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山寨当军师第二六九节国难司礼监的庄公公当先一惊,瞥眼见永宁帝正埋头祈福,手中捧着一炷香,刚刚燃起的香火,袅袅升起。
庄公公连忙倒退出了宫殿,迎到殿外。
平日里,这些战报急递都是先送到内阁或是司礼监。由着内阁大臣或几位督主太监分出轻重缓急再呈递于永宁览阅。
如今西北战事,永宁特令所有军务急递务必第一时间传送进宫,不得耽搁。一时之间,庄公公倒是没有适应的过来。
出了殿门。庄公公冲着送急递的传令官斥道:“圣人正在祈福,何故大声聒噪。惊了圣人,小心你的脑袋!”
那传令官微微一怔,屈膝下跪,双手将急递捧过头顶:“回公公,西疆急递!”
庄公公接过文书,仍是不难,埋怨道:“西疆又有何急递,这般惊慌失措,成何体统。”
传令官道:“据报:流霜、离月二国,各起二十万精兵,屯军边关,欲犯我云照!”
庄公公大惊失色:“你再说一遍?”他想着这事可容不得半点马虎,只怕自己听错了。
那传令官道:“回公公,边关急报,流霜、离月二国犯境。”
庄公公惊的一个踉跄,连忙接过急递,转进殿内。
“甚么事!”永宁帝盘膝坐在蒲团之上,双目微闭,面对着三柱香,一方通鼎,一个祭坛,口中默默念着祷辞。
“回主子圣人,边关急报!”庄公公迅速想着这件事该不该由自己口中说话,最终只说了这句。毕竟事态严重,非常的严重,需得小心谨慎的处理。
插一句,我最近在用的看书app,书源多,书籍全,更新快!
“是西北叛乱的事儿?”永宁睁开双眼,宽大的袍袖一翻,搭在双腿之上,神色自若。
他年岁已高。年纪大的人,往往最喜欢寄希望于神明。方才永宁帝以焚香沐浴,虔诚祈祷,神明知晓,定会保佑云照百世万世永久流传。
一切不顺之事,皆有神明庇佑。
庄公公将急递呈上,轻声细语道:“回圣人,流霜、离月犯境,估摸着此刻大军应注意过了边界。”
永宁帝一拍大腿,呼的站起:“好哇好哇,没想到让那人一语中的。庄孙明,传内阁六部,即刻进宫议事!”
庄公公心知事态严重,一路小跑出了宫殿。
永宁帝深吸一口气:“朕的江山,任谁都见他有来无回!来人,更衣……”
内阁,六部的官员听宣,问了宣召的公公缘由,皆只说边关急报,圣人要事相商,详情并不知晓。百官不敢怠慢,立刻着了官服,一路赶往内宫。
将至宫门,百官撞到一起,一路交头接耳,不知到底是何急报。
“许是慕容王爷大捷,圣人想着分享战果!”
“怎么可能。若是大捷,宫里定然早已张灯结彩,那会这般严肃。”
“说的是,怕不会是镇南王也着了埋伏?”
“休的乱猜,这话哪能乱说。”
“对对对,咱们快去吧……不管什么事,有袁大人和黄公公,这事啊……咱们先莫要议论的
好。”
“哎,听说李大人快回来到京城了……”
“是么?这便好了……走走走,咱们快些。”
众官议论纷纷,一路小跑进了“泰庆宫”。
泰庆宫内,一片肃静。
永宁帝端坐龙椅,将手中的急递揺的哗啦啦响:“长平关,西渡关递来急递。流霜、离月二国各起二十万大军犯我边关。这是刚递来的折子,你们……看看吧。”
庄公公自永宁帝手中接过急递,布下龙台,将急递传于内阁首付袁廷贞。
袁廷贞面色苍白,颤颤巍巍接了折子,翻开扫了一眼,便将折子依着顺序传了下去。
永宁帝等了片刻,方道:“说说,你们……有什么想法!”
兵部尚书谢鑫道:“流霜、离月二国早已对我也云照虎视眈眈,如今乘着二王叛乱,犯我边疆,实属可恨。臣以为,需得尽快调兵前往边关,以做防备。”
“防备?爱卿这个词用的好!二国已经打到我云照疆土之上了,竟然还让朕去防备?怎么,偏要大军攻到长安,才可以还以颜色么?”永宁震怒,语气之中,竟是怒火冲天。
谢鑫吞了口苦果,一时不知该如何辩解。
袁廷贞恭敬道:“圣人息怒,谢大人不是这个意思。二换距离京城万里之遥,按照脚程来算,这封急递应是再半个月前送出,也就是耿、陶二贼兵临茅州之际。如今已过了这些时日,以二管所屯兵力,恐怕……故而眼下最要紧的是传令各州府郡县小心防备敌军突袭,同时调集兵力驰援。”
永宁颔首:“袁爱卿所言极是。谢鑫。如今还有多少军马可以调动。”
谢鑫道:“回圣人,目前可以调动的兵力只有十三万!”
