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 href="/r/book_piew_ebook_css/2963/498652963/498652987/20200310080406/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除了与大隈公司相关资料,还有管冲从香港邮寄过来的加密文件。
这就充分体现出记性好的优势。所有的密钥胡杨都记载自己的脑子里。任何时候都可以直接翻译密文。不需要最容易泄密的密码本和密钥。
从香港送来的资料,大部分都是对大隈公司的资料补充。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之一,有几个专门搞商业情报的组织。
未来他们都会是管冲的同行甚至是对手。但现在呢,管冲暂时还只能做一个买家。
资料上的内容大部分印证了之前胡杨和罗鹏程两人第一次谈到大隈公司时的推测。从大隈公司的政治倾向到主要市场分析,基本上没有人看好这次交易。
但也同时显示出了的确有这样一种可能。资料也证实了大隈公司在两年前,曾经出口了四台三轴联动的精密数控机床到非洲。
这四台设备在当时是属于不顶尖但能达到一流水平的设备。也就是说,肯定是在“巴统”协议禁运的范围内。
大隈公司并不是为了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才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技术援助的。他们的理由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在这次交易中,非洲三个国家付出的代价是一座中等储量的铜矿。不是多少吨铜,是一座实实在在的铜矿。这个代价和几台数控机床相比,完全就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也正是因为不在一个数量级上的代价才能让大隈公司有足够的动力,顶着巴统的压力完成这次交易。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看。大隈公司拥有一个对国际关系判断非常准确的“大脑”。大隈公司很多看似冒险的行为,很可能源于对局势的准确判断。
在资料中有很多细节可以看出,那并不是冲动的冒险行为。而都是有铺垫和准备的预判。
同时胡杨还很真切的体会到大隈公司的贪婪。两年前,大隈公司最好的三轴联动数控机床,市场售价最高价位也没有超过五十万美元。正常情况下大隈公司对外报价都只有二十万美元。
而就是这么四台数控机床,大隈公司却用它们换来了一座中等储量的铜矿。
而最近的补充资料显示,这座位于非洲内陆的铜矿已经转手卖给了美国人。而交易金额是六位数,美元。
这个价格远远超过了四台数控机床的价值。但同时作为一座铜矿来说,这个没有任何附属条款的售价又少了一点。
这个结果肯定是多方形成了默契之后的结果。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大隈公司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卖的到底是什么,更清楚卖给了什么人。
他们卖的不只是数控机床,而是一个跨过技术瓶颈的可能。所以他们要的价格也并不是几台设备本身的价值。而大隈公司同样也很清楚,和他们做生意的对象是谁。
非洲的中部的贫困国家,战乱还未完全平息。迫切的想要发展工业振兴国家。把设备卖给这样的国家,能对“巴统”协约国产生多大的威胁呢?
而在接下来,大隈公司与几方面在台面下达成了默契。大隈公司很明显并没有独占所有的利益,而结果就是所谓的共赢。
日本是从战后的废墟中爬出来的。高速发展的二十多年中,这个国家的工业领域形成了很强的凝聚力。
至少在现在八十年代的中期,还是基本抱团并一致对外的。但随着日本经济泡沫的破裂,持续下滑的经济环境,极大的动摇了这种凝聚力。
如果眼下与大隈公司这次谈判放在两三年后,那还真有一定可能性。可惜,现在距离日本经济的拐点还差了一点时间。
胡杨并不认为大隈公司会把这个交易,拖上一年半载那么长。如果胡杨和罗鹏程的分析没有问题。这次交易就是烟幕弹,那最多也就只有两三个月的时间。
然而,即便胡杨已经有了这些资料和分析结果。他也可以把这所有一切,全部汇总然后送到所有相关部门和领导的面前。却依然不会对这次谈判产生任何影响。
高精度数控加工设备对我们国家的工业领域太重要。
对第三世界国家来说,这种设备最多就是下金蛋的母鸡。而如果给我们,分分钟就给你弄出一个金蛋母鸡厂出来。
人口基数、工业体量、资金和资源等等等等...中国的潜力太过巨大,大到令很多人都害怕。
所以才会被限制、被针对。
而之所以他们可以这么做,就是因为我们在技术上、经济上落后于这些发达国家。
改变这一现状的方法就只有一个。先哲告诉我们:发展才是硬道理!
