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家...幽州城第一商贾之家,杨延嗣来到元家之后,家主元秋华已经带着自己的一家站在门迎接了。
宋朝是古代唯一长期不实行抑商政策的王朝。宋朝开创以来,即治坑矿、组织茶盐开发。因而大量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农民投入商业手工业中,民间经济受到刺激,突飞猛进。创造了空前的财富与繁荣。在宋朝立国之初,宋太祖赵框胤就号召人们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宋太宗也曾下诏令两制议政丰之术以闻,令官员们研究理财求富之道。
遗憾的是,虽然鼓励,但是商人的地位依旧很低。
杨延嗣刚一下马,这边元秋华就带着自己的妻女家人向杨延嗣下跪,只是让元秋华没有想到的是,杨延嗣却先他一步,将元秋华给扶助道:“元员外,你是长辈,就不要多礼了。”
被杨延嗣扶起的元秋华微微一个感动道:“杨将军今日驾临元府,元府蓬荜生辉。”
接着杨延嗣就在元秋华的带进元府大厅,元府的下人就给杨延嗣还有元秋华上了茶,张良坐在一边做陪客。
然后就听元秋华率先开口道:“杨将军的约法三章,让我十分的佩服,我们元家虽然一直呆在幽州,但是我们元家却是汉人,杨将军可以光复幽州,我元秋华感谢不已。
为了表达元家对杨将军和宋军的感谢,我元家愿意献上白银一万,以作军资。”
这就是商人的聪明之处,元秋华担心杨延嗣是来打秋风的,所以先用白银一万两来堵杨延嗣的口,心想我这都给了一万两,你应该不好意思再张口了。
只是杨延嗣确实不是来打秋风的,因为杨延嗣是来做生意的。
所以就在元秋华说完后,杨延嗣却笑了起来:“元员外应该是误会了,我可不是来找元员外打秋风的。”
“额...?”元秋华一楞,他担心杨延嗣嫌少,所以再次道:“杨将军,元家虽是幽州第一商贾,但是幽州乃是宋辽大战之地,所以商业一直不稳,元家愿意再加两万两,请杨将军高抬贵手。”
看着对方完全将自己当成打秋风的,杨延嗣也是哭笑不得,只好对着身边的张良道:“子房,将我们今天准备和元员外交易的物品拿出来给元员外看一看。”
接着张良躬身起来,将杨延嗣从淘宝系统上买的十面化妆镜给一字排开的摆了出来,当那位元秋华从十面化妆镜中的一面中照出自己老脸的时候,元秋华发出了一声歇斯底里惊骇的尖叫声:这..道是镜子,可是...为何可以如此照出清晰的人影?”
杨延嗣看着激动的元秋华笑着道:“元员外,你说这样的镜子,可以卖出多少价钱?”
“无价之宝,绝对的无价之宝,老朽已经活到五十八,还没有见到过如此宝贵的宝物,杨将军,此等宝物你也想卖?”
延嗣毫不犹豫的道:“这次来就是请元员外帮我将这宝镜给卖掉,最好全部卖给辽国贵族,不知道,元员外大概能给卖多少银两?”
“一面十万两...我可以帮将军十面宝镜卖到一百万两...。”
看着元秋华那斩钉截铁的话语,杨延嗣的心中都快乐开了花,100块不到买的十块烂镜子,居然能卖到100万两,乃乃的,这些玻璃制品是暴利呀。
就在这个时候,杨延嗣开心的捧着茶想要喝上一口,突然,脑中响起一个声音,代汝窑茶杯...售卖价格250万,请问是否售卖...??
延嗣一口喷出自己口中的茶。
“怎么了...主公?”张良一个惊骇。
“没事...没事...我喝快了,茶有点烫。”杨延嗣连忙示意自己没事,要知道,如果杨延嗣不快点表示自己没事,张良只要发个信号,外面杨延嗣的卫队就会拼命的杀进来,到那个时候就完了。
看到杨延嗣被烫,元秋华也是大怒,要责罚刚才端茶上来的丫鬟,不过,让元秋华老脸一红的是,很快就有仆人害怕的告诉元秋华,其实刚刚端茶上来的不是丫鬟,其实就元秋华的唯一的宝贝女儿。
秋华瞬间无语,真的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大骂也不是,求情也不是,还是杨延嗣大笑了起来,从化妆镜中抽出一面道:“小姐,天真烂漫,这面镜子就送给小姐,元员外只要给我九十万两就够了。
不过,元员外,本将还有一个不情之请,你也看到了,外面饥民四伏,我想请元员外将所有的九十万两白银都买成粮食,本将感激不尽。”说完,杨延嗣一个躬身。
延嗣的躬身,让元秋华十分的感动:“杨将军悲天悯人,一来我幽州就怜惜幽州饥民。
我元秋华本是幽州之人,所以请杨将军放心,十天之内,我定帮杨将军筹措到足够的粮食。”
员外。”杨延嗣大喜再次躬身。
就这样,杨延嗣离开了元府,而在杨延嗣离开之后,元府却有一双痴迷的小眼神偷偷的看着渐渐远离的杨延嗣背影。
...........................
回到自己的城主府,杨延嗣立即喝退左右,将自己身边的汝窑物品给拿了起来,很快杨延嗣再次听到一个天籁之声:现宋代汝窑长瓶...售卖价格1200万,请问是否售卖...?
“售卖。”杨延嗣带着激动的心情喊道。
很快...然后杨延嗣没有想到的,宋代汝窑长瓶就被卖了出去,接着1200万就显示在了淘宝系统之上。
“哈哈...哈哈...。”杨延嗣大声的笑了起来。
不过,等笑完之后,杨延嗣却发现这个淘宝系统的又一个弊端,你妹的,每天只能够售卖一次,购买两次,而且购买的物品还不能超过一吨重。
乃乃的本来还想买1200万的大米,现在完了,不过,杨延嗣却已经知足了,因为这样就已经足够了。
............................
本书来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