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十五章:袁绍逃离洛阳,董卓坐看龙争虎斗

    第95章

    刘辰的猜测并没错。

    董卓有了吕布这员猛将之后,底气大增。在次日就再次召开宴会,再议废立之事。

    满朝百官尽皆惧怕,惶恐不安,不敢反驳!

    当初丁原何等意气风发,手下有着吕布这员猛将,并州铁骑等精锐将士,辱骂董卓逆贼。

    哪怕董卓愤怒无比,依旧只能眼睁睁看着丁原离开。

    后面丁原更是率军挑战董卓,风头一时无两,谁人不知并州刺史丁原丁建阳?

    然而。

    谁能想到,董卓以金钱财帛收买吕布,釜底抽薪,丁原堂堂刺史,竟然憋屈的死在义子手中。

    这怕是死不瞑目吧?

    有了丁原的前车之鉴,满朝文武更加无人敢反驳了~。

    董卓对此十分满意。

    可就在此时。

    袁绍却站了出来!

    他不得不出来了。

    董卓入京,可是当初袁绍给何进的建议,甚至说难听一点,袁绍才是引狼入室的罪-魁祸首!

    他必须站出来表态,否则天下悠悠之口,会将他钉在耻辱柱之上。

    袁绍冷眼看向董卓,怒斥说道:“当初召你等入京,以为可以辅佐天子,歼灭阉贼,安定万民。

    “谁曾想,你却几次三番妄议废立之事,岂不是蓄意谋反吗?”

    袁绍怒斥的同时,还顺便解释当初召唤董卓入京的初衷。

    引得满朝百官纷纷动容。

    董卓自然愤怒了,冷声说道:“如今天下的事都得听命于我,我现在做的,谁敢不从?”

    袁绍冷笑反驳道:“天下的事听的是陛下,听的是在做诸位忠臣,你,只不过是一篡逆之辈!”

    上一次被丁原骂篡逆之贼,这一次又被袁绍骂,董卓哪里能忍受得住?

    他直接拔出腰间佩剑,怒声道:“你想要试试我的宝剑是否锋利吗?”

    袁绍余光看向四周。

    在场众人无不是与他袁家沾亲带故之辈,他心中底气十足,同样拔出了佩剑。

    “你的剑锋利,我的剑难道就不锋利了吗?”袁绍毫不退缩,一副视死如归的慷慨激扬之气。

    气氛瞬间显得有些剑拔弩张起来了。

    可是满朝百官,却被袁绍的这幅挺身而出的气势惊住,一个个在心中佩服的五体投地!

    曹操当初还有些埋怨袁绍怕死,不在董卓羽翼未丰之时出手,浪费了大好时机。

    如今看到袁绍这幅视死如归的样子,怨气尽消。反而对他十分的敬佩!

    董卓看着满朝百官的神色,哪还能不知道,上一次被丁原落了面子,如今又被袁绍这厮丢了脸面。

    董卓怒气冲脑,直接冲上去就要干掉袁绍,吕布在一旁协防。以袁绍的武力,绝对必死无疑的!

    可就在此时。

    满朝百官瞬间起身制止,董卓部下李儒等人,也是上前拉架。

    不拉不行啊!

    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实际上,董卓权倾朝野之后,西凉人才缺少,手下任用的人才,不少甚至都是袁家门生。

    这无疑给了袁绍台阶下。

    就算董卓气愤,也是无可奈何的!

    两人先后收手。

    可袁绍“孤军奋战”,董卓身后有着吕布等上千将士,最后还能各自后退。

    这一战,袁绍无疑是将面子和里子都赢回来了。

    以后就算有人提起,董卓入京起始,乃是袁绍为何进大将军提出的建议。

    后面也立刻会有人补充,董卓权倾朝野,袁绍不为强权,依旧挺身而出,赤子之心,足可见一斑!

