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1章 明楼、明诚,要抗日!(三更,求鲜花收藏)

    青年团。

    一群爱国学生,组建的部队,看上去人挺多,两千五百人,但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

    这支青年团,基本上十五岁到二十三岁。

    清冷的月光,挥洒在金陵城郊外,青年团的营地里。

    一支支中正步枪,与之辉映。

    明楼看着一支一支的步枪,被战士们领走。

    周围的青年团的成员,已经换上了崭新的暗色军服,暗色的钢盔,一切都是新的,似是刚从被服厂里,拿出来。

    “我们这就要奔赴前线了么?”

    抬起手,化作遮阳,抬头看着天上的月光。

    “当然是前往前线了!”

    “这些可都是好枪啊!”

    李语东擦拭着中正步枪,口中发出一声感慨。

    “没想到一开始我们不被重视,现在却又是枪支,又是军服,连手雷都配备齐了。”

    明楼闻言,点了点头。

    “不错,想我们号召学生,又游行,又演讲,才召集起来两千多人,可是政斧根本不重视,也不给我们武器装备。”

    说话的同时。

    伸手在腰间一抓,一把驳壳枪出现在手中。

    还是新的,很明显从某个军工厂搞来的。

    “这裴家还真心抗日,竟然准备了这么多武器装备。”

    “我们现在归于加强独立旅麾下,听说这个加强独立旅是裴家自己出人出钱组建的。”

    “江淮裴家,果然财大气粗……”

    明诚在一旁摆弄这一挺捷克式轻机枪,手法熟练,似乎很是喜欢。

    明楼闻言,摇了摇头。

    “你也不能这么冷嘲热讽,裴家自行组建军队抗日,那是大义,加强独立旅已经在杭州湾的枫泾镇了。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敬佩。”

    “我们这次去整编训练,归于他们管,以后说话注意点,要尊重上级。”

    说着,伸手一动,熟练的压着子弹。

    一颗颗子弹压进了弹匣里,沉甸甸的手感,让他有些满意。

    对于他来说,在哪抗日都行,只要打鬼子就行了。

    刚刚从那个地方出来,还没有一展身手。

    这次上前线,完全可以一展身手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

    李禹东摆了摆肩膀。

    他的声音传了过来。

    “你们,似乎对枪很熟悉啊,你们的手法,很显然是长期摸枪,才有的熟练,这种熟练,就算闭着眼睛,也能知道枪的各个零件,你们以前当过兵……”

    那声音有些惊奇,似乎第一次认识明楼、明诚的感觉。

    “我们同学四年,还不知道你们有这本事,瞒着我有意思么……”

    声音渐渐的透出一丝不悦。

    显然是将他当成外人。

    从他们交谈甚欢的情景,这三人关系不一般,显然李禹东生气了。

    闻听此言,明诚微微一惊,摆弄捷克式轻机枪的动作,为之一顿。

    掩饰来掩饰去,最后忘记了见猎心喜,露出马脚了。

    不过,明楼不动声色的抬了抬眼皮:“我可是上海明家的人,排行老二,家里有枪,我和明诚从小就摸枪。”

    “这有什么稀奇的。”

    说话之间,已经当着他的面,将驳壳枪各个零件拆掉,随后又重组了起来。

    “好吧。”

    “我忘记你是明家的人了。”

    “上海明家可是大户,有枪也很正常。”

    “我道歉,是我错了。”

    李禹东连忙说道,欠了欠身子。

    “别,你可别这样。”

    “你现在是我们的团长,让人看到了多不好。”

    明楼把对方一把拉住。

    随后用眼打量了一番,道:“你不是重庆李家的人么,你的刚才拉动枪栓,可是千锤百炼。”

    “重庆李家,袍哥会占一席之地,更是在西南经商,在重庆很有名气。”

    “你为什么要来抗日?”

    “别提了。”

    李禹东唉声叹气,“一言难尽,提起李家我就生气,算了不提这事。”

    “哦,对了,我们什么时候开拔?”

    “你是团长,你来定吧。”

    “那就明天开拔吧。”

    ……

    ……

    金陵城,裴公馆。

    “二爷。”

    “装备已经全部送到青年团驻地了。”

    周炳冠于书房内,低眉顺目,禀告着。

    “那就好。”

    “两千四百九十支中正步枪,十挺轻机枪,一万颗手雷,还有弹药、军服。”

    “可别说他这个二哥,不支援他。”

    裴逸致坐在书桌前,面容透着一丝微笑。

    “可是我们这么帮四爷,家底也抖出去不少了。”

    “这样下去,早晚会空的。”

    周炳冠小心翼翼的说道。

    裴家一共就三个银行,结果为了帮四爷,硬是舍去了一个,就连御景楼也去了一半股份。

    “嗯?”

    “你舍不得了?”

    裴逸致眉头微微一挑。

    随后笑道:“这不已经有了回报了么!”

    “过两天,老四那边来来两个德国工程师。”

    “我们安排一下人手,去凤阳江山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