从概率上来说,大隈公司与中国合作的可能性不大。但就算不大,我们也必须付出100%的努力去争取。因为这是中国现在能找到的,最大的概率。
放下资料,胡杨问戚扬:“这算是阳谋吗?”
戚扬放下手里的资料,想了一会摇了摇头。
胡杨说道:“不算?”
戚扬说道:“说不好。”
就在这时祝芷云从旁边蹿了出来,没错就是蹿。一下子就突然出现的那种。
姑娘笑眯眯的说道:“你们终于看完了,来吃个苹果。戚哥,这是我刚刚自己削的。”
戚哥...这没多久,称呼都变了。
胡杨看向戚扬的眼神中分明充满了八卦。当然戚扬肯定是不会给任何解释的。
既然目标如此明确,那胡杨也肯定要识相的主动接过那个没有削皮的苹果。然后很自然从他们身边走过,绕到旁边的铺位,找祝老聊聊家常。
至于戚扬那个好像是在求助的眼神,胡杨则干脆的选择了无视。
看到祝老的时候,这对客观年龄差了几十岁的老人和青年,交换了一个大家都明白的眼神。只是祝老的眼神中多少有几分的怅然。
无论女儿还是孙女,在表现出对雄性明确的好感时,作为父亲以及父亲的父亲,都会产生本能的危机感,和对这个特定雄性的敌意。
为了避免尴尬的沉默,祝老主动开口:“听小云说你们俩看了一天的资料。在火车上还工作,都还挺努力的。”
胡杨说道:“笨鸟先飞嘛。”
祝老笑着摇头:“你这个孩子,不老实啊。交女朋友了吗?”
胡杨脑中闪过那个短发的姑娘:“现在应该还不算,我在努力追。她是一个很特别的姑娘。”
从丹东出发之后的四十六个小时,或者终于到了北京。在火车上待了将近两天时间,即便不算无聊但总归有些憋闷。
终于到站,心情自然也会变得轻松。但显然祝芷云并不这么感觉。因为她并没有得到戚扬的联系方式。
戚扬没有给也不让胡杨去送这个人情。胡杨本来是拒绝的,他认为助人为乐是美德。但在戚扬不惜暗示自己的身份不太“适合”谈恋爱之后,胡杨才勉强答应。
但看祝芷云的态度,显然不是那么容易放弃的。八十年代的北京真的没有多大。既然已经知道的公司的名字。真要想找,那也应该肯定能找得到。
下车之前,祝老主动找到胡杨:“小胡,一会有人接吗?没有的话就跟我的车走。”
胡杨自然知道,这是祝老是担心那些人找胡杨他们麻烦。到了北京以他的身份,肯定单位里还车接站。坐公家的车,那些衙内自然不敢怎么样。
“谢谢您,我们这边是有人接的。”
祝老还有些不放心:“真不用?”
胡杨点头:“应该不用。”
胡杨两人都没有什么行李,车门一开俩人就走了下去。另一边在硬卧的六人组,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如果不想被接下来庞大的人流裹挟,那现在就不能有丝毫停留。实际上他们也是这么做的。
而就在他们刚走到月台出口的时候,身后就传来了一片叫骂声。
被各种污言秽语包裹的核心内容就一个,别跑,等着。
胡杨没有跑,当然是不会等。就算他们想,这正在出站的几百上千的人也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检票出站之后,胡杨远远的就看到了来接站的赵援朝他们。或者说,想看不到他们真的很难。
除了戴着蛤蟆镜穿着风衣,还坐在车头上赵援朝真的很显眼之外。最重要的是,几辆车的旁边还有三四十号骑着自行车,穿着军大衣年轻人。
正所谓站得高看得远,坐在发动机盖上的赵援朝很快就发现了,胡杨他们一行人。冲他们使劲招了招手。
走到近前,胡杨左右看了看,疑惑的问赵援朝:“今天什么情况,怎么弄这么大阵仗,来三辆车不就行了吗?弄这么多人来干嘛?”
赵援朝无辜的一摊手:“不是咱们的人,今天就来了我是司机班的两个司机。这些人里有两个认识的,都在这边等着接人,就随便聊了几句。你这么疑问我才想起来。咱们得赶紧离开这。我听说他们今天是在准备堵人的,都带着家伙来的。”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