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53章 番外三 长恨歌(9)

    众将军都跟随顺王多年,且顺王素日里也待他们颇好,所以无人起异心。见世子妃磕头,纷纷不敢当,也俯身叩首。

    皇甫晴趁机把世孙手里的信给收了起来,却觉得沉甸甸的,捏了捏,心里便有了计较。

    田涯又高声道:“请世子妃示下!”这便是问她后事如何了。

    皇甫晴忙道:“先让父王入土为安,再做计较!这便是第一要紧事了。”众将一听,心里都暗赞世子妃孝顺。

    于是大军折返回城,皇甫晴带着世孙王女骑马,亲兵抬着顺王的尸首,被拱卫在前面。

    此时,大军行进也慢了下来,堪堪到天快亮时,才到城池外。

    守城的兵士却不是慕容刈的人了,而是换成了在城外驻扎的骠骑将军。那骠骑将军见兵临城下,不敢怠慢,在城墙上喊话。

    田涯上前,将顺王的死讯与嘱托说了,那骠骑将军不信:“慕容老儿作乱,我怎知你们是不是沆瀣一气!”

    田涯心想,老子还怕你和那狗东西沆瀣一气呢!不然出城就直接去找你了!

    可这话说出来就不好听了,他又想了想,高声道:“请将军见过世孙!”

    那骠骑将军也是个胆子大的,听了这话,很快命人用绳子把他吊下来,大步上前,高声问:“世孙何在?”

    众人散开一条路,皇甫晴一手牵着世孙,一手牵着王女,缓步走到前面。

    世孙与顺王生的极像,这是万万做不得假的,骠骑将军看了一眼便信了,忙跪下请安,开城门放行,又弄了一辆马车来。

    皇甫晴命大军在城外驻扎,然后自己与孩子们坐着马车,带着众将军并几千人进城,此时,城内已是戒严了,街上十分空旷,那骠骑将军策马随行,边说着城内的情况:“慕容刈这几日四处笼络人心,我就不爱搭理他!他那女婿把世子给勒死了,还杀了后院的一个女眷,听说是个粗使婆子发现的,那婆子吓的四处嚷嚷,守门的兵士听了,也吓跑了,王府乱的不行,城里也兵荒马乱的,末将这才得了消息,知道那狗东西反了,于是先下手为强,他那几千人,我都给围住了,也卸了刀剑,翻不出水花!”

    皇甫晴心里一跳,隔着窗子问:“那女眷穿什么衣裳?”

    “似乎是件缁衣,府上的人却说是什么侧妃,可没听说王爷立侧妃呀!”

    皇甫晴眼底闪过悲戚,不由得低头看了看靠着她睡着的王女,王女今年也就四五岁的年纪,懵懂的很,开始嫣儿跳车,她也要跳,她在路上骗她,说她娘是路边的花儿变的,眼下先回路边去了,一会再来寻她。

    小孩子好哄,当时应了下来,后来问了许多遍“娘在哪儿?”,皇甫晴看着小孩儿天真期盼的脸,只得圆谎,让她“再等等。”

    她当时这么说,原是见嫣儿跳进了沟里,若能生还,必会回城等候。

    如今她果然回城了,却是惨死,多半,是自戕了

    给齐安那窝囊废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对世子下手,世子大概就是死在嫣儿手里,为的是嫁祸给慕容刈等人,她心里暗自叹息。

    这嫣儿从她入府之时,就一直与她不对付,但都是口舌计较,她从未放在心上,后来她得了势,也没作践她们母女。

    正是因为如此,嫣儿才肯与她合作,最后更是以命相博,让外头的骠骑将军得了信。

    这帮了她大忙了!

    如今城内未起大乱,免了混战,少了变数,她心里暗自松了一口气,对满脸疑惑的骠骑将军道:“正是父王侧妃,刚封的,还未上族谱。”

    骠骑将军恍然大悟,继续前行。

    你放心罢,皇甫晴默默的想,从今以后,她就是我女儿了。

    很快,马车便到了王府正门。

    此处不通车马,皇甫晴带着孩子下马步入府内。

    她昨日仓皇奔逃,今日却是以主人的身份折返,而这个王府曾经的主人死了,他的尸首先一步入府,用早备下的寿材收敛了,预备下葬。

    皇甫晴理所当然的带着孩子住进了顺王的凝夜堂,十余名将军站在院子外头,他们此刻群龙无首,不知该何去何从。

    皇甫晴安顿了两个孩子,自己走到起居的卧室,将那封收好的信拿了出来,她拆开信封,先将信纸抽出打开。

    看到信上的文字,她不由得愣住了。

    这是......乐天居士的长恨歌?

    皇甫晴面色变幻莫测,几乎是恨恨的把信纸揉成一团,扔在地上,赌气还想踏几脚!

    刚抬起腿,她又顿住了,叹了一口气,把那纸团拿起,舒展开,又扫了一遍,突然,她觉得有些不对劲,有一行诗句上画了圈!

    她定睛一看,正是“一朝选在君王侧”这句。

    选字与君字各画了一个圈儿!

    选君?

    这是什么意思?

    皇甫晴脑海里灵光一闪,嘴角露出一丝嘲讽的笑!

    钟离衍啊钟离衍,你自己当了一辈子的反臣,如今,要我投奔皇家?!

    皇家与我有血海深仇!

    她的目光继续往下看,并未看出什么特别的,只有最后两行,似乎有几滴干了的水渍。

    那两行字是: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水渍,又是什么呢?

    她百无聊赖的想了一会,不愿再想。点起一盏油灯,想把这信给烧了,刚拿起来,又放下,她沉默了许久,寻了纸笔,在这信纸的背面写了一首诗,待墨迹干了,便将信烧的干干净净。

    灰烬如枯叶蝶一般落地,再无人知晓这封信的内容。

    但皇甫晴却永远不会忘记。

    直到白发苍苍,垂垂老矣,她还记得,那日她写的是前朝义山先生的《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