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七十七章新制

    “圣人,臣妾的话有些冒犯,还请圣人见谅。这九州万方乃是圣人你的天下,圣人要做什么,谁都不能阻止。圣人天生乃是牧蒸民,而不是被蒸民给劳役的。圣人只要觉得对,就可以去做,何必理会百官?”

    圣人听到这话,虽然觉得心中畅快,但觉得有些不妥,询问贤妃说:“但是地官府和冬官府的人言之有理,这件事关乎国本,不可以轻易行事。”

    “圣人,他们的理只是假设以后,而不是现在,圣人你不如问他们,在这些年,是否会酿造成大祸。而且圣人,臣妾说句不好听的话,这世上哪有万全的制度,这朝廷立下了规矩,只能管着一时,不能管一世,圣人你的子孙,自然要依时而变,若是墨守成规,就算圣人你想再多,这规矩也会不行。就说这古制吧,在三代之时,没有郡县,自然没有知县知府,而朝廷还不是要设立。恢复古制,也要因时增添。”

    圣人听到贤妃这话,对着贤妃说:“你倒是说的不错,元凰,不知道你什么时候能恢复子,处理帮朕处理政务。”

    “请圣人恕罪,臣妾最迟要明年才能出来了,希望圣人见谅。”

    圣人说无事,然后离开这里的时候,看着房间里面放着的罗汉像,对着贤妃说:“这是元凤送来的吧。”

    “是的。”

    “朕也等你们母子出来再送礼物给你们吧。”

    圣人说着,离开这里。

    次早朝,圣人就询问六官府的官员,询问他们如今推行有没有什么不妥。

    众人心想倒是没有什么,见圣人执意如此,于是都说暂时没有,具体会遇到什么问题,还需要等到彻底推行才行。

    圣人见他们退步,也告诉他们,让他们去弄,若是出现了什么问题,可以禀告。

    这道圣旨下了之后,民间自然议论纷纷,原本家中养着不少佃农的地主,都开始找关系,来上诉这不公平。

    他们说自己要养佃农已经很为难了,如今还要帮佃农交税,这不是样耕农,而是养祖宗。

    除此之外,他们还说,就因为文皇帝那道命令,最后导致这些佃农现在偷懒,不愿意出力。

    关于这些,圣人就只下了一道圣旨。

    “风行草偃,以仁义行事,岂有事不成者。轻则辱骂,重则殴打,如对家畜,如此待之,让人尽死力,岂可得乎?”

    这一道圣旨下了之后,圣人也就不再管了,他倒是不在乎这些地主怎么看,他需要的是看到民间的反应。

    对于五口之家来说,这个丁银倒是算不上多,不过对于地少人多的,那就不好了。

    很快就有官员反应,很多地方山太多了,根本不产粮食,一亩地也只能收获百斤粮食,甚至更低,希望圣人能更改。

    圣人也不愿意所以地方都如此,最后有下诏,若是产粮不够,可以用其他物品相抵。至于什么物品,地方官员上报朝廷,然后又地官府参详,最后上奏朝廷。

    等到昭宁六年,一切都商议的差不多了,各地就开始执行起来。

    因为河左四府土地肥沃,于是严格按照原来的规定,像是祥云府,青州府这些地方,就稍微减轻了。

    经过太府官员核算,按照新的税收,那么朝廷一年就可以入五千万两银子,其中可以调拨两千万到四府。

    圣人对于这个结果很满意,但是大户人家多少不乐意了,其中国公亲王还好,还有赦免人员,而国公一下的诸侯,养着一群清客,以前这群清客不过是同吃同住,如今可要缴纳丁银了。

    除了丁客,还有不少家丁,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有些诸侯原来的土地就是免税的,如今丁银算到了他们上,就如同对他们征税了,他们自然不愿意了。

    这些诸侯开始上表,希望朝廷能够免除他们丁银,最少可以给他们一个定额。

    昭宁六年二月,圣人也相对的出了条令,侯爵免丁三百人,伯爵免丁一百,子爵免丁五十,男爵免丁三十。

    于此相对应的,圣人也下诏,若是有诸侯瞒报人丁十人,爵位降等,瞒报百人,除爵。

    诸侯当然还是不满,有几个诸侯上表,最后会给他们都是一张张罪纸,让他们乖乖闭上嘴。

    除此之外,圣人让诸位国公派遣人员,在各自所在的府,彻查人口。

    凡是有瞒报的,一律罢官免职。

    圣人的意思很明显,凡是阻止自己改革税制的,一律不容。

    二月二十六,会试开始了。

    三月初一,举行试。

    试的题目就是关于这一次税制改革,希望诸生作答。

    这试送到翰林院之后,翰林等人审阅之后,其中有一份提别拿了出来。

    这些阅卷官看了看,然后一个人说到:“吴昭孔的卷子,如今在这里,不知道诸位为什么会把另外一个卷子选为状元。”

    “老郑,你先看看这卷子。”

    这个老郑看了看卷子,仔细看了看说:“这是折金体,这一次竟然有皇族的人参加科举吗?”

