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六章 失礼了(求鲜花,求收..

    那当然没转性,只是想的多了一些。

    这大量的肉食对外人只说是甄氏先行安排好的,而之所以拿出其中一大部分犒劳其余军队,是袁熙思考后的结果。

    他也不是傻子,自己这次大肆的抢功,几员河北上将心里肯定有些小疙瘩,再往长远了说,当袁绍真正如日中天,那世子大位的争夺,还需要这些大将的支持。

    所以袁熙不介意那几万斤肉,一千坛酒,这些对他来说不算多,可对于麴义等人,那他们确实没见过。

    看着当先而来的袁熙,跟他关系还算不错的颜良凑了上去,拦着袁熙的肩膀低声说道:

    “我说熙公子,你这唱的哪一出?难道你想用这些酒肉药翻了我们所有人,自己回去独享大功?”

    (ー〃)……

    嬲到你娭毑嘞!

    袁熙真想敲开颜良的脑袋瞅瞅那里面都是啥?

    我有毛病把四五万人都给药翻了?!

    “爱吃不吃,爱喝不喝,撤!”

    “吃吃吃,熙公子息怒啊,来来来,还不赶紧多谢熙公子?”

    “多谢熙公子!”

    听到身旁山呼海啸的道谢声,袁熙满意一笑,随手拿过一大坛酒,拍开泥封:

    “来吧,各位将军,今天不醉不归!”

    “好!”

    武人好酒,尤其是猛将,袁熙这次没小气,兑换的好酒度数几乎达到了此时汉末的酿造巅峰,那香气就连一向孤傲的麴义也有些咽口水。

    于是,营帐中各种推杯换盏,麴义的脸上也有了笑模样,喝到兴起,还与在场的大将们比试腕力,大论兵法战阵,倒是让一直对他有些芥蒂的四庭柱,对他的印象改观了不少。

    然后他们就都被袁熙弄死在了营帐里。

    那是不可能的……

    团灭是一定的,大战过后的狂欢让几位大将都横七竖八的躺在了营帐里呼呼大睡……

    “袁家老二!我就知道你没安好心!”

    次日清晨,回到自家营盘点视的各位河北大将都发出了悲愤的怒吼。

    他们一路上吃着袁熙留下的残羹剩饭,好不容易拿到的一些缴获,那全被袁熙一锅端了,此时解烦营和狻猊铁骑的营盘早就没人了……

    “吃了小爷的肉,那还不得给意思意思?”

    想起好歹捞了点儿本回来,再想起那几个家伙憋屈的样子,袁熙愉悦的轻夹了一下马腹。

    冀州此时是真的开始欣欣向荣起来,回邺城的途中,平时难见行人的路上忽然热闹了起来,各种贩夫走卒,商队都开始在各郡县走动,没了匪患,于民大益。

    “熙公子,这是老身省了粮食,自酿的酒,您尝尝味道如何?”

    “您就是赵将军吧?果然孔武不凡啊,您收了我这儿子做徒弟吧?”

    “快看快看,那就是解烦营统领陈叔至!”

    这一路上,这样被夹道欢迎的情景出现了不下四五次,真的让袁熙体会到了何谓“岂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的感觉。

    于是在广大冀州百姓的拥军热情里,袁熙麾下适龄士卒们的婚姻大事都有了着落……

    军人家属?

    光荣!

    彼时,邺城车骑将军府内,还在思索着怎么犒军的袁绍就收到了两份东西。

    他面容不悲不喜的逐字看完,缓缓起身背手望向窗外。

    一份是军报,乃是剿灭黑山军的详细过程和袁熙犒军的事情。

    另一份则是朝廷给袁熙的封赏,横野将军并都亭侯……

    “熙儿……似乎有些太能干了啊。”

    他言中似是意有所指,不黑不白的感叹了一声,他看向北方天空的眼神也开始变得狂热起来,袁绍这正当壮年的冀州雄狮开始准备将爪牙伸向幽州……

    ————

    这一天的清晨,袁熙一反常态,不顾躺在床榻上的祝融露骨的邀请,穿衣就出了门。

    他其实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只是觉得今天若陷在温柔乡里,自己会失去很重要的东西。

    不,是非常重要。

    “难道我感觉错了?!”

    跟个没头苍蝇一样在邺城乱转了半天,肚子咕咕叫的袁熙抬腿走入一家常去的酒舍,那酒舍伙计不必袁熙吩咐,几碟小菜和一小坛袁熙存放在这里的美酒就上了桌。

    “嗯?!”

    袁熙刚倒了一杯酒,还没端起来,一只白皙的手就将那杯子抢了过去。

    “阁下不要介意,是在下失礼了。”

    袁熙眼角抽搐的看着来人一边嘴里喊着“失礼了”,一边麻利的把坛子都拿了过去自斟自饮起来……

    这哪跑来的憨货?

    本来心里就有些烦躁,袁熙正要发怒,可看到这青年喝着酒,那脸上孩子般的笑容倒是让袁熙生不起气来。

    一个酒徒而已,何必呢?

    不对不对,这人是?!

    袁熙仔细打量了一下这青年,猛的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

    一直忙的脚打后脑勺,这么重要的一个人就在旁边,自己居然一直没去寻找!

    ps:唉,鲜花和评价的数据还是不行,希望各位有鲜花合评价票的送一送,让作者多一些动力,拜谢各位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