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闭嘴。”
秦始皇怒目圆瞪,仿佛要化为凶猛的滔天野兽。
胡亥直接被吓得呆在了原地,双手不由紧紧抓着赵高的衣袖。
“扶苏,给我一个解释?”
嬴政话音落下之际,扶苏便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在嬴政看来,却是对自己的嘲讽。
“哈哈哈。”
“父皇,弟弟以下犯上,还想找别人对付我?难道你不应该先问弟弟的罪吗?”
“我是哥哥,哥哥教训弟弟,何罪之有?”
扶苏头一次,前所未有的一次,直言咆哮秦始皇。
一身书生气息,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扶苏仿佛化为了战场的儒士,一名写字成兵的儒将。
秦始皇愣了一秒,眼神深处,浓浓的欣慰感。
这才是我秦始皇的儿子啊!
“此事暂放一边,告诉我,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修习儒道之术?”
儒道乃是诸子百家,十分重要的思想之一。
在秦朝建立初期,儒家和法家,共同并存在这朝堂之上。
可是就在一天前,李斯竟然提议,让秦始皇焚书坑儒。
这让扶苏极其吃惊,自己的二弟赢霸,竟然早就猜到了会有这么一天。
可是扶苏却没有按照赢霸的提议,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阻止秦始皇。
甚至不惜以长跪太极宫威胁嬴政。
因为扶苏从始至终都觉得,这是错误的。
古籍、诗句,是中原的瑰宝,儒家之学,更是深藏奥妙,若是真的焚书坑儒,那将是大秦的损失。
扶苏很清楚儒家在九州天下,拥有什么样的实力,大秦想要彻底打压儒家,绝对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扶苏并不愿意看到这种事情发生,而秦始皇的治国方针,和儒家完全不同,所以在听到李斯提议后,便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李斯是谁?不仅是大秦宰相,而且还是法家大成者,法家代言人。
法家的思想,和秦始皇的方针,有着大致相同的概念。
这就导致了大秦朝,将从儒法共存的时代,变成法家天下。
这也导致了一天前,扶苏出面阻止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李斯和扶苏的关系,也随之破灭。
这说到底,是一场儒家,和法家的战争。
儒家和法家的命运,却在秦始皇的手里。
“父皇,我十岁便铸造文道之心,十二岁身怀浩然正气,这一切,难道你都未曾了解过吗?”
扶苏掺着一丝凄凉的语气,令秦始皇的心里十分不顺心。
一丝愧疚,逐渐遍布心头,秦始皇心里的怒火,彻底消散了。
“焚书坑儒,你为什么要阻止?因为你崇尚儒家?觉得儒家之法,才是治国之道?”
秦始皇皱了皱眉头,连续质问。
扶苏摇了摇头道:“阴阳两面,任何事物,有阴,必有阳!”
“不管是法家、兵家、还是儒家,他们都有他们的治国理念,只有他们共存,相互制衡对方,我大秦才会发展的更加繁荣,若是天平偏向任何一方,那将引来巨大的灾难!”
“父皇想要压制儒家,难道是害怕儒家吗?可是父皇,你就不怕法家一门独大吗?”
扶苏学聪明了,已经不再鲁莽,懦弱的皇子,心里对秦始皇的畏惧,逐渐消失。
权谋、道理、计策,才是能够说服秦始皇的法子。
秦始皇嬴政看着眼前自己的大儿子,心里充满了欣慰,却又有股恼火。
自己二儿子无法无天的和自己说话也就罢了,毕竟赢霸从小就待在宫外。
但是曾经的懦弱大皇子,突然变成一个强势的权谋皇子,这反差有点大。
赵高身为一个看客,越发越心惊胆战。
赵高惊愕的是大皇子扶苏这没有征兆的变化,这种变化,恐怕会令当下的局面,再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胡亥想要继承大秦皇位的希望,越来越来渺小了。
扶苏对视着嬴政的目光,毫不惧意。
嬴政瞪着扶苏,宫殿外,鸦雀无声。
许久......
嬴政淡淡的开口道:“好!”
“我给你这个机会,儒家和法家的事情,我全部交给你,若是你不行,我依旧会执行我的办法。”
服软了!
嬴政服软了,扶苏听到嬴政的话,心里狂喜不已。
这是扶苏第一次和嬴政在交锋之下得到认可。
“儿臣遵命,儿臣绝对不会辜负父皇的期望。”
扶苏双手抱拳行礼,一挥衣袍,以胜利者的姿态傲视天下。
秦始皇面无表情,背对着赵高和胡亥道:“胡亥不知尊卑,拉下去三十大板,中车府令赵高,教导无方,让寡人极其失望,降职中府令,中车府令之职,由李辅国接任!”
嬴政的话,让赵高和胡亥,仿佛坠下了万丈深渊。
赵高的心里,涌出一股狠毒的杀意。
“老奴遵命。”
李辅国的身影,从太极宫走了出来,一脸微笑的看着赵高。
“都退下吧!”
秦始皇一挥手,踏入了太极宫。
皇宫大院,紫禁阁下。
赵高和李辅国相互对视,各自心怀鬼胎的看着对方。
“李大人,你很厉害啊!”
“竟然悄无声息的得到了陛下的信任。”
赵高的心里怒不可揭,自己在大秦权谋一生,倒头来,却被自己的义子背叛了。
不过赵高永远都不会知道,李辅国可已经不是他的义子了。
“哈哈哈。”
“赵大人,这不都是你教我的吗?”
“强者为尊,弱者淘汰,你年龄大了,是时候歇歇了。”
李辅国阴阳怪气的笑声,充满了胜利者的姿态。
赵高的心里,恨不得把李辅国碎尸万段。
面目闪过一丝狰狞,咬牙切齿的说道:“李辅国,我们等着瞧,不说伴君如伴虎,这皇宫大院内,可是危险重重,别一不小心就死了。”
李辅国见状,不屑一顾的笑了笑。
“来吧!让我见见你赵大人的厉害,哈哈哈。”
李辅国仰天长笑而去,只留下双拳紧握,愤怒不已的赵高。
皇宫大院内,风雨欲来。
一场宦官之战,一触即发。
朝堂上,儒家和法家之争,也将进入白热化阶段。
本书来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