    “不知道,就算不是皇族,也应该来头不小。”

    老郑想了想,最后还是说:“那么就只有将吴昭孔卷子放在这个后面了,可惜了。”

    这些官员点点头,然后将他们选出的三鼎甲给拿了出来,交给圣人。

    圣人在勤政阁批阅奏章,见到大司民带着考卷进来,对着大司民说:“这三鼎甲已经确定了?”

    “还请圣人圣裁,臣等不敢。”

    圣人打开第一个考卷,见到上面字迹,沉默了一下,对着大司民说:“这一次有皇族成员入考?按照年龄来算,只有耀槐才是到了年纪才是。”

    “这个臣等没有裁开封名,不知道是谁。”

    “看来你和那些人都拿不住主意,不过这个写的倒是符合朕的主意,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他这文章说的倒是通透,就选他为状元吧。”

    圣人将名字那里拆开,打开一看,见原来是刘歆,不由一笑说:“果然是这个小子,好好。”

    圣人将第二个文章打开一看,然后说:“这个文章不错,不过总是说着一些漂亮话,当榜眼似乎差了一点火候。”

    “圣人,这人乃是京城人士,姓吴。”

    “原来是这样,你们这些阅卷官,朝廷三令五申,不准徇私舞弊。”

    圣人笑着说,虞朝不重科举,对于科举上也没有前朝那么严,对于这种况,基本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圣人看了看说:“看在他老子的面子上,就给他一个榜眼吧。”

    等到圣人准备看第三卷的时候,有官员送来考试名单,一个名字上有了勾画。

    圣人一看这个名字叫做虞大兴,不由一笑,对着官员说:“这名字倒是讨喜,不过先看看你们先选的探花郎的名字。”

    圣人看完之后,对着官员说:“榜眼还是这位吧,不用再换了。”

    不过在圣人打开封名,看到曹馥这个名字时候,觉得不是很好,对着那官员说:“将虞大兴的卷给调来。”

    翰林院的人见三甲差不多定了,也拆开封名,将虞大兴的卷子送了过去。

    圣人看了之后,对着大司民说:“就让虞大兴当榜眼吧。”

    圣人决定了名词,对着大司民说:“二甲之后,就不要出现太多世家子弟了,他们本来就有察举之道,何必来科举抢别人饭碗。”、

    大司民说是,然后前去颁布。

    刘歆中了状元的消息,报喜官来告诉了之后,国子监的众人都向刘歆道喜。

    当天晚上,国子监众人筹钱,为刘歆筹备了一顿酒席。

    三月初三,鹿鸣设宴。

    在宴会结束之后,圣人也宣布了他们官职。刘歆是翰林院编修,吴昭孔和虞大兴是翰林待诏。

    其他人要不入翰林院,要不派到地方。

    在宴会结束之后,刘歆就到国子监收拾东西,他如今分了一处住宅,不用再居住到国子监里面。

    搬东西的时候,刘歆见到了姜星楚,姜星楚对着刘歆说:“恭喜了,恭喜了。”

    “多谢了,姜姑娘,你又来了。”

    这些时,姜星楚经常来找刘歆,刘歆见姜星楚只是当自己是朋友,也没有最开始的拘谨了。

    “这一次我来是和你道别的。”

    “阿,姜姑娘,你要走吗?”

    “嗯,是姐姐她要走了。”

    刘歆有些不舍,询问姜姑娘,他们前去什么地方?

    “去海宁府,其实这一次离开也好,姐姐的事,也算有了着落。”

    小姐再去了楚元凤那里,就将事告诉了姜星楚,姜星楚虽然为小姐的遭遇惋惜,但也没有什么办法,这门第高悬,小姐又不愿意和他人共享人,除了斩断之外,就没有其他办法。

    在那天谈话之后,陈稚珪倒是大献殷勤,小姐最开始是拒绝的,她认为陈稚珪也是一位公子,而且还是名门正派的弟子,和自己更不可能有结果。

    陈稚珪告诉小姐,自己是庶出,也不是什么公子,想要娶妻没有什么门第要求。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