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虽然王淳之让他们继续做和尚, 但是不代表他依旧还给那些人特权。

    人口让他们自己保留,土地免税什么的是别想了。

    佛高高在上是应该的,僧人却不能和佛获得同等的地位。

    历代帝王会对佛门道门礼遇, 无非是因为江山社稷和政治所需罢了。

    可是王淳之并不需要。

    他本人现在在民间的声望一点不比所谓的佛祖差。

    毕竟佛祖可没办法让他们吃饱饭。

    虽然佛可以让人寄托心灵,但是对天下大部分的百姓来说, 还是填饱自己的肚子更为重要。

    精神境界, 那都是吃饱以后才能考虑的事。

    但是自己家的爱国教育它不香么。

    如果真的要给百姓一个信仰, 自己所生活的国家自然更有意义。

    当然,王淳之也并没有全部否认佛门的意思, 毕竟能够流传千年之久的东西,它肯定是有很多干货的,他所要清理的只是其中的蛀虫, 而不是一股脑的直接把佛教全都给毁掉。

    有王淳之这个最上面的人担着,下面的人底气更足, 对着拒不交出土地, 又不交税的僧人们开始硬气起来。

    之前的朝代不归他们管,就算了, 但是从今以后,哪怕是佛门, 也得按照国家律法来行事。

    如果朝廷来强的, 自然有佛门于民间的死忠信徒对朝廷反感和厌恶,但是当朝廷是讲道理的,他们就说不出话了,尽管他们心里也认为佛门所拥有的一切东西都是理所应当的。

    但是, 头上的天已经换人了,朝代也变了,更别提他们也全都失去了土地拥有权, 只有土地使用权。

    何况还有一个道门与之做对比,除了在心里把佛门给供上天的存在,大部分百姓都觉得佛门也该交税。

    自古以来税收都是一个大头,僧人们觉得朝廷这是在割他们身上的肥肉,佛门数百年都没有出过血,哪里愿意开这个口子。

    哪怕朝廷劝,百姓劝,他们依旧死死的把牙咬住不松口。

    最后,王淳之请来了众多佛门真正的得道高僧,给他们下了最后的通牒,说如果实在不愿意遵循他们国家的规矩,那恕他们国家小,容不得这些大佛的存在,佛教还是从哪来回哪去吧,他们中原实在收留不起。

    佛教不是中原本土宗教,它们是有根的。

    但是千百年来,他们早就在中原这块地方扎根发芽,得道高僧也俱是中原人的血脉,哪里会舍弃佛教在中原千百年来辛苦打下来的根基和自己的根离开中原前往佛教的起源之地。

    别人的话那些僧侣可以不听,这些门派中德高望重的存在,他们却不得不听。

    因为他们非常清楚,百姓就是因为佛门这些人才对佛门青睐有加的,而不是他们这些底下的人。

    “把名下的土地都上交吧,以后我们寺庙也会为朝廷缴税,我们的税可比商业税少多了。”过来劝人的佛门长辈们道。

    “那些地可都是信徒的啊,没有了免税名头,以后谁还会信我们?”顽固派咬牙切齿道。

    寺庙本身的土地只占很小一部分,大都是附近百姓的土地,和寺庙僧侣家中的土地,挂在寺庙名下就是为了免税,靠着给人免税的名头,那些人家对他们别提多热情了,每次都对他们捧着,这是寺庙里面给不了他们的东西。

    而他们已经习惯了这些,不想失去。

    “阿弥陀佛,佛门不善杀戮,真要是把朝廷惹急了,我们佛门是挡不住的,最重要的是,不管是是势还是理,都不在我们佛门这一边。”

    “陛下说,如果我们再劝不动你们,那么他不介意再造杀戮,我们佛门这次死去的人已经够多了,你们如果再死去,我们佛门将会彻底凋零,这并非众人想看到的。”

    顽固派咬牙道,“一旦交出那些东西,我们佛门才是真正的凋零呢。”

    他们把身外之物看的无比重要,不相信新帝真的会来一次灭佛,他就不怕江山再次动荡?

    历史上一世君王、二世君王而亡国的帝王不在少数。

    那些过来劝他们的得道高僧心下失望,“阿弥陀佛,你们已经被凡俗迷眼,失去了慈悲之心,成佛无望,成佛无望啊。”

    “我们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你们把佛门给带到末路上去的。”得道高僧们下定决心道。

    “师兄,我们可都是为了佛门好啊。”顽固派的一个僧侣道。

    他的辈分并不低,年龄也不小,是顽固派坚持到底的底气之一。

    “一时之利,永远都比不了一世之利,你们的眼中只看到了自己,而没有看到佛门的未来,你们,真是太让佛祖失望了。”得道高僧们道。

    他们是真的很想劝说这些同门,但是三言两语怎么可能就能改变人的本性。

    对于把钱看的比命还重的人,是怎么都不会把这些东西给放下的,因为钱的另一边还带着另一样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虚荣。

    哪怕明知是假的,百姓真正敬的是佛,而不是他们,他们依旧无法放手。

    当然,也有怕死的人退出了顽固派,宁愿不要那些钱也要留一条命下来。

    等劝说他们的人走后,那些顽固派商议道,“朝廷会怎么对付我们?”

