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她想象的不一样, 这县令夫人顶多清秀白净了些,却称不上风华绝代的美人的,一瞬间的她心中的不忿放大到了极点, 再听到周围人一堆天作之合, 郎才女貌的吹捧,她忍不住就说了那句话。
她一向被家人骄纵着,向来没轻没重惯了, 看到姑母发这么大的火,她才隐约发觉自己的不妥。
“你是谁家的姑娘啊,怎么这么没有礼数,我家兄长最厌恶没有礼数之人了, 对不对啊嫂嫂?”
小丫头还没来得及开口, 旁边周小妹忍不住了, 她自小和嫂嫂一起长大, 就是哥哥想欺负嫂嫂她也是不答应的, 更何况是一个不知从哪里来的野丫头。
周小妹的话看似天真娇憨,却字字都往谢玉珠的心窝里戳,尤其是那句“我家兄长最厌恶没有礼数之人了”简直像一把千金大锤砸在了她的心口。
她一时间又羞又气, 又惊又怕, 脸色红红白白变换了一阵就这样晕了过去。
王夫人此时也顾不上骂自己娘家侄女蠢笨了,一边赶紧叫人去请大夫, 一边向坐上的县令夫人连连告罪。
“没什么要紧的, 这位姑娘也是身体不好, 精神恍惚才出言不逊的, 眼下还是看病要紧。”不过是一些小姑娘家的酸言酸语,小丫头从小就听习惯了,根本就不能在她心上挂起一丝波澜。
而对付这种心比天高的小姑娘, 不把她们放在眼里,对她们而言就是最大的打击了。
宴会再一次变得鸡飞狗跳,小丫头微微有些挫败,为什么每次参加了个宴会都出现个状况,简直八字相克。
挫败之余,她也隐隐有些自卑,自己好像确实没什么可以值得一提的优点,若是以后时间长了,感情淡了,她要靠什么来挽留对方。
她是不是真的有点配不上她的文安哥哥?
小丫头甚至开始想,如果不是因为小时候的婚约,也许自己便和村里的那些小姑娘一样,每日为着柴米油盐,谁家多给了一把米,谁家少放了一个鸡蛋这种事操心。
若是嫁个好人家,那便好过一些,手脚勤快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伺候公婆,相夫教子。若是嫁到不好的人家,那便要受公婆刁难,丈夫打骂,家务农活还要一手包办。
村子里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还要被公婆相公以及妯娌挑刺的媳妇还少吗?
这样想想确实是自己走了大运,怪不得那些小姑娘们一个个都红了眼。
这样想着,小丫头又是心里甜蜜庆幸,又是惶恐不安。
周文安从罗佑那里出来后就转身到了县学,稽梁城人尚武,所以这县学也萧条的不行,只有寥寥十几个人。
两位教谕有些忐忑尴尬的看着周文安,按照这时的惯例,学子若是在十几人以下,县令大人便可以根据情况决定解散县学与否。
所以说现在周文安就是下令解散县学,他们也是无话可说的,更何况如今孺江县库银告急。
虽说县学没落成这样是他们无能,可只要县学在一天,他们还有个饭碗在,这孺江上下的读书人还有个出路。
若是倒闭了,这全县的读书人就连个去处也没有了,他们的饭碗自然也没了。
于公于私两位训导都希望他们这位看起来年轻气盛的县令大人,能手下留情一番。
他们的心思周文安是一点都不知道,不过就算知道也只会感觉好笑罢了,教育对一个地方的发展到底有多重要他又不是不知道。
不说前世周文安小时候父母对她的教育有多看中,就说他父母带他去支教的那些村子打的口号都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经济可以使一个地方快速发展起来,但是教育水平才是决定一个地方生命力的东西。
可是看着手上这份学习名单,周文安又被狠狠打击了一下。
他本来以为,只有十几个学子在县学已经够惨烈了,哪知道这十几个人中有一半是城中富户家的孩子,就想到学堂识上几个字镀层金,剩下的一半是,身体瘦弱多病,体力活做不好,家里想给孩子谋个其他出路的。
也就是说这十几个人中只有四分之一是真心想读书考取功名的,也就是只有三四个人。
这活该要倒闭啊!
两个教谕看周文安那阴晴不定的脸色,一颗心也是七上八下,忐忑的不行。
唉,时运不济,天不佑我啊!
