先离不开人,没有这十年的积累,光是一个管理层的问题国民和苏宁交就走不出去。

    再一个就是资金。

    其实从这个角度,他本也是高售价的获益者。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