    袁绍看到董卓放下佩剑,心中终于完全放松。

    不过看到董卓身后的吕布,袁绍可不敢像丁原一样,离开前撂下狠话,只是对着朝堂百官作揖,然后直接离开。

    袁绍自然不敢久留洛阳,直接弃官逃离洛阳,直奔冀州方向而去。

    袁家根基在豫州汝南附近,可距离河南洛阳太近。更何况袁术早已南下直奔淮南方向而去。

    袁绍跟袁术不对付,自然不会自讨没趣。他直接选择北上冀州,这里曾经也是袁家经营之地。

    袁家不少门生故吏,都在冀州等地任职。

    只是这年代的交通十分不利,哪像刘辰拥有通信鸽、侦查鸽这等神器,情报往来不过短短几个时辰。

    如今冀州已被刘辰完全掌控,这个情报还未传递出去。

    甚至刘辰本人,都在隐藏这份情报。

    就算袁绍知道刘辰得到冀州牧,也绝对想象不到,他会在那么短短的时间之内,就完全掌控冀州。

    因此,袁绍一股脑的直奔冀州而去,到时候估计会悔得肠子都青了。

    袁绍的离去,让董卓大发雷霆,想要下令通缉袁绍。

    然后。

    袁家的门生故吏一股脑跳出来了。

    有些辱骂袁绍不识大体,有些暗讽袁绍害怕逃离,还有些认为他好谋无断不足为虑等等。

    总之就是,袁绍并非有其他意思。

    用另类的办法帮袁绍,劝说董卓不要下令通缉袁绍。

    · ·····求鲜花····· ········

    袁家四世三公的人脉十分恐怖,就连董卓的亲信,心腹,都在劝说,董卓也只能无奈作罢。

    甚至他们还能反过来为袁绍谋得一官半职。

    “袁绍好谋无断,不足为虑;不如赦免他,给他一个郡守当当。到时候天下人都知道,董公唯才是举,心胸宽广,以此来收买人心,岂不是两全其美?”

    提出这个建议之人,实际上还是袁家的门生故吏。

    董卓可不傻。

    他虽然想不清其中利害,但他手下有一个顶级谋士李儒,还是他的贤婿。

    疑惑不决之下,董卓询问了李儒的意见。

    李儒对董卓就是真心实意了,他捋须笑道:“岳父,您何必在意他们的小心思?封他袁绍一个渤海太守就是!”

    . .... 0

    “贤婿也如此认为吗?罢了罢了,谁让他袁家四代广布恩德,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董卓叹了口气。

    袁绍在满朝百官面前落了他面子,让他十分不爽,不对他通缉就算了,还给他封官。

    这简直就是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

    “非也非也!”

    李儒淡淡一笑,引起了董卓的兴趣,他也没有卖关子,直接说道:“岳父,如今冀州在何人手中?”

    “冀州?”

    董卓沉思片刻,双眼蓦然一亮,惊喜说道:“常山王刘辰!”

    “正是如此!”

    李儒看向冀州方向,自信一笑道:

    “常山王刘辰绝非等闲之辈,雄踞常山多年,如今得到冀州牧任命,估计已经着手掌管冀州各郡各县事宜。

    “若是将袁绍封到渤海当太守,这不仅是给常山王上眼药,也是在看龙争虎斗的戏码啊!”

    董卓大喜。

    他一脸得意的说道:“当初常山王刘辰,不知如何竟然看出我军外强中干之事,散播流言。

    “若不是满朝百官都是软骨头,我等估计早就惨死洛阳了。此仇终于可以得报了!”

    顿了顿,董卓大喜过望,对李儒越发满意:“此乃一箭三雕之计,你真乃我贤婿也!有你辅佐,我何愁大事不成?!”

    李儒捋须,一脸谦虚。

    翁婿俩人哈哈大笑起来了。

    然后。

    董卓不仅任命袁绍为渤海太守,还赐爵位给袁绍。

    这让那些劝解的官员心中得意,就算你董卓权倾朝野又如何?整个天下还不是要靠他们来治理?

    可谓是各怀鬼胎,皆有算计!之.