“什么!”永宁帝爆喝一声:“我云照万里山河,怎么只有这点兵力。”
谢鑫战战兢兢道:“这……董大人和镇南王慕容王爷为平耿陶二贼叛乱,领军共计三十余万。陈大将军领军八万尚未归朝。另有各地州府所辖中央军因需镇守关隘,维稳震寇,如今这十三万已是……已是最后一点兵力了。我朝自明帝整治军政以来,实行的是募兵制,规定每朝带甲不能过六十万人,以减少军备开支……”
“够了,朕没让你拨算盘,提祖制。”永宁帝脸上本因年岁已高,皱纹颇深,如今又听的这般令人颓丧之事,眉关金锁,更显得苍老许多:“既如此,诸位以为当如何御敌哇。”
众臣无谋,俱都看向袁廷贞。
袁廷贞身为内阁首辅,如今国难当头,自然要挺身而出,以做众臣表率。
袁廷贞沉吟片刻,步出半步:“老臣以为,我军并非只有一十三万,而是有数百万之众。”
“此话怎讲?”永宁帝闻言,立刻气血涌动,兴致勃勃。
袁廷贞道:“明帝当年改革军制,乃是因天下太平,承平盛世,考虑到军团冗余,军队人数庞大,开支繁重,故而才创立了募兵制。以发配粮饷,招募军伍子弟,令其从军五年,五年后,便可返回原籍,以良田资之。这样一来,
朝廷每年便可以节省数百万两的白银开支,已调用于工部、户部等。从兵部的统计来看,我朝目前纵然的确只有十三万兵马可以调动,但却忘了那些已然归乡务农的老兵,他们久再军营,手中虽然持的是铁杵篱笆,却未成忘记如何行军作战。此时边疆危机,只需圣人一道诏令,定能使得这些老兵重新返回行伍,以保家卫国,佑我铮铮云照。”
众臣闻言,俱都点头称是。
户部尚书侧出半步:“袁大人所言极是,臣以为可行。户部曾对退伍的老兵皆有登录,只需按册施令,定能召集数十万的大军!”
永宁帝手拍龙椅:“不错。这道诏令便由内阁今日拟定,拟完立刻发往各州。大军已定,由谁挂帅,诸位爱卿可有人选?”
袁廷贞道:“臣保举一人。或可担此重任!”
“谁?”
“东海王潘广尧!”
“潘广尧现在何处?”
“回圣人,潘王爷现下就鹤洞山王府别苑……”礼部尚书答道:“老王爷说他年岁不小,不知还有没有机会四处游玩,便想着绕道在名山大川中游玩。臣昨日恰好给王爷府上送了福贴银子,才知道此时。”
“这便极好,明日传潘广尧回京……”永宁帝心中稍安。若是能得潘广尧挂帅,那定是省了一番心事。毕竟朝中两大将帅均已出征,唯今能够统领十数万大军的人并不多。
“主子……”庄公公再侧忽的低声提醒。
永宁帝侧过身子,问道:“何事?”
庄公公压低声音,如小儿计策秘密一般:“主子,老奴以为此事不妥……早前已有镇南王领二十万精兵在外,如今若是再令东海王领军……这……恐怕会有风险!”
永宁帝听着庄孙明这只有一半的话,已是心底凉透了一半。
庄孙明提醒的不错,无论是慕容桓还是潘广尧,从本质上说和耿忠、陶延冀如出一辙,他四人皆是云照仅剩的四大异姓王爷。若是将举国之兵竟付于他人之手,届时若是他们心生异变,岂不糟糕。
永宁帝之所以能够信任慕容桓,令他领兵出征,看中的是慕容桓和皇室之间或多或少的姻亲关系,而潘广尧于云照宗亲则没有任何联姻。自己之前在行宫内自导自演的一出戏,本意就是想要褫夺四王的爵位。那潘广尧不是个傻子,自然明明白白。
而对于潘广尧来说,甚么游山玩水,无非是让旁人瞧着自己是个眷恋红尘,迷恋山林,游手好闲的糊涂王爷。其实这也是能让永宁帝放下心来唯一的办法!否则,保不齐那一天,就轮到他潘广尧人头落地了。
永宁帝沉吟片刻,潘广尧的性格他还是比较了解,此人好酒,性子直爽,再行宫内也并未表现出任何私心,所以自己才没有进一步对东海王下套。
削藩嘛,总不能一刀砍死所有人。
恩威并施,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永宁帝不敢冒险,这军机大权可不是小事,弄不好就是把江山拱手让人。
潘广尧是一定要用的,至于怎么用,还需想个好的说辞。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