    “朝廷讲究章程,又能拿我们怎么办。”为首的老和尚冷哼道,他经历的事多,不会像年轻人一样轻易被吓住,知道坚持下去,朝廷自然就会向他们妥协了。

    而另一边,那些得道高僧们也向王淳之妥协了。

    “还请陛下能善待于他们,也希望他们能历经磨砺,明心见性。”那些高僧们道。

    佛门这边松开口了,王淳之自然给予一定的回报,“等印刷术出来以后,可以免费给你们印刷佛经,保证你们佛门书籍不会湮灭于世间。”

    “善。”得道高僧们满意了。

    于是,他们回去后就把顽固派的人都捐给了朝廷,真的把人直接捐给了朝廷,说是新朝百废待兴正需用人之际,寺庙将出动九成的僧侣去帮新朝搞建设。

    哪里苦寒就去哪里。

    一时间,佛门在民间的名声微微回暖。

    同时,民间也传出了朝廷对出家人的限制,出家一事可得考虑好了,一旦出家,就再也变不回普通百姓了。

    像以前那样想出家就出家,想回家就回家,那是不可能了。

    与此同时还有寺庙将会筛选佛门子弟的人品,只有身家清白的人才能为僧,并且还会给予朝廷的官方认证。

    大多数百姓只是看热闹,看不到平静水面下的暗流涌动,唯有那些把佛门当成罪恶的避风港,有心出家躲避的人感受到了来自朝廷和佛门的不善。

    出家的条件一被限制,他们压根就够不到出家的门槛,只要去了佛门,非但入不了山门不说,说不定还会被朝廷的人过来带去府衙。

    这可不是他们想看到的。

    他们就像白天阴暗角落的鼠虫一般,伴随着阳光照耀的地方越来越大,他们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狭窄,虽然不可能彻底的把他们灭绝,但是让他们心中种下敬畏的种子,王淳之还是能做到的。

    而被做出佛门弟子入门限制的佛门却没有外人想象中的失落,反而非常的开心。

    因为朝廷不会再接纳那些已经出家的佛门弟子,他们以后只能留在佛门传承佛家典籍,再也跑不了了。

    这对他们来说简直是一个大喜讯。

    以前朝廷和寺庙之所以争青壮,那是因为年轻的男人是耕种的主力。

    现在王淳之他们都要步入工业化的时代,自然就看不上佛门那点人手了。

    更别说,王淳之心里对那种人反感厌弃的很,哪里会愿意带着他们一起赚钱。

    佛门和道门都臣服于朝廷律法之后,新朝的政策一下子顺了很多。

    之后还遇到了别的很多新问题,都被王淳之他们一一解决。

    又是一天忙完之后,王沛良累的趴倒在桌子上,发出了灵魂的呐喊声,“好累啊!”

    其余人也赞同的点了点头。

    一天天的基本没个停歇,哪怕有王淳之这个能给他们精力续航的人在,他们的精神也有些撑不住了。

    前朝亡国,积累下来的弊端自然很多,他们想要把那些理顺,谈何容易。

    这也是他们投靠王淳之之后最忙碌的一段时间,就连文不成武不就的马昭都累的不行。

    “报告,我要请婚假。”说马昭马昭到,满面笑容引的满屋子人诧异。

    这里除了少部分的人,大部分的人都还单着,闻言纷纷好奇起来。

    “你要和谁成婚?我们认识么?”王沛良问道。

    马昭家已经在王家堡住下了,他的妻子自然也是附近的人。

    近距离成婚才是这个时代的常态,远嫁才算特殊情况。

    “那个人你们也认识,就是钱萱。”马昭态度落落大方道,一点不好意思都没有。

    众人好奇他们两人是怎么凑到一块的。

    毕竟马昭以前虽然在王家堡和钱萱见过,但是压根就不熟。

    听到王沛良这么问,马昭很是诧异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自然是父母操持的啊。”

    得,还是一个相成的。

    白期待了。

    马昭又道,“我知道咱们这里忙,你们放心,我很快就回来。”

    把成亲说的好像去买袋橘子似的那么简单。

    王淳之手一错,足足给马昭批了一个月的婚假。

    马昭诧异道,“怎么那么多?”

    “成亲是夫妻两人一辈子的大事,自然是要留够足够的回忆,到了晚年可以好好回味的。”王淳之道。

    马昭这个新郎官不太会做人,就由他们来做个人吧。

    等马昭走后,萧默若有所思道,“百姓们都有心情做媒了,看来天下已经大定了。”

    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能轮到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