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5章 乱局亦是筹码

    临近午时,内阁确定了一应事宜,火速救灾的同时调动兵马镇压暴乱。

    赵光义单独将公主留在宫中用餐。

    御书房内,张广义父女二人坐在一张餐桌上用餐,两人都破了食不言的规矩,开始谈论起饥民暴动的原因所在。

    如今的赵素月内阁唯一的女子,手握扇密院,脚踩内阁,可谓权柄滔天,每日处理各种各样的政务,已经不是最初的菜鸟。

    赵光义没有胃口,简单的吃过几口菜,就用手帕擦了擦嘴,愤愤的问道: ;朕从上个月开始陆续运去一百万石的粮食,可至今大部分粮食依旧没发放到灾民手中,竟然只是依靠大宋日报的捐赈勉强度日,简直岂有此理。

    赵素月没有插话,这件事情也骇人听闻,根据扇密院密折所述,江南的水患远比报道的要严重的多,那边的报社力量没有京城雄厚,当地官员监控甚严,经常阻挠采访,粮食以各种理由阻挠进入灾区。

    正如吴词浪说的那样,但凡天灾人祸,就是加剧社会矛盾的过程。

    一边是百姓流离失所,不得已廉价变卖土地,另一边,商贾囤货居奇,地主豪绅勾结官员借机兼并田地,导致民怨沸腾,地主阶层固然可恨,但是为地主说话的官员更加可恨。

    赵光义深吸了口气,才问道:;知道为父为何宁愿从江南内地调兵,也不愿动四府兵丁吗?

    闻听此言,赵素月立刻放下碗筷,脸色肃然,默然半晌,她才试探性的说道:;莫非父皇怀疑沐老王爷在背后推波助澜?

    ;食不果腹,走投无路,饥民暴动无可厚非,可是……赵光义凝眸,身上流露出一股威压,森然道:;一群无组织无纪律的农户,居然能够攻城拔寨,你相信是扛着锄头劳作之人能够做得出来的吗?

    ;而且,事发之县距离沐府不过几百里,如果不是有依仗,那个官员敢如此胆大妄为,在大宋日报的眼皮底下有恃无恐?

    在赵光义眼中,饥民暴动为了是生存,只要不是诚心造访,对于这些犯错的大宋子民,他愿意保持最大的宽容之心。

    倘若其中涉及到阴谋诡计,那是在太可怕了了,秦王封地距离南唐太近了,很容易变成另一个天水郡,不同的是天水郡面对的是异族,多年交战,双方仇恨渐深,一应补给几乎都靠后方,威胁不大。

    而南唐本质上是同根同源,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文字习俗,本质上与宋民没有太大区别,而且这几年南唐的水师越来越强。

    如果以此认为南唐不擅陆战那就大错特错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三年前发生在闽地的叛乱,唐军出五百骥,三千叛军尽屠,这个消息直到扇密院爪牙伸入闽地后,才从一个老农口中得知。

    一个战力惊人的军队,保密性又强的军队令人胆寒。

    根据当地目睹战争的村民描述,那是一群黑衣军人,背负长弓,腰跨短刀,神出鬼没,战力惊人,所过之处,流血漂卤。

    如非必要,赵光义实在不愿与南唐兵戎相见,所有人都说南唐孱弱,根据赵光义的观察,这个国度几年前经过一系列的改革,特立独行。

    国有一法名曰《宪》,上至于天子,下至黎民百姓,皆要遵守,士农工商,更是将商人提到首位,一改往年一穷二白的面貌,对外依旧低调。

    每每想起此事,赵光义便心急如焚,大感光阴不足,尤其在朝廷税收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他就格外羡慕南唐的富庶,可是当他真正要推行效仿时,遇到的阻力前所未有的大。

    而在南唐却成功了,南唐国君他是认识的,是一个颇有才情的男人,但作为国君他永远不合格,周边除了宋,还有虎视眈眈的辽国,就这样的夹缝中,他们居然成功了。

    时过境迁,南唐究竟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军队,吏治,国计民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如今,难道对方要准备与大宋正面叫板了么?

    大宋皇帝长长叹息一声,大宋近期的变化也是巨大的,大宋日报的产生,彻底颠覆了全国人的生活习惯,现在的日报已经成为读书人不可或缺的日常读物。

    并且在这次灾情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赈灾捐款,帮助他了解了市井小民的人生百态,对于吏治也起到了监督的作用。

    赵光义有时候甚至在想,如果放开了让吴词浪折腾,大宋的未来将会走向何方?

    然而,这个只能想想,所有人都可以犯错,围堵他不能,他错不起。

    就譬如,坊间的商户,那些店小二拿钱办事,出卖劳力挣钱,别看掌柜的风光无限,实际上他们面对的风险更高,一旦失败,他们面对的压力不是普通人能够想象的。

    不同的位置,看到的风景也不一样,所有人都羡慕九五之尊,殊不知高处不胜寒。

    ;朕乏了,出宫后,做好安排,务必保障驸马的安全。赵光义嘱咐一句,背着双手,离开御书房。

    赵素月目送着皇帝离去,只觉得父皇背影深沉,有着浓浓的疲惫,仿佛心中藏着一座大海,沉甸甸的,令人痛心。

    父皇对于张为的态度前后发生了逆转,婚前百般不顺眼,婚后处处维护。

    她也很清楚,一旦张为在江南发生意外,对于朝局有着怎样的影响,心里还是有些不是滋味,赵素月骨子里没有看得起过张为,纨绔就是纨绔,劣迹斑斑,无论他是否改变了,就是不喜欢。

    在永和殿时,当郝三光提出让张为随军出发平乱时,她几乎想也没想的表示赞同,有那么一瞬间,她希望张为此去最好别回来了。

    哪怕因此她要面临天大的麻烦,也在所不惜。

    她是尊贵的公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凭什么连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的权利都没有。

    恐怖的念头在心里萌芽,江南之乱就像一把双刃剑,立功了自然前途无量,对于张为她没有半点奢望,而一旦行差踏出,那就是万劫不复啊。

    周报上看到的与扇密院密折中的内容可不一样,哪里已经乱成一锅粥了。

    如果秦王府真的有谋反的心思,未尝不是一个机会,这个锅可以大大方方的甩给对方。

    郝三光想通过这次乱局给三皇兄树立威望,增加储君的分量。

    马政民想通过使绊子,让自己焦头烂额,让父皇失望,从而迎回二皇兄,各有各的算计。

    而自己,何尝不想通过这次摆脱糟糕的婚姻呢?

    乱局亦是筹码,不是吗?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