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八贤王,赵相,吕相,寇大人,曹大人,吕大人。”
赵光义走后,杨延嗣扶着杨业站了起来,然后向刚刚帮助自己的几位大人道谢,其实这些人也并不是纯粹的帮助杨家。
帮助杨家也是有原因的,一是因为宋朝战将凋零,就那么几小堆,其中杨家是最精忠报国的,所以文官对杨家还是比较认可的,不希望赵光义动杨家。
其次,王继恩太受皇帝的宠爱了,都已经让王继恩掌兵了,这就是动了文官的奶酪,怎么可能让一位阉人动自己的奶酪,所以文官集团只要找到机会,一定会弄死王继恩。
这就是刚刚这几位要帮助杨家的原因,其实更多的是为了自己这边的利益,至于杨家是捎带脚的。
就是那位八贤王,也是更多的为了干掉王继恩,因为王继恩是害的他们这一脉丢掉皇位的人。
“好了...。”赵普出声道:“杨七郎呀,快点送你父亲回家吧,你们杨家一门忠臣,我们是看在眼里的,绝对不会让你们杨家被莫须有的罪名所冤枉。
今天那位阉人蛊惑陛下,死不足惜,你以后就安心吧,好好替大宋驻守幽州,大宋需要你们杨家。”
“多谢赵相,我杨延嗣一定将赵相和今天各位相公的话语记在心中,和各位相公一样,做一位对大宋忠心的人。”
说完,杨延嗣对着所有的在场的人微微一个躬身念道:“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杨七郎慢慢的吟完,所有在场的人全都集体的一个震惊。
这首诗乃是明朝于少保于谦的一首《石灰吟》....相传有一天,于谦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深有感触,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据说此时于谦的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于谦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这样的诗句,瞬间让在场的几位大人都集体震撼不已,因为杨延嗣是一位武人,在这几位大人的眼中,那就是粗人,可是谁知道,杨延嗣居然随口吟出如此美丽的诗句。
真的让再次的几位大人惊讶的无以复加。
准第一个拍起手来:“好一个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七郎这是你作的?”
杨延嗣这个时候无耻的躬躬身道:“七郎一日去看幽州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那个时候,七郎还没有感觉,但是今天看到诸位相公之后,诸位相公的忠国之心,让七郎佩服,所以七郎深有感触,并吟出这首《石灰吟》。”
“妙哉!妙哉!”赵普带着微笑用欣慰的眼神看着杨延嗣道:“真的没有想到,我们的七郎还是文武全才,这一首《石灰吟》,让老夫看到了前唐风光,七郎有这样的诗才真的是难得,如果有可能,七郎现在开始参加科举试试。”
“呵呵...七郎是真的有福气呀,赵相这是起了怜惜之心了,所以七郎好好的想想。”吕蒙正也笑着拍了拍杨延嗣的肩膀。
这个时候,杨延嗣露出了受宠若惊的表情道:郎谨记二位相公的抬爱,有机会一定下场一争长短。”
子可教。”吕端猛拍一巴掌,看着杨延嗣轻声的勉励道:“七郎...好好努力,这样我们就有一个能文能武的能臣了。”
在所有相公们的勉励下,杨延嗣和杨业一起离开了皇宫。
一首《石灰吟》,让赵普对杨延嗣的称呼从杨七郎变成我们的七郎,可想而知这首诗有多好,毕竟是于少保的诗作。
而在回去的路上,杨业则是好奇的看着杨延嗣问道:“你是我们家的杨七郎吗?”
回头看了看身边的杨业,杨延嗣笑了起来:“父亲大人有什么疑惑?”
“我家七郎可没有什么诗才,那个家伙仅仅只是一个喜欢四处惹事的混小子。”杨业微微一笑。
“可是父亲...七郎会长大的,而且你的七郎这段时间,看了太多的人间冷暖,我看到嗷嗷待哺的孩子,我看到年老需要赡养的老人,我看到生病需要照顾的病人,我看到命运坎坷的可怜人。
父亲,太多了,为什么这个世间有这么多这样的人?”
声叹息,杨业搂住杨延嗣笑道:“傻小子,终于长大了,这个问题需要你自己去想,因为父亲也不知道,只是父亲知道,现在我们回家,我要一家团聚。”
亲,今天谢谢你,谢谢你对我的信任。”
“傻小子,你是我的儿子,记住,不管到何时,我都是你最后的最坚固的后盾。”说完,杨业第一次摸了杨延嗣的脑袋。
接着父子二人迎着夕阳相似一笑,这个笑很温暖。
........................
本书由飞卢小说网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