两个老家伙对视了一眼,颇有些顾影自怜的味道。
周文安皱眉想了一会直接吩咐道道:“你们去将学子们聚集起来,我有话要讲。”
果然!两个教谕又对视一眼,眼神有些绝望,学生召集到一起,是要宣布关闭县学了吧。
罢了罢了,散就散吧!自觉回天无力,两人心一横还是就往学子课室走了过去。
听说新任县令召集,学子们还是非常积极的,不一会儿的功夫,整个现学的学子都到齐了。
周文安粗粗扫了一遍,大多是十三四岁到十六七岁的年纪,大一点的就被叫回家,要么成亲生子继承家业,要么学门手艺另谋生路。
反正过了十七八岁还读出个名头的,家里是不愿再继续举全家之力供他读书了,这也算是人之常情。
只是这样确实容易半途而废,埋没了许多人才,毕竟孺江县学教育水平不高,只读个几年确实很难读出成绩来。
想到自己的打算,周文安心里总算有些安慰,自己这也是给那些半途而废的读书人多开了一条路来。
看着眼前朝气蓬勃的年轻学子,周文安清了清嗓子道:“本官打算在县衙里单独开辟出一个院落来,开办一间书斋,供本县学子免费抄读。”孺江县虽然很穷,但地少人多,这县衙也就格外宽敞,单独分出一间小院子来,完全没压力。
说到这里周文安顿了一下,两位教谕见县令大人并没有想解散这萧条的县学的意思,便齐声赞叹道:“大人英明!”
后面的学子们也尽是赞叹溢美之词。
周文安摆手示意他们停下,又说道:“只是尽我一人之力,这藏书终究有限,还希望各位也能慷慨解囊,伸一把援手。”
众人一听慷慨解囊顿时就安静下来,一个是他们自己家里大部分都过得紧巴巴的,二是他们不知道这县令大人到底是真的为了孺江学子尽份心,还是打着这个旗号来捞银子。
“所以,众位若是家里有看过藏书的话不防捐献出来,也能让更多的人翻读抄越,你们也能看到更多的书。”看着众人的犹豫周文安继续说道。
众人一听是要捐书,不是要捐银子,俱都松了一口气,虽然有些心疼,但还是可以接受,毕竟到时候能不花钱看其他书了。
毕竟这时候的很贵,他们攒了许久钱也只能买上一本,如果能这样互相分享的话,确实要划算许多。
“不过要进这书斋也是有条件的。”看着众人已经消化理解,隐约还有点支持的意思周文安又继续说道。
条件?众人脑子里又开始脑补贪官不折手段搜刮民脂民膏一百例了。
不过没给他们太多时间脑补,周文安继续说道:“捐赠一本书者,便可免费进书斋翻读三个月。未赠书者,有两种解决方式,一个交银子办个有期限的书牌,另一个就是每月无偿到各村子教村民识字五天。”
“你们以为如何?”想了想周文安问了一下其他学子的意见,毕竟一人计短,两人计长。
“大人一番苦心实在另我等汗颜,只是孺江上下尚武轻文,怕是大多数人是不理解大人的苦心,不愿让家里人走科举这条路的。”最先开口的就是站在周文安左前方的那位教谕。
他心里叹了一口气,这大人心意是好的,只是还是太年轻了些,若是孺江县人愿意读书,他们县学怎么可能就这十几人,每年招生的时候都备受冷落,其中苦楚他最是知晓的。
“无妨,到时我自会通知各村村长与李正,让他配合你们。”
“再说我并不打算让你们教那些村民们诗词歌赋或者儒家经典,只需教他们识些字,认得名字房契,看得懂账本地名,不会受人蒙骗就好。”
交代清楚书斋的事,周文安觉得要刷一下自己的高感度,也顺便给这些年轻学子们灌一些鸡汤,于是起身面色神圣庄严地说道:“你们这些年轻人才是孺江县的希望,不管孺江人轻不轻文,但只要能出一个治国□□的人才,我这些心血就没白费!”
“就算是再穷再苦,也要给以后的孩子们留个希望,也要给他们留条出人头地的路啊!这大康这么大,得让他们知道这世上还有其他的活法。”周文安声情并茂,说着还抹了抹眼睛,听的一帮年轻学生热泪盈眶。
<p/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